2013年中考力学实验复习专题(附答案)力学实验探究题1、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 的.(2)到学校后,他做了如下实验:A 、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8gB 、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48g,D 、计算出花生油的密度。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根据图甲所示,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总质量(g )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g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 3)花生油的密度(g/cm 3)148108(3)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时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2、我市油菜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种植大户王叔家长10m ,宽8m 的仓库中堆了1m 厚的菜籽,王叔请小燕帮他估算这些菜籽质量。
小燕将菜籽样品带到学校,进行下面的实验:a.、将托盘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把 _____________, 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b 、在左右两盘中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将菜籽倒入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使用游码,使天平平衡,结果如图3-8所示,菜籽质量为__________g 。
c、将菜籽全部倒入量筒中,轻敲量筒壁,使菜籽表面___________,读出体积为80cm 3。
d 、计算出菜籽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kg/m 3,王叔家仓库菜籽总质量为__________kg 。
3、某老师巧妙设计了一个“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①将两个已调好的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 1和G 2;③将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放入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 3和G 4;(1)已知G 1=0.94N ,G 2=0.40N ,G 3=1.1N ,G 4=0.5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量是 _____ N ,小石块的体积是 ____ m 3;小石块的重量是______ N ;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kg/m 3;(3)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盐′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盐相比将会怎样?理由是?4、小明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1)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侧的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他应。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g。
④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 kg/m3。
2)在密度的测量过程中,若所使用的托盘天平的砝码已经生绣,会导致质量的测量结果。
5、如图,某小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a 和 c图是木块与木板,b 图是木块与毛巾)(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每次都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2)比较(a)、(c)两步,你能得出的结论是.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7、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及同一高度滑下,在不同材料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位置上,则:(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不等,这表明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从克服摩擦做功的角度看,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平面给小车的摩擦越小,小车克服摩擦所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3)探究得到的推论是8、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 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 A、h B、h C的位置滚下(m A=m B<m C,h A=h C>h 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判断:(1)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我们应选择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3)实验中让静止的小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木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下图中的(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 b , 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 P C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0、小明同学学习了“力”有关知识后,决定探究“风”对纸片作用力的大小。
他用电吹风、测力计、迎风面积相同但迎风面形状不同的纸片做了如图(a)、(b)、(c)、(d)所示的实验。
其中,图(a)、(b)、(c)三次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相同,图(d)实验时电吹风的风速比前三次实验时的风速大。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a)、(b)、(c)三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14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 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小明做了如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c、d图实验,说明________ ;(4)比较d、e图实验,说明__________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他应如何操作,说出你的方法: .(6) 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压强计左右两管中水的液面高度差为28mm),由此她发现按压强计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12、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A.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 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 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 根据p=,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是。
(2)实验中小玮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cm2,她(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设大气压约为1.0×105Pa)。
(4)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5)小玮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
她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写出一条)。
(6)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
13、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如图18,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14、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 /N物体上升的高度h /cm测力计的示数F /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cm1 6 3 2.5 92 6 5 2.5 17 3682.524(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