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标准编写要点

企业标准编写要点


概述
5、基本概念
规范——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要求的文件。即规定 产品、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需要满足的要 求。
规程——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 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即对工艺、操作、安装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统一 规定。
指南——给出某主题的一般性、原则性、方向性的信息、指导 或建议的文件。
——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 ——有关专利的说明(目前企业标准不必填写))
——标准的提出单位;
——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 ——标准的起草单位;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 前言编写注意事项
• 不要在前言中阐述标准制定的目的或意义、标准的立项或 编制过程(应放入编制说明中); • 不要遗漏应有的内容,如与前一版的差异; • 不应出现在正文中出现的要求、范围等; • 代替、废止、转化的概念不要混淆; • 前言中各信息编排顺序要按GB/T1.1的要求排列; • 表述要规范。
6.1.3 静校正和地形改正 6.1.3.1 按测线对平滑后曲线结合已知资 料、地形起伏情况进行静态效应综合分 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电阻率曲线进行 静校正。 6.1.3.2 对静校正后的视电阻率断面和相 应的相位断面进行对比,分析静校正方 法的合理性。 6.1.3.3 两电极高差与极距之比大于20% 的测定,建议进行地形校正。
非等效
NEQ
概述
7、指导标准编写的标准
标准类型
GB/T1 标准化工作导 则
备注
GB/T1.1-2009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第2部分:标准中的规范性技术要素内 第2部分新版未发布 容的确定方法
GB/T20000标准化工 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 汇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 第3部分:引用文件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
标准编写要求及内容的确定
3、标准内容确定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性能特性原则(性能特性、描述特性) 可证实性原则(可检验性) 数据的选择原则
标准的结构
4、标准内容的划分
声明符合标准时,无需遵守 的要素,仅提供附加信息
概述要素
资料性要素 补充要素
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
标准要素
一般要素 规范性要素
声明符合标准 时,必须遵守 的要素
a)、b)、c)不 是并列关系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标准的几个主要部分
一、封面 二、目次 三、前言 四、引言 五、范围 六、规范性引用文件 七、术语和定义 八、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九、技术要求 十、附录 十一、参考文献 十二、索引 十三、结束线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1、封面——必备的资料性要素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标准的结构
• 条和段的区别
在某一章或某一条中,可以将相应的内容编写成几段,也可编写 成几条,什么情况下用段,什么情况下编条呢?
1 内容明显不同 2 具有被吸引的可能 3 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条
标准的结构
• 列项
列项应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并列的各项。 列项有2种形式:
• 有编号的列项
使用后带半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即a)、b)……;列项 细分时,第二层次的列项可有编号,用1)、2)……表示, 也可没有编号。
• 条——示例
错误或不规范 正确 3.1 本标准规定的井控装置包括: 3.1 井控装置 3.1.1 钻井井口装置 3.1.1 钻井井口装置 ——环形防喷器 钻井井口装置包括: ——闸板防喷器 ——环形防喷器; …… ——闸板防喷器; …… 3.2 套管头 3.2.1 套管头包括……双级/、三级套管头等。 3.2 套管头 3.2.2 配置的套管头应符合SY/T5127-2002的 3.2.1 套管头配置 规定。 套管头包括单级……等。配置应符合…… 3.2.3 套管头的安装 的规定。 3.2.3.1 套管头的安装应保证…… 3.2.2 套管头安装 3.2.2.1 套管头的安装应保证……。
标准的结构
• 列项——示例
4.1.5 连接系统检查的内容: a)检查电动机和泵润滑油系统; b)检查电动机和泵所有测温装置; c)检查电动机和泵各部分连接螺丝。 4.1.5 连接系统检查的内容: a)电动机和泵润滑油系统; b)电动机和泵所有测温装置; c)电动机和泵各部分连接螺丝。
5.1.3.1 圈闭识别文字内容 a)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工 作简述; b)圈闭识别工作方法、技术手段、 圈闭识别依据和识别结论。
概述
6、采标
定义: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
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
一致性程度
等同 修改
代码
IDT MOD
含义
采标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完全相同,只 有少量的编辑性修改。 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对技术性差异进行了清 楚的标识和解释,“修改”标准还包括“等同”条件下的编 辑性修改。 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他们之 间的差异也没有被清楚的标识
5.1.3.1 圈闭识别文字内容 圈闭识别文字内容应包括: a)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工 作简述; b)圈闭识别工作方法、技术手段、 圈闭识别依据和识别结论。
标准的结构
• 列项——示例
6.1.3 静校正和地形改正: a) 按测线对平滑后曲线结合已知资 料、地形起伏情况进行静态效应 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视电 阻率曲线进行静校正; b) 对静校正后的视电阻率断面和相 应的相位断面进行对比,分析静 校正方法的合理性; c) 两电极高差与极距之比大于20% 的测定,建议进行地形校正。
企业标准编写要点
——GB/T 1.1-2009宣贯
2015年6月14日
主要内容
• 概述
• 标准编写要求及内容的确定
• 标准的结构 •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概述
1、标准化工作内容
——标准制定 ——标准实施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
概述
2、规范标准制定的三个因素
——标准制定程序的规范化 ——标准内容选择的规范化 ——标准编写的规范化
标准的结构
• 段——示例
不正确 5.6 地质露头调查评价 地质露头调查按单个露头进行综合 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 5.6.1 不合格记录 凡有下列缺陷之一的记录,评为不 合格记录: a)……; b)……; c)……。 5.6.2 合格记录:除上述不合格记录外 的记录为合格记录。 正确 5.6 地质露头调查评价 5.6.1 不合格记录 凡有下列缺陷之一的记录,评为不 合格记录: a)……; b)……; c)……。 5.6.2 合格记录 除5.6.1以外的记录为合格记录。
尽量从国际标准中选 取,避免直译中文名; 各要素的第一个单词 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英文黑体)
一致性程度内容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2、目次
• • 可选、资料性要素,根据需要设置(超过15个印刷页设目次) “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前言 ——引言 ——章编号、标题 ——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才列出); ——附录编号、(附录性质)、标题 ——附录章编号、标题(需要时才列出) ——附录条编号、标题(需要时才列出),只列有标题的条;
——参考文献
——索引 ——图编号、图题(需要时列出) ——表编号、表题(需要时列出)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3、前言
必备要素,不包含要求、图、表,视情况给出以下信息:
——标准本身结构的说明;
——编制标准所依据的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
国际标准分类号/ 国家标准文献分 类号
标准 标志
标准类别
标准编号 被代替标 准号
中文名称 与国际标准一致 性程度标识 发布机构
英文名称
标准各要素的编写及常见问题
• 封面——必备的资料性要素
中文名称编写注意事项: 避免无意中扩大、限制标准的范围; 措辞紧扣标准的内容; 表达相同概念的术语应保持一致; 对部分标准,在补充要素前要加“第x部分”; 措辞要规范。
标准编写要求及内容的确定
2、标准编写基本原则
统一 性 结构 的统 一 文体 的统 一 术语 的统 一 标准间协调 性 与现行基础 标准内容统 一 与上级或同 级标准之间 相协调 与非本专业 标准之间的 协调 适用性(可 操作性) 标准的内容 便于实施 易于被其他 标准或文件 所引用 一致性 规范性 保持与国际标准 内容规范 一致 明确一致性程度 格式规范 (等同/修改/非 等效) 发布程序规范 等

2
标准的结构
• 条
名称 分类 编号示例 解释

标题条
非标题 条
2.1
2.1.1
1)是对章的细分;
2)同一层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时才设“条”,否 则为“段”; 3))第一层次条最好有标题; 4)最多分到第五层次,如2.1.1.1.1.1,2.1.1.1.1.2……; 5)无标题的条不应再分条
标准的结构
按要求程度 规范 按标准对象 基础标准 安全标准 试验标准 产品标准 过程标准 服务标准 接口标准 其它标准
要 求 逐 级 增 高
强制性标准(GB)
推荐性标准(GB/T)规程 指南
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属于强制性标准,当某一推荐性标准 被企业采用后,就是该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就是衡量该 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的依据,其产品就必须按该项推荐性标 准进行监督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