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广通至大理线扩能改造工程拱顶回填注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广大铁路项目部
第四隧道架子队
二零一五年元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 编制目的 (1)
3 适用范围 (1)
4 作业准备 (1)
5 技术要求 (2)
6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
6.1 施工程序与灌浆顺序 (2)
6.2施工工艺流程 (2)
6.2.1预埋注浆管 (2)
6.2.2清理注浆孔 (3)
6.2.3灌浆 (3)
6.2.4灌浆封孔 (3)
6.2.5灌浆的质量检查 (4)
7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4)
7.1 规定压力下不进浆 (4)
7.2 吸浆量较大 (4)
7.3 串浆 (4)
7.4冒浆、漏浆 (4)
7.5灌浆工作因故中断 (4)
8 劳动组织 (5)
9 注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6)
10.1安全要求 (6)
10.2环保要求 (6)
拱顶回填注浆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5)《改建铁路广通至大理线扩能改造工程双线隧道防排水及附属工程参考图》(隧道工点通用图-V);
1.2编制原则
(1)满足国家和建设指挥部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综合考虑本工程的规模、特点、难度和设计标准,充分发挥本企业的优势,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快捷;
(3)投入的机械设备、劳动力等资源考虑适度的富余;
(4)保证合格率100%,施工过程无安全事故发生;
(5)保护周边环境不被破坏,环水保符合规范要求;
2 编制目的
正确指导拱顶回填注浆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改建铁路广通至大理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三标第四隧道架子队沙桥2号隧道(419m)、沙桥3号隧道(219m)、沙桥4号隧道(837m)、沙桥6号隧道(243m)拱顶回填注浆施工。
4 作业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 技术要求
(1)试验室要好浆液配合比选定试验,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注浆的浆液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回填注浆必须保证回填密实;
(4)注浆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回填注浆必须在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
6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6.1 施工程序与灌浆顺序
施工程序:准备材料及器具、疏通管道、检查压浆孔、合格后制作水泥浆、压浆、堵孔封管、检查灌浆情况。
灌浆顺序:回填灌浆施工自较低的一端开始,向较高一端推进,即沿线路上坡方向进行,注浆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注浆压力和流量的变化。
6.2施工工艺流程
6.2.1预埋注浆管
二衬施工时,在拱顶按纵向间距每隔6米预埋一根φ30PVC注浆花管和一根φ30PVC排气管。
预埋时应小心施作以免将衬砌背后的防水板捅破而影响隧道防水能力。
6.2.2清理注浆孔
将φ30PVC管注浆孔上附着的混凝土及管壁内的水泥浆清除,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保证注浆通畅。
6.2.3灌浆
(1)灌浆材料
本工程所选用的灌浆材料为微膨胀性M20水泥砂浆,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灌浆方法:
灌浆采用纯压式全孔一次灌浆。
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并保证有定的浆液余量,以防灌浆管在孔内被水泥浆凝住。
(3)灌浆压力和浆液稠度的控制
①灌浆压力的控制采用一次升压法,即在灌浆开始时,一次将灌浆压力升高到预定的压力,并在这个压力作用下,灌注浆液。
②浆液稠度控制的原则是先稀后浓,控制好浆液水灰比。
③每一个注浆段的结束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看注入量,二是看注浆压力(根据无损检测情况),二者兼顾。
为此,要根据衬砌拱顶间隙,估算每一个孔、每一段的吸浆量,作为施工时的参考标准,注浆过程中如果达到或接近预计值,并且压力也有所升高,即可以结束该段注浆。
如果进浆量虽没有达到预计值,查压力已接近上限,可能因为该段已被上一段注浆时串浆或地层有变化注不进,也可以结束该段的注浆。
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0.2Mpa注浆孔停止吸浆,延续10min即可结束注浆。
④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出现冒浆、爆管、防水板压裂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当出现异常现象时,采用以下措施:
a)降低注浆压力或采取间隙注浆,直到停止注浆;
b)调整注浆实施方案。
6.2.4灌浆封孔
衬砌回填注浆结束,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凿除预埋的Φ30PVC注浆管,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6.2.5灌浆的质量检查
①水泥质量检查,水泥质量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要求;
②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参数符合要求,灌浆施工做好灌浆施工的原始记录,严格灌浆施工的工艺控制,防止违章操作;
③注浆后对隧道进行无损检测,检查注浆是否密实,对存在空腔部位再进注浆处理。
7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7.1 规定压力下不进浆
采用0.5~1.0 MPa压力冲压,调整浆液配比,l:l:2稀释,压灌5 ~ 10 min,使局部堵塞部分冲压畅通,以达到浆液灌注到孔周围,并充实脱空处。
用正常灌浆压力与配比灌到不吸浆为止,然后持续灌注5 min即可停灌封孔。
7.2 吸浆量较大
灌浆过程中如果吸浆量较大,则采用更浓的水灰比与间歇灌浆方式综合进行,其浆液配比为 1:2:2,间歇灌浆一般停灌待凝2~3 h后再灌。
7.3 串浆
灌注前面孔时,注意观察后面孔,如有冒浆现象,用木塞临时封堵,待灌至规定压力,持续灌注5 min后即可封孔并移孔灌注下一孔。
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
如果串浆孔具备条件可采用同时进行灌注,一泵一孔。
否则必须将串浆孔堵塞,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对串浆孔再进行通孔、冲洗,而后继续灌浆。
7.4冒浆、漏浆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或掺加速凝剂等方法进行处理。
7.5灌浆工作因故中断
按下述原则进行处理:及早恢复灌浆,否则立即冲洗孔,而后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用凿子将该孔弄通,而后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采用开灌配比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果注人率与中断前相近,改用中断前水灰比级的水泥浆继续灌
注;恢复灌浆后,如果注人率与中断前相比减少很多,且在较短时间停止吸浆,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吸浆量大、灌浆难以结束地段,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或掺加速凝剂、回填等方法处理。
8 劳动组织
8.1人力配置
施工人员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人员配备表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8.2设备机具配置
为实现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应结合隧道施工工期要求,进行施工机具及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主要注浆机具配置表
9 注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挑选水平高、素质好的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建立全面的施工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本的管理观念,召开施工技术交底会,抓好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监控,并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3)严格执行“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4)请注浆机厂家或熟练技术工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按照注浆机操作方法进行严格执行。
(5)按照施工工艺施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严格按设计和国家的有关技术、施工规程、规范施工,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7)对于原材料进货,由试验部门进行进场前试验,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得进场。
(8)每次注浆作业前,做好人员、机具、物资、技术、试验、运输等准备工作。
(9)施工技术人员对注浆作业环节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把关。
(10)制浆造浆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并组织专门人员每天来回循检,对不合格者限令改正,对两次以上不合格者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予以重罚。
(11)注浆时,严把压力、流量关;严格执行注浆结束标准。
(12)注浆后必须进行回填封孔。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施工时,所有操作工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防尘口罩、防尘工作服、雨靴及橡胶手套。
(2)注浆操作手必须控制好注浆压力,严格执行注浆结束标准。
(3)电线包皮应完好,开关应装在固定开关箱内。
(4)注浆结束后,应清洗注浆机及管路,避免堵管炸裂伤人。
10.2环保要求
回填注浆施工中,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保护自然环境,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