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问题课件ppt

食品安全问题课件ppt


双汇瘦肉精事件
=事件始末= 据央视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遭曝光后,该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 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记者调查发现, 河南孟州市、沁阳市等十几家养猪场,都在养殖这种肌肉 发达的“健美猪”,和普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 有什么肥肉,且能多卖几十元钱。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违 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查处= 多年来,农业部一直将“瘦肉精”作为监管工作重点。 早在2002年2月出台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 的药品目录》,就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此次,农 业部将彻查,随后向社会公布。
=知识库=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 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 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 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 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 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 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 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 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 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 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 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 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食品安全法涉及环节较 多,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较多,因此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 调机制,才能使监管少出漏洞,部门间协调更加紧密。对食 品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各监管 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提升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撑,进一 步加快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约束企业诚 信经营。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保障食品安全的 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不买异常气味的蔬菜。不法商贩为了使有些蔬菜更好看,用化学药剂进行浸泡,如硫、硝等,这 些物质有异味,而且不容易被冲洗掉。 买鱼不要溜光的 刚用孔雀石绿溶液泡过的鱼用肉眼就可以分辨。首先看鱼身上有没有掉鳞的地方,如果有看上面 有没有上色。受过伤的鱼在大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有点儿发绿;然后看鱼鳍的颜色,如果不 是灰白色,那么这条鱼也可能经过孔雀石绿的浸泡;另外鱼身上如果色泽很亮,也不要购买。 黄花鱼的产地不同,颜色也不尽相同,从浅黄到深黄都有。辨别黄花鱼的方法就是用水浸泡。 如果浸泡掉色的黄花鱼是假的,不掉色的黄花鱼才是正宗的。 买肉挑不粘手的 购买猪肉,首先看有没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或章;其次看肉色,色泽特别淡而且表面潮湿、弹性很 差的,极有可能是注水肉。鲜猪肉皮呈乳白色,脂肪洁白而且有光泽。肌肉呈均匀红色,表面微干或 稍湿,但不粘手,弹性好,指压凹陷立即复原。 牛肉色泽淡红或深红,切面有光泽,质地坚实,有韧性。羊肉肉质色泽淡红,肌肉发散,肉不粘 手,质地坚实。
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的反应





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和漠然,人们在反复遭遇打击时,通常会有 这样的心路历程。观察近期公众对几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发现 大众心态正经历从愤怒到无奈的微妙过渡。 按道理,遇到“染色馒头”“猪肉变牛肉”“厨房变染坊” 等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第一反应就算不是出离愤怒,起码也要“啧 啧称奇”,然而,更多人对这些新闻的反应却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已经肉身百毒不侵、 心灵异常强大,而是因为已从以往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 “轮回”。 “类似”的不仅是主题,更在于问题出现的模式和应对方式: 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有关责任人表态——偃旗息鼓、 风波平息——迅速遗忘——下一事件曝光。每一起事件过去,似乎都 “没带走一片云彩”。 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是A地出现问题,B、C、D等地都坚称本 地没问题,直到B地出现问题,A、C、D又坚称自己没问题。就这样, 不同地区、厂家、行业、品牌几乎以“前赴后继”的劲头接连“沦 陷”,轮番过堂。
当我们深陷房价的困扰 食品安全却令人担忧
从“三鹿奶粉”事件曝出中国食品安全“质 量门”之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瘦肉精”、 “吊白块”等,一次又一次拷问着食品生产者的 良知,也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 信任 。
据央视报道,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 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加 入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 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据了解,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 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最明显的一个漏洞是,早在2002年国家监管部门就发布公 告,明令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 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西巴特罗、 盐酸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也就是说,“瘦肉精”并不仅是指盐酸克仑特罗,而是一 系列药物的总称。但是,实际操作中,许多地方都只检测 盐酸克仑特罗,其他同属“瘦肉精”的莱克多巴胺等没有 纳入常规的检测。但是许多养殖户,恰恰都在同时使用这 两种瘦肉精。 对于这其中的种种漏洞,专家认为监管体系和法律保障才 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措施。
不过,桑立伟也表示,瘦肉精对双汇的打击,未必会像当 年三聚氰胺对三鹿的打击那么大,因为冷鲜肉的大品牌本 来就少,消费者选择余地不大;而且双汇的销售点又遍布 全国,很容易用只是一个分厂出问题的理由来撇清关系。
比如说,虽然目前济源工厂已经停产自查,但是各地许多 大超市中,双汇的产品仍然处在上架销售状态。双汇一些 地方公司也都表示,因为产品原材料都在当地选购,与河 南无涉,所以并未受到“瘦肉精”事件影响,生产均正常 运转。
监管漏洞如何补救
然而,即使实际市场影响并不太大,比三聚氰胺更早出现 的瘦肉精之屡禁不止并延绵难绝,再度暴露出食品安全监 管沉疴。 在一些地方,生猪养殖违禁使用“瘦肉精”几乎是公开的 秘密。从养殖户、到检疫局、到各省界检查站、最后到定 点屠宰场,各个环节均能交少量的钱就各个突破,一路畅 通,最后直达消费者餐桌。相比之下,双汇的“十八道检 验”简直是个莫大的讽刺。
牛肉膏的效果
业内人士透露,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冷冻食品以 及烧烤类食品中,这种肉膏早就是造假的手段之一。通 常而言,一瓶一斤装的牛肉膏可以让50斤猪肉全变成牛 肉。以猪肉为例,目前福州市场上,新鲜猪肉的价格为 每斤13元左右,卤牛肉每斤35元,羊肉每斤要30元左右。 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卤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 的成本。 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并无危 害,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 可能致癌。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内生产“染色馒头”的器具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内生产“染色馒头”的器具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仓库里的面粉都已被查封
墙壁的插座上布满了加工馒头时粘上的粉尘
存放在仓库中的“问题馒头”已被质监部门查封
近日,安徽工商部门 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 的添加剂,可让猪肉 腌制成“牛肉”。


教你几手买菜硬招
买菜看形状闻味 不买颜色异常的蔬菜。新鲜蔬菜不是颜色越鲜艳越浓越好,如购买樱桃萝卜时要检查萝卜是否掉 色;干豆角的颜色太鲜艳也不好。


不买形状异常的蔬菜。不新鲜的蔬菜有萎蔫、干枯、损伤、扭曲病变等异常形态;有的蔬菜由于 使用了激素物质,会长成畸形。
重蹈奶业覆辙? 据新华社报道,此前济源双汇食品公司发现的19 头“瘦肉精”疑似阳性生猪,目前17头已经得到 确认,剩余2头排除。 截至目前,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仍处于停产整 顿阶段。自3月17日宣布召回市场流通产品起,公 司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而双 汇发展仍然停牌。 《食品安全法》特邀修改人、国际食品安全协会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桑立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记者:“应该是有这个担忧,瘦肉精的曝光将是 对整个鲜肉加工的一个沉重打击。”
“首先就是要加强监管,改成一个部门管一个种类不太现 实,要建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食品安全垂直管理体制,才 能有效避免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同时还要加快各项配套 法规、规章。”桑立伟表示。另外,政府还要继续加快完 善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在检测方面投入更多;以及多方加 强安全监管执行力,尤其是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