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展业国际差距分析评述
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而目前亟待解决的就是展览场馆的问题。
一、展馆角度的上海会展业发展史
我国的会展经济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而蓬勃繁荣起来的,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广交会;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会展产业已经跨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新世纪伊始,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则是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上海会展业经历了起步、发展、提升三个阶段。
根据表1,顺着上海会展业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会展场馆的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数座,发展到到现在的数十座的规模;展馆的展览面积也从较早的不足万余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超过十万平方米的特大展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现在的室内展览面积约为10.35万平方米,2010年将达到20万平方米);展览场馆的基础设施也伴随着高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而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展览的需求。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07),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随着会展场馆快速建设和会展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和规范,
上海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有关材料称,2005年上海会展行业的直接营业总额已经达到25亿元,2006年约为30亿元,考虑到上海展览业1∶8.4的经济拉动效应,即会展业将带来200亿元左右的相关收入,会展业对上海的经济推动作用可见一斑。
展览场馆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增长把上海会展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促进展览场馆的建设与完善,而高质量的展览场馆又可提升会展业的整体实力。
在上海会展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会展场馆一直是个避无可避的问题。
尽管会展场馆对会展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这种发展不适应(更确切地说是跟不上)整个会展业的发展脚步时,它就会制约整个会展业。
从正反两方面看,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的会展场馆与整个会展业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相克相济的。
而上海目前的现状是:会展场馆更多的时候制约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二、上海会展场馆现状分析
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誉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相当规模及配套设施齐全的会展场馆,就难以催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在整个长三角会展产业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上海会展业,尽管起步发展较早,这些年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但是会展场馆始终是一块“软肋”,上海展览场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可供展览的面积
偏小、展馆空间分布不够合理、展馆设施略显落后。
1.展馆规模偏小。
(1)总体展览面积。
上海会展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八大场馆”的格局逐步被打破,一批现代的大型会展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诸如浦东展览馆、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以及在建的上海汽车博览中心,这些展馆将有效缓解目前上海展览场馆的紧缺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检索各会展场馆网站整理所得,数据更新至2008年4月
从表2可以看到,上海的总体展览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而其中室内展览面积有24.89万平方米,占到总展览面积的62.40%。
根据上海会展行业协会的资料,上海目前的展馆面积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五(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但是与国际知名会展城市相比起来,差距仍相当明显。
注:图中数据表示该城市主要展览中心的统计数据,而非全部展览面积,其中香港展览面积通过直接查询展馆网站提供资料整理所得。
数据来源: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
通过查询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的网站资料,我们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知名会展城市与上海做比较,通过对比,上海排名处于相互差距并不太大的第二梯度的城市集团里;而与第一集团中前几位的城市比起来,上海的总体展览面积落后很多,大致有十几万平方米的缺口。
如果我们将室外展览面积也考虑进去,
上海的排名还会下跌很多。
因此从长远看来,总体展览规模过小依然是上海会展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单个展馆面积。
目前上海大型会展场馆已达数十座,但是真正意义上满足现代展会要求的大型展馆却相当匮乏。
现代展会规模越来越大,上而海目前的展览场馆大部分在2万平方米以下,因此将由于自身的办展能力错过很多大型展会,前几年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CeBIT Asia亚洲信息展由于展馆容量有限,直接限制了展会的规模和参展商的数量,人们感慨上海给CeBIT的施展空间太小了!而在此之前的上海车展(Auto Shanghai)也是因为展览规模过小,而导致通用、福特、大众等汽车业巨头拒绝参展。
后来随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使用才部分解决了这一难题。
但是只要场馆的规模没有提升,这个问题还将困扰着上海会展业。
目前新国际博览中心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大型展会,据中国中国会展研究中心(CCERC)的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累计办展达142场次,新国际博览中心已经“不堪重负”。
同时由于南方城市更大更好会展场馆的“入侵”,上海大型展会流失情况很严重,人们担心过去的“北展南移”在上海再次上演。
数据来源:根据表2 整理所得
图 2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一”军突起的畸形分布结构也清晰地说明了上海会展场馆规模参差不齐、缺乏竞争(大型展会)
力的现实。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国贸易展览协会(AUMA)2007年的最新统计,德国现拥有24座展览场馆,其中最小的展馆面积也达到了1.8万平方米,而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有16座,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其中最大的四座展馆更是占据了世界展馆前五强中的四席。
而作为上海展馆的代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国际排名只有第三十九位。
展馆规模过小将是上海会展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空间布局分散。
上海大部分的会展场馆的布局也欠合理性,根本原因还是最初建造时缺乏长远的总体规划。
本来合理的布局随着上海的城市建设而变得“愈来愈不合理”。
目前最突出的就是交通问题,每逢大型展会,展馆周围就要不可避免要实行交通管制。
城市化的好处是使这里集中了上海餐饮、旅游、住宿等顶级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大型展会的基本需求。
上海高度发达的现代轨道交通也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出行需要,而四通八达的城市高速也基本能够保证物流的通畅(上海市内交通基本是三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和以四条环线(内环、中环、外环、郊环)为基础的向外层辐射的网状格局)。
上海的展馆或依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临近中央商务区(CBD),也有的在城市边缘另辟新地。
但一到有大型展会,人们出行就不再“方便”,物流也不那么“通畅”了。
总体看来,展馆大都位于虹桥与浦东两大国际机场之间的内环线以里的市区范围内(上海国际汽车博览中心位于上海市东南郊,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位于上海西北郊)但由于展馆布局过于分
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展馆之间联合办展的难度。
而国际上的其他会展城市虽然展馆数量可能不如上海,但却倾向于建造特大型的会展场馆,图1中的城市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一个城市可能只有数座展馆,但单个展馆的展览规模却很大,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集聚功能强大;而且展馆建设规划更趋合理,为以后的改、扩建提供便利。
反观上海的场馆、改扩建障碍重重,配套设施重复率高。
所以现在一般都采取另辟新地,专业性较强的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和在建的上海汽车博览中心就是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