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的管理内容提要:动物实验的管理是保证动物实验成功的可靠保证。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实验动物选择原则、动物实验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动物实验的管理规范和动物实验基本设计思路,提高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

关键词:保动物实验;管理;实验动物选择;试验设计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动物实验质量的管理,首先要了解国家、各行业部门、地方颁布实施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及涉及实验环节的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在已经获得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管理机构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实验,然后依据实验单位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制定彻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办法,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加以认真严格执行,以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达到标准。

当前动物实验要求达到实验室操作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和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这些规范和操作对实验动物和实验室条件,工作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都要求标准化。

一.动物实验质量管理的标准动物实验质量管理是指在动物实验过程中由第三方即质量监督人员对动物实验全过程达到标准化所实施的职能和活动。

质量监督人员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对操作程序、方法、环境条件、受试对象、施加因素和实施途径的标准化实施连续记录和分析。

进行动物实验质量管理参照的标准包括:(一) 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已颁布的影响动物实验的标准如化学试剂的标准、药典、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实验环境条件的标准、仪器设备的标准、饲料饮水标准等法规性标准,有关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参见相关章节中的内容。

(二) 洁净动物实验室自行制订的各种标准如灭菌净化标准、灭菌物品的贮存期标准、以及在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已经颁布的标准或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室自定的(高于标准)内部标准。

(三) 内部质量标准由动物实验室会同有关技术、管理部门专家共同制定,作为暂定依据,待批准公布后按国家、行业部门或地方、颁布的标准一起执行。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职责1.收集保存有关动物实验的资料、实验方案、总结报告的副本。

2.根据实验动物法规,对动物实验全过程进行全面审核。

主要内容有实验记录、总结报告、项目实施条件、检测方法和实验进度。

对实验的软硬条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实施实验档案管理与检查制度。

3.每项动物实验实施检查与监督,并制定检查计划,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存在问题、采取的方法,并在记录上签名,保存备查。

4.定期现场检查动物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和动物实验室管理情况。

5.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报告检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报告。

三.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质量监督方案由质量管理负责人主持起草,经过单位批准后,由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实施,负责收集、整理、核对有关数据,并起草阶段性和最终结论性的质量监督管理报告。

动物实验质量监督管理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动物实验环境的全面运行管理状况。

2.实验动物饲养人员、管理人员的上岗证件。

3.仪器、设备完好运行的确认。

4.项目计划书、实验方案、标准操作程序与执行情况的核对。

5.实验报告中原始资料、标本、样品数据与实验报告书的核对。

6.实验方法、测试、分析、统计方法等与实验报告的核对。

7.实验中所有动物死亡、剖检记录的核对。

8.实验过程中对影响实验因素纠正方法与实验报告的核对。

9.实验动物及饲料合格证及项目计划书要求的核对。

10.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半年或12个月对动物实验室最近一次的检测结果。

11.动物实验质量监督的综合评价。

四.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具体要求1.动物实验中仪器的控制要求按国家计量部门的法规标准,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验。

2.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以及省部级别科学实验和生物制品必须应用清洁级或以上级别的实验动物。

国家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必须使用SPF级或以上级别的动物。

动物实验设施必须与相应的设施配套。

3.实验动物用饲料、饮水的质量管理应该根据动物种类、级别和不同生理阶段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生产饲料必须取实验动物管理机关颁发的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

购买饲料也必须到有上述设施合格证的单位去购买。

严格控制饮水的质量标准。

普通环境饲养的动物使用人的饮水标准,屏障环境、隔离环境使用灭菌水或酸化水。

4.人员管理从事动物实验的饲养人员必须取得相关属地或部门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饲养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从事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必须取得相关属地或部门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

五.动物实验室文件、资料的管理文件资料管理是动物实验结果可行性保证体系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就是保证洁净动物实验全过程按文件规定进行。

(一) 文件资料管理系统文件分为两部分即标准和记录(凭证)。

标准主要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是指动物实验过程中由国家、地方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布的技术性规范、细则、标准和规程等书面文件。

2.管理标准 是指动物实验部门为行使其管理职能所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规定、办法等书面文件。

3.工作标准 是指对动物实验室各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工作内容等的规定标准,岗位SOP等文字要求。

资料中的记录(凭证)包括记录(实验操作记录,结果记录)、凭证(物品、动物、设备、设施等的状态的单、卡牌等)和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状态的记录。

洁净动物实验管理的文件系统见图11-1。

(二)文件系统的管理要求实验工作结束或终止,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报告等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要求整理和存档。

1.标准文件资料应精心设计和准备以便有效正确地使用。

记录(凭证)文件应认真详细地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验结果。

文件的标题、内容,文字应简练,条理清楚,用专业术语表达准确。

各动物实验部门应统一文件格式、编号,便于检阅。

存档文件不应用手抄,实验记录、图表也应尽量保存打印件。

图11-1 洁净动物实验管理的文件系统2.实验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楚,不得用铅笔记录,不能任意撕毁或涂改。

若更改实验记录(凭证)必须填写改正人姓名日期,但不能使用涂改液,应划去后在旁边重写。

3.各种表格内容应详细填写,不能简化,留有空格,如若无内容填写应用“——”表示。

内容与上述项目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能用“ ”或“同上”字样表示。

4.填写记录(凭证)者应填写姓名,不能简化、潦草,填写日期不能简写。

5.记录(凭证)应有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复核,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记录。

6.文件、凭证的保管与归档应有专人负责,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7.各种文件、资料应保存3年以上。

(三)实验结果的报告要求每项洁净动物实验结束后都应由项目责任人写出实验报告书,原则上必须记载下述事项:1.标题和实验意义。

2.实验设施的名称和所在地以及实验条件的级别等。

3.实验的起止日期。

4.施加因素的名称、方法、批号、含量、效价、纯度等。

5.受试对象的名称种(品)系、年龄、体重范围、来源、级别、饲养条件和级别等。

6.给药途径、方法、给予量、次数和时间等。

7.观察的次数、测定分析的种类和方法等。

8.各部分工作完成责任人姓名。

9.对实验过程中不可预测和影响实验结果的纠正办法。

10.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

11.项目责任人的签名,报告日期。

12.该报告法律责任人签名。

13.质量监督人员的签名。

14.该报告的去向和份数。

第二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一、实验动物选择的重要性科学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便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时间,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某些重大发现。

如果选择得当,可节约人力、动物和时间,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一)标准化原则指动物实验中选择和使用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的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具有满足科学实验的四条基本要求:即对实验处理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对实验处理的个体反应表现出极强的均一性;模型上的遗传稳定性;动物来源易得性。

要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等级微生物学控制的实验动物。

无菌动物,可以排除普通动物带有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悉生动物则是所带微生物完全明确,选用此种动物正确性也很高,常用于研究微生物和宿主动物之间的关系,抗体制备研究等。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生物制品生产与鉴定。

涉及国际交流的重大课题,最好使用SPF级动物。

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内科研工作主要要求的标准实验动物,也适用于大多数科研实验。

选择何种遗传群动物,应该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而定。

近交系动物由于遗传纯合度,个体差异小,特征稳定,对实验反应一致性好,实验结果精确可靠。

不同的品系具有各自的独特特性,可以适合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

另外,许多突变品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或缺陷,如裸鼠、癫痫大鼠等具有实验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特征,是研究人类相关疾病的重要实验模型。

(二)相似性原则指利用动物与人类某些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的相似形选择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的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探求人类疾病的病因、机理,寻找防治人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1)选择在整体上与人类相近似的动物。

从进化角度来看,灵长类与人最近似,如猴、长臂猿、猩猩、狒狒等。

但这些大型灵长类动物数量少,有些还是珍稀动物,价格昂贵,不易获得,所以一般科研单位无条件选用。

(2)其次根据不同种属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动物。

这些实验动物虽然从整体上与人类并不十分相似,但某些方面却与人类非常近似。

例如猪的皮肤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其上皮再生、皮下脂肪层,烧伤后的内分泌及代谢也类似人类,故选用小型猪做烧伤研究较为理想;突变系SHR 大鼠,其自发性高血压的变化与人类相似,并伴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如脑血栓、梗塞、出血、肾动脉硬化等症状,是研究高血压病的最佳动物;鸡、鸽的脂质代谢与人类相似,故可用鸡、鸽研究高脂血症。

(三)差异性原则指利用不同种系实验动物机体存在的特殊构造或某些特殊反应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动物。

有时这种选择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恰当使用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实验动物,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准备方面的麻烦,降低操作难度。

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且各种内分泌腺体如垂体、肾上腺、卵巢易于摘除,适于做应激反应和内分泌实验研究,适宜于研究心理疾病的机理(如惊恐伤肾的研究)。

大鼠的踝关节对炎症十分敏感,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 多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但大鼠无胆囊,不能用来做胆囊功能研究的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