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有机化学 第4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有机化学 第4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第4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本章要点: 1.有效原子序数规则(18电子规则); 2.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3.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化学反应(基元反应)。 键配合物,σ键配合物;也包括:氢基配合物; 以及N2, CO2, CS2, O2 ,PR3配合物等。
1
3
八隅体规则和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12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18电子规则)
这个规则实际上是金属原子与配体成键时倾 向于尽可能完全使用它的九个价轨道(五个d轨道 、1个s、三个p轨道)的表现。
有些时候,它不是18而是16。这是因为18e意
味着全部s、p、d价轨道都被利用,当金属外面电 子过多,意味着负电荷累积, 此时假定能以反馈键 M→L形式将负电荷转移至配体,则18e结构配合 物稳定性较强;如果配体生成反馈键的能力较弱 ,不能从金属原子上移去很多的电子云密度时, 则形成16电子结构配合物。
CH3Mn(CO)5
8
常见的有机配体和齿合度
提供给M 的电子数
1
2
2(4)
2
齿合度 1 2 2 1
配体 烷基(H, X) 烯烃(CH2=CH2) 炔烃(CHCH) 亚烷基(carbene)
M-L的结构
M CR3
C M
C
C M
C
M CR2
9
3
1 次烷基(carbine)
3,1 4 4 5 6
3 , 1 4 4
的电子数总和等于18)的分子是稳定的。此时亦称 为18电子规则, 如二茂铁。当然,也有例外。
4
符合18电子规则的配合物称为配位饱和; 反之,成为配位不饱和。 后过渡金属一般遵守,一些前过渡金属化合物 和稀土金属配合物一般不遵守此规则。
配位数:配合物(包括络离子)与金属有机化合 物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是指与它结合的σ配位 的原子数或π配位的电子对数。(徐光宪)
Mn(CO)4(NO)
NO+
2,
4CO
8,
+)Mn- 7+1=8,
2+8+8=18
Mn(CO)4(NO) NO- 3+1=4,
4CO
8,
+)Mn+ 7-1=6, 4+8+6=18
⑤含M-M和桥联基团M-CO-M。只计算其中一个金属 原子。规定一根化学键为一个金属贡献一个电子。
如 Fe2(CO)9 其中有一条Fe-Fe金属键和3条M-CO-M桥 键
17
2 EAN规则的应用
①估计化合物的稳定性 稳定的结构是18或16电子结构,奇数电子的羰基化合物可 通过下列三种方式而得到稳定: a 从还原剂夺得一个电子成为阴离子[M(CO)n]-; b 与其他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以共价键结合 成 HM(CO)n或M(CO)nX; c 彼此结合生成为二聚体(金属-金属键)。
-烯丙基(allyl) C3H5
1,3-丁二烯 C4H6
环丁二烯 C4H4
5, 3, 1
6
环戊二烯基 C5H5 苯
M CR
CH CH2
M
CH2
M M
M
M
10
6
7
环庚三烯阳离子
(C7H7+)
6
6
环庚三烯(C7H8)
8, 6 8 , 6 环辛四烯(C8H8)
4
4
环辛四烯(C8H8)
3
3
环丙烯基(C3H3)4 Nhomakorabea4
降冰片烯(C7H8)
M
+
M
M M
M
M
11
有机配体按电子数的分类
电子数 1 2 3 4 5 6 7
配体名称 yl ene enyl diene dienyl triene trienyl
举例 烷基及芳基(η1) 乙烯(η2) 烯丙基(η3) 丁二烯,环丁二烯(η4) 环戊二烯(η5) 苯,环庚三烯(η6) 环庚三烯基(η7)
• 八隅体规则(Octet rule):金属价电子数与配 体提供的电子数总和等于8的分子是稳定的。如 PbEt4、二茂铍(Cp2Be)
•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金属的全部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电子数 总和恰好等于金属所在周期中稀有气体的原子序 数(如果只考虑价电子,金属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
Fe=8,(9-3)/2 CO=6, 3 -CO =3,Fe- =1,
8+6+3+1=18 15
16
⑥对于n 型给予体,如 1-茂基(给予体),5-茂基、 3-烯丙基、6-C6H6(给予体) 等, n值一般代表了电子给予数目如:
Fe(CO)2(5-C5H5)(1-C5H5) 2CO=4, 5-C5H5=5(6), 1-C5H5=1(2),Fe=8(6), 电子总数=4+5+1+8(或4+6+2+6)=18 Mn(CO)4(3-CH2=CH-CH3) 4CO=8, (3-CH2=CH-CH3)=3(4), Mn=7(6), 电子总数=8+3+7 (或8+4+6)=18 Cr(6-C6H6)2 2(6-C6H6)=12,Cr 6, 电子总数=12+6=18
13
①把配合物看成是给体----受体的加合物,配体给予电子, 金属接受电子;
②对于经典单齿配体,如胺、膦、卤离子、CO、H-、烷基 R和芳基Ar,都看作是二电子给予体。
Fe(CO)4H2
Fe2+
6
4CO 4×2=8
+)2H- 2×2=4
6+8+4=18
Ni(CO)4
Ni
10
+)4CO 4×2=8
10+8=18
• MLn (metal-ligand) 金属-配体
• 金属的氧化态:配体L以满壳层离开时,金属所 保留的正电荷数 e.g. M-Cl
• 烃基一般表现为负离子,所以把它们看成是负离 子时,贡献为-1, e.g. M-CH3
• 中性配体(CO, H2C=CH2, PR3等)的贡献为零 • 环戊二烯基Cp为一价负离子 • e.g. Cp2Fe, (Ph3P)3RhCl, Fe(CO)5,
③在配阴离子或配阳离子的情况下,规定把离子的电荷算
在金属上。如:
Mn(CO)6+: Mn+ 7-1=6, 6CO 6×2=12, 6+12=18
Co(CO)4-: Co- 9+1=10, 4CO 4×2=8, 10+8=18
14
④对NO等三电子配体: ●按二电子配位NO+对待,多 ●亦可从金属取来一个电子 余的电子算到金属之上。如: , 而金属的电子相应减少
5
茂 五甲基茂 茚 基
芴基
6
18电子规则
这个规则仅是一个经验规则,不是化学键的理论。
如何计算电子数: 过渡金属外层的d、s轨道能量相近, 容易发生d/s跃迁,人们往往将d电子和s电子的总和 称之为d电子数。 金属的价态、配体的种类和电子数:共价模型或 离子模型,但不可混用!!!可以互相验证。
7
中心金属的氧化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