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ken新文化运动

ken新文化运动

2.中国民众新春对联
3.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状况是什么?
4.陈独秀关于思想解放有关言论
二、运动兴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和活动基地。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的《青年杂志》图片、有关人物图片
2.进一步设问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编号:表单编号:TM/JL-GJ027
诸暨市天马学校国际部电子教案()
编写教师:ken时间:9月15日
课题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
三、运动发展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在知道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继续提问:陈独秀提出二者有何意义?
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一场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主要代表是谁?他们都有什么贡献?
四、运动影响
1、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让学生体会到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观念产生的激烈的冲突
让学生认识到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内容
1.兴起标志:《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学生回答影响:
1.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
9月16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史料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了解新文化运动背景
1.呈现图片材料:“袁世凯祭天祭孔”“袁世凯复辟称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