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表% 带水剂用量与酯化率的关系
,, . % >> . 6 0% . % <= . ! -- . 6 <- . = >, . , <, . 0 带水剂用量 ( ・ @ 23 2AB # ! ) 酯化率, &
不同醇酸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 <’ . , !/! !.’/! <6 . 6 !/!.! <6 . < !.!/! <, . = !/!.’ << . %
["] 丙烯酸丁酯应用广泛 , 在工业上多采用丙
烯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酯化合成
[$]
, 副反应
装; 阳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 ’&", ’%$, ##" 7 %, 南开大学化工厂。 89:, 气相色谱5质谱联用仪为 ;<&63# = /3%! 型, 升 温速率 "# 0 = ,>?, 气化温度 "&# 0 ; 溶剂为正己 烷; 质谱采用 @A 源 (电子轰击) , %# BC。 ! " # 催化剂处理 直接 用 体 积 相 当 于 树 脂 催 化 剂 $ . ! 倍 的 (;:D) 然后用去离子 ! E "#4 盐酸对其浸泡 F 1, 水冲洗多次至冲洗水接近中性, 抽滤, 在烘箱中 放于干燥密封的瓶中保存备用。 6# 0 烘至恒重, ! " $ 酯化合成 在装有温度计、 搅拌器、 分水器、 回流冷凝管 的 $/# ,- 三口瓶中, 依次加入正丁醇、 丙烯酸、 阻 聚剂和催化剂, 搅拌并升温至反应温度, 每隔一段 时间取样, 采用 GH $63/—6$ 测定体系酸值, 反应 至分水器中不再有水蒸出为止。冷却, 滤出树脂, 用! (8I:J!) E "#4 碳酸钠水溶液洗涤后,
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张铁成 单国荣 黄志明 翁志学
(浙江大学高分子工程研究所, 杭州 !"##$%) 摘要: 从 & 种常见的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中选择了催化活性最高的 ’##"(( 树脂作为酯化合成丙 烯酸丁酯的催化剂, 得到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为: 醇酸摩尔比 " ) $ * ", 每摩尔丙烯酸的催化剂用量 $# + 树脂, 每 摩尔丙烯酸的带水剂 (环己烷) 用量 && ) % ,-, 反应温度 "#" . "#/ 0 , 反应时间 ! 1, 丙烯酸的酯化率 2 3%4 。该 树脂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重复使用性。利用气相色谱5质谱联用仪分析产物, 结果表明, 该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 与浓硫酸相当的催化效果。 关键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 丙烯酸丁酯 合成
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首次使用 $) + 1 . $’ + $ / $, + $ 0 $) + ’
注: 过滤后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再使用; 过滤后自然晾干 .: /: 再使用; 过滤后烘箱内 )’ # 烘干再使用。 0:
由表 , 可以看出, 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树脂 再次使用的催化效果有影响, 这是由于未经烘干 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吸附了小分子物质 (如水、 丙 烯酸丁酯等) , 再次使用时相当于增加了小分子产 物, 使酯化反应平衡向左移动, 影响反应酯化率。 采用 0 处理方法, 然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以 催化效 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 重复使用 , 次, 果比较情况见表 2。
! !"#
结果与讨论 不同树脂的催化性能比较 选择了 - 种不同牌号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对
比实验, 在相同反应条件下 (醇酸摩尔比为 ! . ’ / 每摩尔丙烯酸催化剂用量为 ’0 1, 每摩尔丙烯 !, 酸带 水 剂 用 量 为 0% 23, 反 应 温 度 为 !%% 4 !%0 , 研究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酯化率的影响, 反应 5) 直至分水器中无水蒸出为止, 结果如表 !。
表$
后处理方法 酯化率, (
由图 & 可以看出, 采用硫酸与阳离子交换树 脂, 反应都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 且都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 酯化率增长变缓。在反应前 $’ 567, 硫 酸的催化反应比阳离子交换树脂要快, 这是由于 硫酸更容易提供质子, 使得丙烯酸质子化而后迅 速酯化, 但是 $’ 567 以后, 两者的反应程度大体 相同。将两种催化剂催化所得的产物采用气相色 谱8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 其气相色谱结果见图 %、 图 1。
S KBLI(>( I(>M I?M BN1OD ID(P1PD Q>N1 RJ$ F = TB$ J! 5U>J$ IK (INIDOKN QBVB KNWM>BM ) U1B VBKWDNK K1PQBM N1IN N1B O>BDM QIK PXBV 3&4 Q1B? ,PDIV VIN>P PY BN1OD ID(P1PD NP KBLI(>( I(>M QIK F ) # * ",VBYDWZ VBI(N>P? N>,B QIK ! ) / 1 I?M
I,PW?N PY (INIDOKN QIK /4 PY KBLI(>( I(>M ) U1>K [VP(BKK 1IK ,I?O IMXI?NI+BK KW(1 IK 1>+1BV O>BDM,K>,[DB [VP(B5 K1PVNBV VBI(N>P? N>,B, ?P?5(PVVPK>XB, ?P?5[PDDWN>P?, I?M N1B (INIDOKN (PWDM LB VB(PXBVBM, VBI(N>XINBM I?M MWVB , VBWKBM YPV "# N>,BK ) S 万方数据 :KPD>M KW[BVI(>M (INIDOKN RJ$ %&’ ()*+, F = TB$ J! 5U>J$ ;M>BN1OD KBLI(INB;(INIDON>( BKNBV>Y>(IN>P?
[! . %] 催化剂来代替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 。阳离子
交换树脂就是其中一种, 它具有容易和产物分离、 腐蚀性小、 选择性高、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以阳离 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在国内研究较
[6] 少, 劭仕香等人 在 ’&"、 ’%$ 与 ##" 7 % 三种阳离
子交换树脂中选择了活性最高的 ##" 7 % 树脂为 催化剂, 在 "!# 0 反应 & 1 得到产率为3% ) $4 的丙 烯酸丁酯, 笔者则从多种阳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 筛选, 并对其反应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使用 最优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丙烯酸丁酯酯化合成 的催化剂, 确定了采用该树脂作为催化剂时的最 佳反应条件, 比较了硫酸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 化性能。 ! !"! 实 验 主要试剂、 催化剂及分析仪器 丙烯酸、 正丁醇均为化学纯试剂; 环己烷、 对 苯二酚为分析纯试剂; %!$ 树化率, & (醇) (酸) ! /!
由表 , 可见, 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加, 反应速率 加快, 酯化率提高, 当催化剂用量为 ’% 1 @ 2AB 时就 可获得较高的酯化率, 以后酯化率提高幅度减小。 考虑成本问题, 选用 ’% 1 @ 2AB 的催化剂用量。 ! " % 带水剂用量的影响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 加入不同类型 和用量的带水剂可将反应生成水带出体系, 提高 反应物的转化率, 有效控制酯化反应在较低温度 下进行, 缩短反应时间, 减少副反应。实验中采用 环己烷为带水剂,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考察带水剂 , 结果如 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均为 , ?)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酯化率, & >< . %
在醇过量的情况下, 当醇酸摩尔比逐渐增加 万方数据 时, 酯化率先升高后下降, 这是由于随着体系中丁
%2
行。 !"# 反应温度的影响 酯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体系的温度越低, 最终酯化率越高, 但由于酯化反应的热效应较小, 温度对最终酯化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而温度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较大, 实验中考察了相同反应时间 下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见表 !。
表$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6 6% . = !, . , <! . > ’% <- . = ’- . <> . =
酸过量时依据醇酸摩尔比换算酯化率, 如式 (’) :
(’)
酯化反应式如下:
()’! ()(**) + )*()’ ()’ ()’ (),
催化剂 加热
"
()’! ()(**()’ ()’ ()’ (), + )’ *
’-
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蒸出环己烷, 残液用无水硫酸 镁干燥。减压蒸馏收集得丙烯酸丁酯。醇过量情 计算: 况下的酯化率按式 (!)
反应后体系的酸值 ) 酯化率 " (! # $ !%%& 反应前体系的酸值 (!) 式中的酯化率 酸过量酯化率 " $ !%%& 醇酸摩尔比 (!)
醇量的增加, 体系反应温度降低的缘故, 在未达到 反应平衡前, 温度降低使反应速率降低, 温度对反 应的影响与醇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相互叠加, 使得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 醇酸摩尔比为 ! . ’ / ! 时, 酯化率最高。而丙烯酸过量时, 反应酯化率比 醇过量情况下要高, 这与树脂催化机理有关, 由于 在反应中, 丙烯酸首先吸附到催化剂的质子酸活 性中心上质子化, 丁醇再吸附到活性中心上与质 子化的丙烯酸完成表面反应, 丙烯酸过量有利于 增加质子化丙烯酸的浓度, 提高反应酯化率。考 虑到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的沸点较为接近, 过量 的丙烯酸难以脱除, 且丙烯酸的成本较高, 因此还 是选用醇酸摩尔比为 ! . ’ /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一种非均相催化 剂, 其用量通常比均相催化剂要多。实验中考察 了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同催化剂浓度对酯化率的影 响 (反应时间均为 , ?) , 结果见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