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新)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高一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马绍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类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人地相关模式图,分析人地关系。

2、说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3、分类描述环境问题表现的主要方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3、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

4、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与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但是,我们人类自身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沙漠扩大、森林砍伐和物种消失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表面的碳平衡、氧平衡、水平衡和热量平衡等过程。

作为一种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相伴随的社会—自然历史现象,生态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正逐渐趋于全球化,一场深重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已经将我们裹胁其中。

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就我们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与学习:如何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课教学]板书: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一、人类与环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人类与环境”这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内外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图中四组箭头又表示什么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2.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问与点拨: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要影响环境。

上述第一个问题,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应表示人类社会所生存的环境。

其中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箭头③④是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箭头⑤⑥是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箭头⑦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第二个问题,什么叫环境自净能力?答: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第三个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可找到答案: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超越了环境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可产生环境问题。

具体可分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如滥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抽取地下水等等造成的林木减少、草原破坏、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也会出现环境问题,如工业大量排放的“三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课堂练习: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展开讨论试以“人与森林的关系”为例,分析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可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多举实例,以事实来分析人类与森林(环境)的密切关系,叙述不对或有误者,老师要给予纠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切实认识和理解人类与环境之关系。

答案:①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因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人类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与自然界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

如人类需要木材,就砍伐森林,滥砍乱伐又不及时种植,导致森林减少,环境恶化,无森林,人类便无木材可取。

这种恶性循环体现了人类与森林的对立,也就是人类与环境对立的表现。

③二者的统一表现在:人类的需求又必须适应于自然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如人类需要木材,可继续采伐,继续培育更新,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这就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统一。

我们知道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那么,环境问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内容,完成下表内容。

板书:二、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表现为两类: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投影:表格:环境问题的表现目前的环境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已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那么,环境问题在全球的分布怎样呢?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板书: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世界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见环境问题案例图)。

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1.从地区看,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表现为: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减少、物种灭绝等。

2.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比发达国家严重。

这是因为:第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第二,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地解决;第三,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名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实则是转嫁环境污染。

3.大的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河流的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目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们再看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图。

全球环境基金(GEF)融资的项目分布读图分析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1995年2月~1998年9月,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等,之所以这些领域得到特别的关注,正是因为它们都是带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理解和掌握三大内容:第一,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避免恶性发展;第二,掌握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学会具体分析问题所在,以具体事例深化认识;第三,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如城市与乡村两者之间的环境问题之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之差异、区域性与全球性分布之差异等等。

总之,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甚至向全球化趋势发展,这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们应从自己做起,关心周围的环境状况,切实保护环境,使人地关系更好地协调发展。

二、全球大气环境问题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行的一项迄今规模最大、由2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调查显示:一片3公里厚、漂浮在南亚上空的“棕色云团”可能正是导致印度每年近50万人死亡、一些地区洪水泛滥或干旱肆虐的真正原因。

这片“污云”中漂浮的灰尘、煤烟颗粒和其他粉尘不仅来自于工业污染,而且来自以木材和牛粪为燃料的火炉、汽车尾气、垃圾焚烧、森林火灾以及“烧荒”。

浓密的污染云团使日光对地面和海洋的照射分别减少了10%和15%,在使地面和海洋“冷却”的同时,为大气不断“加热”。

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就是改变了南亚地区的雨季降雨,造成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雨量增加、洪水泛滥,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季节性降雨大减。

2.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报告预测:到2030年,若温室效应等于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两倍,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2℃,海平面将升高20厘米左右。

这将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3.目前,我国的酸雨覆盖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

据国家环保局1998年的环境公报资料显示:我国酸雨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重庆、贵阳等城市最为严重。

4.据新西兰科学家观测,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2930万平方千米,并首次延伸到一座有人居住的城市——智利南部城市蓬塔阿雷纳斯上空,使当地居民处于强度极高的紫外线辐射下。

三、主要大气污染问题及其防御对策四、全球陆地环境问题1.森林面积减少世界的森林分布极不均匀。

2.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不合理的垦殖,地表植被的破坏,裸露地表增多,造成世界水土流失严重。

3.水资源危机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4.城市环境恶化城市作为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地域单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要从系统以外输入,而废弃物——垃圾由于不能自净,需要输送到系统以外。

5.哲学思考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陆地环境问题。

②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

五、陆地环境问题及其防御对策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1.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

2.森林:每分钟有21公顷森林消失,每年损失1100万公顷。

3.沙漠化:每分钟有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的土地为600万公顷。

4.泥沙: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为250亿吨。

5.污水: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

6.人: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丧命。

2008年4月2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