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医学发展与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

急诊医学发展与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就是对病情急危重者立即进行评估干预 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科
不单指危重病人,只要是突发事件、事情,都是 急诊医学的服务范畴
急诊医学特点
具有强烈的时间特性 疾病谱广 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系统本身连续运转
急诊医学特点
1961年,以James ls为首的4位医生在亚历山大市成 立了一家急诊室
密西根州庞提亚克城23位医生发起了急诊医学“庞提亚 克和亚历山大”计划
点燃急诊医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圣火
急诊医学的历史
急诊医学专业可以解决
即使在最大的医院,所有的专科医生也不可能什么时 候都在医院,缺少了急诊医学专业,患者很少能在凌 晨或节假日得到及时的专业治疗
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 最敏捷的思维和果断的决策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医学专业的特征
确定的医学专业领域 应学科专业发展而生
有独特专业知识基础
有自身特点的临床思维
有自身特点的诊疗措施

有自身特点的管理结构模式
“我很少见到疾病只 局限在某一个脏器”
- 张孝骞
急诊医学的历史
虽然急诊医疗的提供和医学具有等长的历史,但急诊医学 作为专业却只有50年历史
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成为急诊的科研重点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三阶段
1997年急诊医学分会下设 8个专业学组
复苏 院前急救 危重病 创伤 中毒 儿科急诊 灾难医学 继续教育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三阶段
装备现代化 “功能多元化” 人员专业化 技术规范化 管理科学化
中国急诊医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起步 第二阶段 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与徘徊 第三阶段 急诊体系完善腾飞与困惑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一阶段
分诊和专科支援
1980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 工作的意见》
1984年《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 )建设方案 (试行)的通知》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二阶段
自主型急诊模式形成--着手解决急诊内、外科大 多数问题,能对急症病情做好初期评估和处理, 对急危重病(症)进行监护和生命、器官功能支 持,逐渐形成急诊学科的理论概念
急诊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急诊科规模也由小变大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二阶段
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 1990年创刊《急诊医学》杂志 2001年更名《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972年美国医学会认可急诊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
急诊医疗服务应该是由具有资质和证书的急诊医师担任
急诊医学的历史
1970年,Dr. Bruce Janiak在辛辛那提州立大学成为了第 一个急诊住院医师培训学员
1976年成立了美国急诊医师认证委员会 (ABEM) 80年代成立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IFEM)
“治病”先要明确疾病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这一逻辑支配医生首先要去弄清临床诊断
急诊医学发展理念中需要倡导的是“救人治病” ,要以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流程上救命优先的原则,也从法理上予以认定
“救人治病”-- 特殊的临床思维
普通专科
先瞄准 后开火 Aiming before firing
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复杂的疾病本身非典型的表现可能 会让患者得不到相应专科及时的治疗
时间对于患者而言是有害甚至是致命的
急诊医学的历史
1966年美国联邦高速公路法颁布,第一次为救护车救援 培训设定了标准
1968年由8位医生在密执根州兰辛市宣布成立美国急诊医 师学会(ACEP)
发展急诊医学的教学会议 编写教科书和培训资料 得到专业委员会的地位和认可
有了组织 有了杂志 上了“集结号”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二阶段
10多年后的急诊医学--十字路口
专业领域不明, 科研方向不清 学科地位受到怀疑 医院管理者不重视 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硬件结构脆弱
急诊医学在争议中前行 在SARS事件中的作用
发展的急诊医学
“治病救人”? 与 “救人治 病”
有病 什么病 什么脏器 严重度 生命威胁
处方
先开火 后瞄准 Firing before aiming
急诊科
发展的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具有跨专科、综合性强的优势,但在某 一专业领域的深度上弱化于专科
急诊人才—熟练与精通
心肺复苏技术 气道建立和管理技术 呼吸支持技术 循环支持技术 肾脏替代技术 穿刺技术……
急诊医学是一门运用对急危重疾病及外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所 需知识和技能的临床实践科学。它的服务对象没有年龄限制,包 括各种不常见或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急诊医学应包括推动院 前及院内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并对其发展所需技能加以完善
1989年美国医学专业认证委员会被授予一级委员会地位
美国急诊医学会的地位不再低于其他专 业,同时也具备了发展亚专科的条件
急诊医学体系的完善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院前急救 医院急诊
EICU
发展的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发展与急诊科建设
是全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 “安危” 和“生死”
医院窗口--反映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和政府形象--群体性服毒、自杀等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体现
急诊医学的发展--第三阶段
急诊医学专业的形成
急诊医学教育列入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课程 建立了硕士、博士点 国家卫生管理部门审评急诊专科医师 由急诊专科基地培养急诊医师,并纳入考核及准入制度 有急诊专业高级职称晋升专家委员会 科研由浅入深,逐渐系统化:心肺复苏、急性肺损伤、脓毒症、
急诊医学发展及医院急诊科建 设与管理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赵斌
2013年2月
急诊医学的发展
战伤
一战伤死率高达8.4% 二战伤死率4.5% 朝鲜战争伤死率2.5%
交通意外伤害 心源性猝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社会需要而生
急诊医学的发展
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展示出疾病急性发生、加重、恶化及 危重期有不同于平时的规律,传统学科已不能涵盖疾病全 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