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
第五章 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与治理原理
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 害。
•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 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 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下列几点可以帮助诊断其病因: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仅几天, 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 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 对熟悉的病害可以通过镜检发病部位的子实 体,查对参考资料直接鉴定.
• 但为避免发病部位腐生真菌子实体的干扰, 更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分离培养,按柯赫氏法 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 病害是最基本的。
2.细菌病害的鉴定
•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 病状特征: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 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
1、植物检疫的意义与任务
(1)、概念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又称为法规 防治,是指由国家颁布条例和法令,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 种子接穗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 播蔓延。
目的: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 传播。
(3)、植物检疫的意义 (4)、植物检疫的任务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的内容:
(1)病害的正确诊断; (2)认识生态系及病原组成及动态; (3)确立病害的经济域值; (4)建立病害的监测预报系统; (5)协调应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检疫、
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 学防治。
二、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三、病害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植物检疫
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治理原 理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病原鉴定
诊断是从症状等表型特征来判断其病因,确定病害种类。
一、诊断的意义 二、诊断的程序
(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 (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 (3)采样检查(镜检与剖检等); (4)专项检测; (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三、诊断病害的法则 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PDM):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 观念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 应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必要措施,将有 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 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把防治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具体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主要有六大类: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
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 从流行学效应分析:减少初始菌量(x0)、降低流行
速度(r)、同时作用于两者。
一、植保工作方针及综合治理概念
• 植保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综 合 防 治 ( 综 合 治 理 IPM ) ( 植 物 病 害 管 理
• 又称柯赫氏假设(Koch’s postulates )
• 作用: 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
序(对不熟悉的或新的病害完成诊断与鉴定)。
• 鉴定:是将病原物的种类和病害种类同已知种 类比较异同,确定其科学名称或分类上的地位。
三、柯赫氏法则(病原鉴定法则)
(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 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 线虫存在。
5、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6.复合侵染的诊断
•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 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 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 定。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 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
引起发病; • 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
特殊症状出现。 • 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必要时
作进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鉴定试验。
4.线虫病害的鉴定
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 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 有系统性的症状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 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 或化肥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 按作用原理, 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和治疗。
•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准则。
(二)非侵染性病害
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 条件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 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
•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
• 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要注 意制片方法与镜检要点。
• 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 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
• 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噬菌体反应均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 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3.病毒病害的鉴定
• 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无病征。 • 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在电镜下可见
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
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
原来微生物记录 相同。 即:认定病原——分离培养——接种——再分离培
养
四、植物病害诊断步骤要点
(一)首先区分是侵染性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二)各种侵染性病害诊断与鉴定
1.真菌病害的诊断与鉴定
2、构成植物检疫对象的条件
1、必须是危险性病虫杂草 2、必须是人为传播的 3、必须是国内尚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区发生
中国生物入侵网
3、植物检疫主要措施
① 禁止进境 ② 限制进境 ③ 调运检疫 ④ 产地检疫 ⑤ 国外引种检疫 ⑥ 旅客携带物、邮寄检疫 ⑦ 紧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