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
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病原:植物感病的原因
植物病害的发生必须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
即生理功能失调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不正常变化,生长发育受阻
根据这一特点,风折、雪压、动物咬伤及其它人为的器械损伤等,因无病理程序,所以不称为病害,而称为伤害。
二节、常见园林植物病害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园林植物病害根据病原的不同分: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侵染性病害: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又叫生理性病害
环境中一些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非生物环境(如营养元素,光,温,水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超出了植物适应范围而引发的病害。
1)植物缺素症的识别
大量元素:含量> 0.1%
营养元素:微量元素:0.01-0.1%
稀土元素:<0.01%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
无传染性无发病中心可恢复性
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也叫病理性病害
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
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
1、病程
2、病害发生的条件
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
病原物
感病植物
环境条件
3、病害的识别要点
病原物的数量及致病性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环境条件:
气侯——温度、湿度、日照等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肥力水分等
栽培管理——地点、时间、水肥、密度、
修剪等
真菌病害的命名:颜色+形状
或颜色、形状、质地、大小、有无轮纹
如粉状物——白粉病、黑粉病
霉状物——青霉病、灰霉病
锈状物——条锈病
丝状物——红丝病
伞状物——草坪仙环病
绢状物——白绢病
斑点——褐斑病、黑斑病
有无轮纹——炭疽病
2)细菌:
细菌大多数喜欢通气的环境,在潮湿条件下易发病,最适的温度为26℃-30℃;
主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有溢脓、软腐并伴有异(臭)味。
4)植原体
植原体(Phytoplasma)是植物菌原体的简称,是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病原。
已知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300多种,国内有报道的有70多种。
植原体可寄生在植物和传毒昆虫体内。
在植物体内只存在于韧皮部筛管和伴胞细胞内,通过筛孔在筛管中流动而感染整个植株,为系统侵染病害。
植原体主要通过叶蝉类昆虫吸食活动传播,也有繁殖过程中苗木间的传播。
常引起黄化、丛枝、萎缩、花器变形等症状类型.
丛枝型或疯病型症状:
山核桃丛簇病、柳树丛枝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桃丛枝病、梣树丛枝病、刺槐丛枝病、山茱萸丛枝病、檀香木簇顶病、胡桃丛簇病、丁香丛枝病
花变叶型及花变绿型(花器返祖型)症状:
月季绿瓣病、长春花变叶病、福录考变叶病、草莓绿萼病、八仙花绿瓣病、万寿菊变叶病、三叶草变叶病
黄化型症状:
槟榔黄叶病、板栗黄化病、桃黄化病、椰子致死性黄化病、葡萄黄化病病害防治:
四环素家族: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脱甲基氯四环素、盐酸四环素等4000倍液;使用方法:叶面喷洒(四环素族抗生素不溶于水,需要盐酸作溶媒)、根部或枝条浸渍法、树干灌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