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论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论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Research o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Classic Recitation关键字: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个案研究论文摘要: 我国向来重视经典诵读,从秦汉至清末,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近(略)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予以了焦点式的关注和更高的地位.新课改(略)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而且对于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于基础教育、对于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经(略)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它不仅包括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古典诗词,而且包(略)篇、古今中外名著.“诵读”是一个并列短语,包括“诵”与“读”.“诵”指“吟诵”,包括吟诵、熟读、背诵;“读”指阅读,包括朗读、默读、略读、精读.“经典诵读”的核心是指背诵古(略)经籍;诵读古今中外名篇;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语文素养.本文主要根据研究者所在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omitted)to practical recitation all the time. From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studying earnestly an(omitted)carefully has always been the basic teaching andlearning style of Chi(omitted)tion, and classics has been the basic curriculum, even the only one. In (omitted)rs, in the field of basic educ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recitation, especially practical recitation has been inc(omitted)highly valued. New curriculum revolution-Standard of Chinese Cou...目录:摘要第4-5页Abstract 第5页引言第7-10页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研究第10-15页(一)经典诵读的内涵界定第10页(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第10-12页(三)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第12-15页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框架体系第15-23页(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愿景目标第15页(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框架第15-17页(三)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第17-18页(四)经典诵读的学段学习目标及内容设计第18-20页(五)经典诵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创建第20-23页三、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第23-34页(一)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第23-24页(二)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第24-29页(三)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第29-32页(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保障第32-34页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评价第34-40页(一)学校的变化第34-35页(二)教师的发展第35-38页(三)学生的发展第38-40页结语第40-41页参考文献第41-43页后记第43页高中语文与“经典诵读”"Classic Reading" in Senior Chinese关键字:孔子《论语》儒家文化传承经典诵读论文摘要: 孔子在中国古代确实是一位非凡的智慧集大成者.可以这样说,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后来乃至现在的文化.我们尊称他为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略)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中国历史上,《论语》一书被那些追求理想人格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读书士子奉为(略)可或缺的教科书.东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儒家文化现已享誉世界.因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典诵读也应在高中进行。

Ancient:wisdom finds its finest expressions in the wri(omitted)onfucius.One could say that Confucius was the father of Chinese culture. He has been honored as a saint in China and i(omitted)s one of the top ten worl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igures by UNESCO. (omitted)an old saying in China“One may get to know how to govern the world afte(omitted)half of The Analect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classic by scholars whose aim of life (omitted)ivate themselves, put their ...目录中文摘要第4-5页英文摘要第5页引言第8-13页·孔子教育思想第8-9页·孔子的历史地位第9页·《论语》的重要作用第9-10页·课题研究来源第10-11页·学生学习《论语》的作用第11-13页第1章经典作品《论语》诵读的教学实践第13-20页·关于《论语》文本内容的教学第13-17页(一)关于做人的思想第13页(二)关于治国与安邦的道理第13-14页(三)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的阐述第14-16页(四)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第16-17页·关于《论语》教学的重难点第17-20页(一)陶冶中华文化第17-19页(二)传承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第19-20页第2章经典作品《论语》诵读的教学研究第20-24页·诵读《论语》的方法第20-21页(一)反复诵读法第20页(二)逐日咀嚼法第20页(三)分章学习法第20页(四)遵循“本义”,适当“发挥”法第20页(五)互动学习法第20-21页·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第21-22页(一)以经为本的原则第21页(二)开放性原则第21页(三)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第21页(四)寓知于趣的原则第21-22页(五)教学相长的原则第22页(六)实践性原则第22页·增加的课外活动内容第22页(一)经典篇章吟诵及表演比赛第22页(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课本剧(小品)比赛第22页(三)“走进古代经典”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第22页(四)“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征文比赛第22页(五)开展阅读经典的“读书节”活动第22页·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第22-24页(一)评价方法第22页(二)评价程序第22-24页第3章教学实践、研究的结果第24-26页·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第24-25页(一)学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第24页(二)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第24页(三)学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修养第24页(四)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第24页(五)教师加深了对语文教学的研究第24-25页(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第25页·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结论第26-27页参考文献第27-28页致谢第28页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方法研究关键字: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经典诵读语言教学教学法幼儿园论文简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保护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需要,又是中华民族在日益开放、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独立于世界各国的基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开始,在幼儿阶段学习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启蒙教育,意义重大。

当前幼儿园实践中,经典诵读活动有一定程度开展,但是存在问题较多: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不能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水平;采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保守落后,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等等。

鉴于此,加强对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的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研究旨在通过对已有经验的梳理、归纳,得出一些有普遍价值的教育思想,指导实践活动。

本研究分析经典诵读涵义、发展历程,讨论经典诵读作用和意义,在对中华文化经典范畴等方面考察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探索经典诵读的价值和方法,达到科学认识经典诵读的目的。

一方面认识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发挥其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看到经典诵读教育的不足和缺陷,避免盲目推崇、鼓吹,为幼儿经典诵读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持。

对现行开展的经典诵读进行客观认识评价,找到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和推动经典诵读健康发展。

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区别经典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等概念的相同与相异,客观认识经典诵读。

回顾经典诵读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上的读经与现今经典诵读活动的差异。

最初的读经更多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养成基本的生活常规。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读经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成为主要内容,引起当时进步人士的反对。

九十年代,台中师大王财贵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提倡儿童诵读文化经典。

“读经热”由此开始,备受争议,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经典诵读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得出启示,经典诵读是幼儿教育的有益补充,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内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第二部分,分析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方法,揭示幼儿诵读经典的积极意义。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前阅读、前书写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尊敬师长,与人友好相处,勤奋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感受作品语言美、意境美、人文精神美的同时,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