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度和岗位责任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工作,按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2)土壤保存 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之用。储存
样品应尽量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将风干土样、沉积物或
标准土样等贮存于洁净的玻璃或聚乙烯容器之内。 在常温、 阴凉、 干燥、 避阳光、 密封(石腊涂封)条件下保存 30 个月是可行的。测定挥发性和不稳定组分的新 鲜土样,低于 4℃的冰箱存放。 (五)土壤样品预处理 1、土壤样品分解方法 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和有机质,使待测元素进入试样溶液中。 (1)酸分解法也称消解法,是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常选用的方法。常用混合酸消 解体系,必要时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加速消解反应。 (2)碱熔分解法将土壤样品与碱混合,在高温下熔融,使样品分解。 (3) 高压釜密闭分解法将用水润湿、加入混合酸并摇匀的土样放入密封的聚四 氟乙烯坩埚内, 置于耐压的不锈钢套筒中, 放在烘箱内加热 (一般不超过 180℃) 分解。 (4) 微波炉加热分解法将土壤样品和混合酸放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置于微波 炉内加热使试样分解的方法。 2、土壤样品提取方法 测定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受热后不稳定的组分以及进行组分形态分析时, 需要采用提取方法。提取溶剂常用有机溶剂、水和酸。 (1)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测定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一般用新鲜土样。称取适量 土样放入锥形瓶中,放在振荡器上,用振荡提取法提取。对于农药、苯并(a) 芘等含量低的污染物,常用索氏提取器提取法。 (2)无机污染物的提取土壤中易溶无机物组分、有效态组分可用酸或水浸取。 3、净化(分离)和浓缩 土壤样品中的预测组分被提取后,往往还存在干扰组分,或达不到分析方法 测定要求的浓度,需要进一步净化和浓缩。常用净化方法有层析法、蒸馏法等; 浓缩方法有 K-D 浓缩器法、蒸发法等。 (五)土壤常规监测、分析方法 表土壤常规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土壤污染防治规划
一、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项目 表 监测项目与频次
(二)采样点的布设 1、布设原则 (1)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 (2)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并根据技术水平 和财力条件,优先布设在那些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布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 壤被破坏处。 2、采样点数量 一般要求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 3 个采样点。 每个采样单元布设的最少采样点 数可按下式估算: ������������ ·������ 2 ������ 式中:n——每个采样单元布设的最少采样点数; n=
稀土总量 pH
阳离子交换量
注: ①《土壤理化分析》 , 197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上海科技出 版社。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评价因子数量与项 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 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评价模式常用污染 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一)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I 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 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II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 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 III 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污染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场
CV——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即变异系数; t——置信因子,当置信水平为 95%时,t 取 1.96; d——允许偏差,当规定抽样精度不低于 80%时,d 取 0.2。 3、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戏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
灌溉的田块。由田块进水口引一对角线,在对角线上至少分 5 等分,以等分点为 采样点。若土壤差异性大,可增加采样点。 (2)梅花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
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5)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向周围画
射线, 在射线上布设采样点。 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适当增加采样点之间的距离和 采样点数量。 (6)网格布点法 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将地块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
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的中心。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 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 (三)土壤样品的采集 1、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1)混合样品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物的耕地,只需采集 0~ 20cm 耕作层土壤,对于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 0~60cm 耕作层土壤。 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样, 组成混合样的 分点数通常为 5~20 个。混合样量往往较大,需要用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 1~ 2kg,装入样品袋。 (2)剖面样品(污灌超过一年需采剖面样品)
级别 土壤 pH 镉≤ 汞≤ 水田≤ 旱田≤ 农田≤ 果园≤ 铅≤ 铬 水田≤ 旱地≤ 六六六≤ 滴滴锑≤ 一级 自然背景 0.2 0.15 15 15 35 35 90 90 0.05 0.05 二级 6.5~7.5 0.3 0.5 25 30 100 200 300 300 200 0.5 0.5 三级 >6.5 1 1.5 30 40 400 400 500 400 300 1 1
监测项目 镉 监测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 监测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方法来源 GB/T17141-1997
原子吸收光谱仪 汞 砷 测汞仪 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 铜 铅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铬 锌 镍
六六六、 滴滴涕 六种多环芳烃
KI-MIBK 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冷原子吸收法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KI-MIBK 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森林土壤 pH 测定 乙酸铵法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分光光度计 pH 计 滴定仪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1、采取生物改良技术。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 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 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 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 减少农作物的吸收, 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 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2、科学的使用农药和农业化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 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生产中合理施 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 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 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3、对土壤污染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工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要加强管 理,敦促其进行科学地处理。固体废弃物能利用的要加以利用。废水要进过处理
<6.5 0.3 0.3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7.5 0.6 1 20 25 100 200 350 350 250
砷 项 目 铜
(二)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 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 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 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 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除 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污 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
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2、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I 类土壤执行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II 类土壤执行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III 类土壤执行 三级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GB15618—1995) 单位:mg/kg

地块。中心分点设在地块两对角线交点处,一般设 5-10 个采样点。 (3)棋盘式布点法 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
均匀的地块, 一般设 10 个或 10 个以上采样点。 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因为固体废物分布不均匀,此时应设 20 个以上采样点。 (4)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布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1997 GB/T17136-1997 GB/T17134-1997 GB/T17135-1997 GB/T17138-199 7 GB/T17141-1997 GB/T17140-1997 GB/T17137-1997 GB/T17138-1997 GB/T17139-1997 GB/T14550-1993 GB13198-91 GB6262 GB7859-87 ①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 (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 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 1、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内梅罗污染指数������������ = ������������均
2 1 2
+ ������������最大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