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S3307)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姓名:刘程学号:20134858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1301摘要:本文以品种为川育20号的小麦为试验材料,经过不同浓度(0、15、30、45mg/L)烯效唑处理后,对小麦幼苗发芽率、根系活力、根冠比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1、经烯效唑处理后的幼苗的各种形态指标大致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干重、根数、跟长、叶面积和叶片数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所增大,而苗高与对照组相比则都减小,说明幼苗长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生长状况。
2、经烯效唑处理后的种子的发芽率相比于对照组都降低,可知烯效唑对种子的发芽率起着抑制作用。
根系活力则是烯效唑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
3、烯效唑处理后,叶绿素含量、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得到了提高,有利于麦苗吸收光能,提高光合速率,增大光合作用。
得出结论:,烯效唑处理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在幼苗期时对其形态指标有较好的影响,提高了幼苗的生长质量,并且提高了叶绿素、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促进了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关键词:烯效唑;小麦幼苗;生长影响前言烯效唑是一种广谱性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其作用是抑制内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1],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经烯效唑浸种后,不仅能使苗的根系粗壮,增加根冠比和叶绿素的含量,也能增强植物的抗性[2]。
植株整体上表现为延缓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的作用,对培育壮苗、提高产量作用明显。
烯效唑浸种也能够有效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降低植株所受的伤害[3]。
笔者通过研究不同烯效唑浓度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研究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经过浓度分别为0、15、30、45mg/L的烯效唑浸种后的小麦(川育20)种粒。
1.2 试验设计选取浸种后的小麦种子100粒放置于烧杯内,并用自来水冲洗4-5次以除去浸液,再用吸水纸将种子表面的水吸干,然后移栽到装有营养琼脂的2个塑料杯里,每杯移栽50粒,放置于光照、水分等条件充足之处继续培养。
再用同种方法制作其他三组不同浓度浸种的塑料杯,并且4组放置于一处。
经常规管理一周后测试植株的发芽率和根系活力,再继续培养一周后测试其形态指标和叶绿色含量,再继续培养一周后测定其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1.3.1 发芽率测定。
发芽率的测定采用人工计数的方法,用发芽的粒数除以总粒数即得发芽率。
1.3.2 形态指标测定。
小麦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包括苗高、根数、根长、叶面积、叶片数、根干重、苗干重以及根冠比(R/T)等。
该试验则选取各浓度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幼苗10株,对其进行测定[4]。
1.3.3 生理指标测定。
对小麦根系活力的测定可采用TTC法[4];对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的含量测定可采用分光光度法[5];对丙二醛(MDA)的含量的测定可采用双组分光光度法[4];对游离脯氨酸的测定可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5]。
1.3.4通过对所测定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并且与前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作分析比较,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2.1 形态指标通过对幼苗的形态指标的测定,可得出以下表1的数据:表1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后小麦幼苗的根干重、根数等形态特征烯效唑浓度(mg/L )根干重(g)苗干重(g)根冠比(%)根数(根)叶片数(片)叶面积(㎝²)苗高根长CK0.0800.15270.80 4.35 2.950 5.8515.47 15.47 150.0900.14659.20 5.03 3.375 6.599.09 18.48 300.0950.16278.17 4.77 3.267 6.898.38 24.18 450.1130.18461.43 4.83 3.8007.2310.21 31.10由表 1 可知,相比较于对照组,经烯效唑处理后的幼苗的各种形态指标大致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干重、根数、跟长、叶面积和叶片数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所增大,而苗高与对照组相比则都减小,说明幼苗长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生长状况。
2.2 生理指标2.2.1烯效唑浸种后对小麦幼苗发芽率的影响表2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后小麦发芽率烯效唑浓度(mg/L)发芽率(%)CK771566.73074.84573由表2可知,相比较于对照组,烯效唑对发芽率起着抑制的作用。
在烯效唑浓度为15mg/L时,其抑制作用最为强烈。
2.2.2烯效唑浸种后对小麦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表3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后小麦根系活力烯效唑浓度(mg/L)根系活力(u g TPF/株‘h)CK 1.95015 2.65630 3.51045 4.777由表3 可知,相比较于对照组,烯效唑对幼苗根系活力起着提高的作用。
但超过一定范围后,烯效唑对幼苗根系活力有着抑制的作用。
2.2.3 烯效唑浸种后对小麦幼苗叶绿色含量的影响表4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后小麦幼苗叶绿素的含量稀效唑浓度(mg/L) 叶绿素a (㎎/㎝²) 叶绿素b(㎎/㎝²) 叶绿素总量(㎎/㎝²)CK 0.0146 0.0085 0.021415 0.0245 0.0118 O.022730 0.0193 0.0123 0.038045 0.0264 0.0110 0.0340由表2可知,相比较于对照组,烯效唑对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都有增加的作用。
叶绿素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长了 6.07%、57.94%、57.11%,说明烯效唑的处理可以使叶绿素含量增多,可增大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光合速率。
2.2.2 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表5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后小麦幼苗叶MDA的含量稀效唑浓度(mg/L) MDA含量(μmol·g-1FW)CK 0.0034515 0.0032530 0.0025745 0.00333由表5可知,相比较于对照组,MDA含量都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5.80%、25.51%、3.48%。
可知在烯效唑浓度为30mg/L时MDA含量减少得最多。
通过对MDA含量的测定,可了解膜脂氧化伤害的程度,从而比较抗逆性。
本实验可以说明在烯效唑浓度为30mg/L时,膜脂氧化伤害程度最大。
2.2.3 不同浓度烯效唑处理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表6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后小麦幼苗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稀效唑浓度(mg/L) 游离脯氨酸含量(μg·g-1FW)CK 28.9015 44.8030 92.0745 55.43由表6可知,相比较于对照组,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别增加了55.02%、218.58%、91.80%,在烯效唑浓度为30mg/L时,脯氨酸的增加量为最大。
由于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则植物的抗逆性越强,则说明在浓度为30mg/L时,植物的抗逆性最大。
3 讨论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的处理对小麦幼苗的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比较于对照组,经烯效唑处理后的幼苗的各种形态指标大致都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干重、根数、跟长、叶面积和叶片数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所增大,而苗高与对照组相比则都减小,说明幼苗长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生长状况。
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的处理对小麦幼苗的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根冠比是衡量根系吸收营养物质能力和根系发育的指标,叶绿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合成有机物能力的高低,而MDA含量是反应膜脂氧化伤害程度的指标。
在笔者所阅读的前人的实验中,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会随着烯效唑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是本实验的结果却与前人研究的结果相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逐渐降低,说明烯效唑浸种处理对本品种小麦种子的萌发起着抑制作用。
本实验还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对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由于笔者未能查到前人研究的文献,故此,本实验更进一步探究了脯氨酸含量在受到烯效唑处理后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本实验中30mg/L的浓度增加最多,因为脯氨酸是植物抗逆性的一类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的抗逆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小麦壮苗。
并且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烯效唑也能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根冠比,使植物具备高产的能力。
而且可以从实验的数据中得出,在烯效唑浓度为30mg/L的时候,对幼苗的影响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1]罗锋,杨辉.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7-22268,22434.[2]:刘英,李邦发,韩海波.烯效唑浸种对小麦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5-7126.[3]李秋,李立芹.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717-5716,5719.[4]杨春桃,郑翰,李方安.不同烯效唑浓度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05-17407.[5]熊庆娥.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p: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