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虚词 课件 (共110张PPT)
高考文言虚词 课件 (共110张PPT)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 • • • • • • • •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 法
1、图穷而匕见 2、温故而知新 3、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9、 既而儿醒,大啼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 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 “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 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 1、( ) 2、( ) 3、( ) • 4、( ) 5、( ) 6、( ) • 7、( ) 8、( )
1.代词表疑问 大王来何操 豫州今欲何至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作宾语:什么,哪里 哪里 作谓语:为什么, 是什么原因 作定语:什么,哪
徐公何能及君也 妇啼一何苦 开国何茫然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占襟,何其衰也
怎么(表反问)
这么 多么(表程度) 多么
多么,怎么这样
3.代词与“如”、“若”、“奈” 连用,表示“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
此为何若人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
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
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何]
答案: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 语 D为什么 E多么)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
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B怎么样,把……怎么办;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 C代词,什么; 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D代词,哪里 E.作计何不量? E副词,怎么;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F代词,为什么; 以钟名,何哉? G.何不试之? G副词,怎么;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H通“呵”,呵问。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1 7 13
而2 何3 乎4 乃5 其6 且 若 8 所 9 为 10 焉 11 也 12 以
因 14 于 15 则 16 者 17 与 18 之
结 总
书 海 扬 帆 定 自 得 。 文 言 功 夫 当 日 进 , 且 于 文 中 辨 差 别 。 若 属 先 得 识 规 则 , 因 为 所 以 与 然 而 。 之 乎 者 也 乃 焉 矣 , 常 见 虚 词 二 十 个 。 经 史 子 集 何 其 多 ,
(二)作代词,译作“你”“你的” (三)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 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 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文言虚词复习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 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学会根据语境辨别虚词用法。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①⑥转折连词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②④修饰连词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③⑦顺承连词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⑤⑧递进连词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1.连词 并列:又或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顺承: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但是,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假设:如果,假如 因果:因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尝终日而思矣,2.第二人称代词
• • • • • • • • •
1连词,表承接“来”“就”; 2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3连词,表转折“却”; 4、连词,表递进“而且”; 5、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6、连词,表假设“如果”; 7、连词,表因果“因而”; 8、代词,通“尔”,“你”“你的”; 9、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 正确的一组是 ( )C
例:何以战?
【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 句相同是( )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 • • • • • •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 语气,可译为“吧”“啊”
•何
(一)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二)副词 1、程度副词,多么,很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 (三)奈何:怎么 (四)何如:怎么样
按常出现在文言句 子的位置分
帮助文言 文断句
• 句首: 何、其、且、若、焉 • 句中: 而、乃、所、为、以、 因、于、则、者、之 • 句尾: 焉、也、乎
• 而:
(一)作连词,表示某种关系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顺承关系 4、修饰关系 5、因果关系 6、假设关系 7、目的关系 8、转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