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_乔军

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_乔军

【基金项目】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华师行字〔2011〕498号,项目编号:201118)“泛在学习教学环境构建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项目“泛在学习体验的实验项目设计与检验”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乔军,武汉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吴瑞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讲师;熊才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授。

智能移动终端的教学应用及前景分析乔军1,吴瑞华2,熊才平2(1.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0;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智能移动终端所具有的便携性、方便的上网功能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其教育应用提供了基础。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交互教学包括课堂互动教学和课外互动研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包括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交互的自主学习。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配套环境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应用必将更加广泛。

【关键词】智能移动终端;终端应用;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F27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00(2013)02-0081-04一、智能移动终端简介智能移动终端是由英文Smart Phone 及SmartDevice 于2000年之后翻译而来,是基于操作系统且具备网络浏览,多媒体呈现和应用程序安装等功能,具有移动性、实时性、使用广泛性、易用性等特点的电子设备及配套软件。

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和网络浏览功能让学习者可以脱离学习过程对环境的束缚,让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接入移动网络获取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对泛在学习的诉求。

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学习者可以将学习内容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单元,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来完成自身的学习活动。

常见的智能移动终端主要有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他们的操作系统追根溯源主要有三类:Google 阵营的Android 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iOS 操作系统和微软阵营的WP 操作系统;具体的终端设备包括Google 阵营的Android 平板电脑,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电脑,微软阵营的WP 手机,Google 阵营的An-droid 手机,苹果公司的iPhone 手机等。

对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来说,除了屏幕大小的差异和手机所特有的通讯功能的差异外,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随着这些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必将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学习者学习方式的革新。

二、智能移动终端优势众所周知,学习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工具,纵观学习媒体的发展历史,依次出现了纸质载体、电子化载体、数字化载体,目前处在网络化载体阶段。

与前几种类型的教育信息载体相比,网络教育信息载体具有信息载体易共享,信息载体易携带,信息载体易交流等显著特征[1]。

与此同时,智能移动终端及其应用的普及,让我们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获取、交流的进行能够真正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泛在学习的理想状态成为可能。

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在方便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同时,也为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可能。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智能移动终端在硬件配置上不断提高,在软件支持上不断丰富,特别是由于具有程序安装功能,这些智能移动终端在功能上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传统PC 机的功能。

程序安装功能使得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可以得到近乎无限的扩展,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智能移动终端替代传统PC 机来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

伴随着Wifi 网络连接技术和3G通讯技术的不断应用,对于智能移动终端来说,通过安装所需要的程序软件,不仅能够实现传统PC机上的那些功能,其所具有的便携性和方便的上网功能更能完成传统PC机难以完成的功能,智能移动终端在教学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

智能移动终端价格的降低带来硬件的迅速普及,并最终导向应用程序的繁荣。

在不同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孕育了大批优秀的应用程序,为智能移动终端的教育应用提供了优秀的应用服务平台。

以即时通讯工具为例,目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软件有腾讯的QQ和微信,新浪的UC,网易的POPO,Google 的GTalk,微软的MSN、NetMeeting和Skype,百度的百度Hi,雅虎的雅虎通,移动的飞信[2]等等。

这些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的功能甚至超过了传统PC,除了传统PC平台所提供的文字交流、多人语音视频交流、文件发送接收、文件共享、远程协助等服务外,智能移动终端的即时通讯软件还提供地域定位、寻找附近人群等功能。

这些功能无不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便利:资源的存储和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步或异步的文字、图片、语音的交流有助于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传道解惑;多人语音视频会话能够实现课堂同步教学,等。

智能移动终端的这些应用服务为其教育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拓宽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和学习的时空限制。

只要拥有一台能够联网的智能移动终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我们的学习活动。

通过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个人可以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可以翻阅相关的电子书籍,查阅相应的电子资源;通过智能终端,学习者和学习者、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可以通过云笔记相互分享学习经验。

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让“主动式教育”变为了可能,学习者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拥有了包括学习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方面自由;每个学习者又在一个由智能终端构成的学习群体网络中,在学习的同时,学习者相互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活动,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互动教学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出现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教学模式正在发生转变。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互动教学以讨论、研究和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达成思想和智慧的共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以促进人的主体性不断生成、发扬、发展与提升[3]。

互动教学不单单指课堂的互动,也包括课后的学习个体之间交流以及知识分享,如何解决好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成为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广泛地被应用于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课堂互动教学互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互动性。

从教育效果来讲,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依然是师生面对面教学,课堂内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师生互动教学形式。

但是由于工学矛盾,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学生分布分散等问题,学习者有时候难以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教学活动。

现今的技术已经成功构建了“多终端视、音频同步互动”教学平台,相比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网络,学生可以从任意地方参与到课堂当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跨越空间限制达到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4]。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轻松便利地连接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平台轻松的加入到异地课堂教学当中。

这样即使学习者或教学者在旅途中,也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分处在两地的教学者和学习者在打开各自终端的声音和视频基础上,可以轻松地实现视频互动。

各异地终端的学习者不仅可以听到教育者的讲课话语,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课堂神态等。

教学者可以像面对面授课一样,观察学习者的神态,调整课堂氛围;通过下发语音控制权,教学者可以与学习者在线实时沟通,教学者可以点名让异地的学习者回答问题,学习者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交流。

教育者和学习者、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均可以相互看到、听到,如同面授。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接入“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平台,可以如同真实课堂环境一样实现异地在线教学,但比传统课堂更增加了许多有用的交流手段和工具。

例如在视音频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者还可以进行文字交流,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而不会互相干扰,在教学过程可以进行笔记记录或资料查询,可以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自动记录以供他人学习或自我反思等等。

针对少数因为个人原因而无法加入到课堂的学生,教学者还可以通过共享教学视频或者在线播放教学视频等途径,让学习者课后学习相关内容,及时地帮助学习者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

(二)课外互动研讨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进行课前和课后的研讨活动。

上课之前教学者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告知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实践,让学习者在上课之前先对课程相关内容预习(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相关的发散知识点)。

学习的内容既可以是教师所提供的相关教学资源,也可以是相关教学网络资源平台或者网络公开课。

借助于移动终端的帮助,学习者可以通过文字形式和视频形式预习相关知识点,为后续的课堂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5]。

同时学习者还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课前的讨论,通过讨论来化解自己的疑惑,加强自己后续学习的指向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与教学者的交互来让教学者修改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将讲授的重点放在学习者没有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互动式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后知识总结、分享以及解惑来进行补充和强化。

通过课堂总结来帮助学习者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习者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6]。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总结活动可以与课堂教学记录结合在一起,让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反思活动具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凭借。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邮件、论坛、QQ、微信等方式跟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软件如云笔记,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方便快捷地和其他学习者分享相关课程总结。

学习者的总结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自我同步,避免了用户可能面临的因为更换设备而导致的不便,让学习的过程更加随心如意,学习活动过程能够随着用户空间的变化自动更新。

四、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自主学习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同时带来的还有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信息社会中,用户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对于用户的自主学习也具有巨大的影响。

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同伴研讨,向专家寻求帮助,学习的过程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无拘无束。

(一)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过程更加方便。

学习者可以选择在个人合适的琐碎时间内进行学习活动,例如在家,在图书馆,在咖啡厅等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活动,即使在等待朋友的间隙,等车期间、搭车过程中、午餐中、在散步过程中、睡觉前等等,也可以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