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中庸讲读PPT课件

大学、中庸讲读PPT课件


► 附: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 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 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万章下》)
► 领会:孔子在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地位。
► 思考:儒家与“儒教”。儒家的神圣化人格典范的 文化意义。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 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 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 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 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 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 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沉痼,以及五季 之衰,而坏乱极矣!
关于《文心雕龙》的“定势”理 论
►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 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 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 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 而立功者也。——《文心雕龙·定势》
► ……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 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 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 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
《大学》、《中庸》讲读
2015年12月21日
学习《大学》提纲
►朱熹《<大学>序》: ►大学——古之大学教人之法——与《孟子》
的关系——三代以降的教育: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周衰失教——孔子:继往开 来:外极规模之大,内尽节目之详——俗儒 与异端——二程:接孟氏之传。 ►程颐之“提示”:初学入德之门——古人为 而得”与 “从容中道”(《中庸》)的关系
► 思考:《孟子》、《大学》的思维方式对古代文学 理论的影响。
程颐对《大学》的提示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 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 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 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的述理脉络
►开宗明义:定——静——安——虑——得: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明明德于天下:总归于修身二字。
►具体条目: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
►归结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要点:“穷理正心”与“修己治人” ►理论精神:沉稳坚毅,细大不捐 ►理论风范:忧深思远
关于《文心雕龙》的“定势”理 论
►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 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 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文心雕 龙·定势》
► 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 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辞辨约 者,率乖繁缛: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 也。 ——《文心雕龙·定势》
►附:《孟子·告子上》云:“恻隐之心,人皆 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 皆有之。”
►附:《孟子·告子上》云:“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又云;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 善。”
►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云:“我知言,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浩然之气”,孟子答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 于心,则馁矣。”
►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 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 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 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 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 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 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 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 逾,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 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 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 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之民生日 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 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 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 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 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 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 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 《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而此篇者, 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 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 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 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 而知者鲜矣!
《大学》讲读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 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 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 贵其全也。”——《荀子·劝学》
►引申:《文心雕龙》的“定势”理论
►《大学》的要义即在“为学次第”。
朱熹《大学章句序》
►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 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 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 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 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 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 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 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 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 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 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 分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