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概论2018

广播电视概论2018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1.人类第一次用无限电波听到自己声音:1906年,圣诞节前夕,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实验电台,世界最早广播,美国KDKA电台。

,世界最早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4.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时期分别是?(1)初步发展时期(1920年至“二战”结束前)(2)飞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3)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5.电视的普及对广播造成的冲击该如何解决?(差异化战略)(1)是细节节目内容,按照节目类别设置不同的频率,如综合台、音乐台、新闻台、宗教台以及文艺台等(2)是细分受众群体,按照不同的对象设置名称不同的频率,如老年台、青年台等;(3)是利用收音机便携易带等特点,拓展服务范围,开办交通台,气象台等。

6.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1)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2)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7.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哪几种体制类型?其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特点:向民间开放,允许自由经营、转让。

广播电视机构的言论自由受到美国法律保护。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特点:承认广播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又主张广播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

(3)以中国为代表的国有国营体制。

特点:势体现在节目的品位高、严肃,很少或根本没有刺激性内容;而广播电视在公共教育、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社会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弊端则体现在由于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未出现“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结果。

8.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

(1)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的不平衡(欧美和第三世界)(2)广播和电视(3)举例:中国,湖南台和西部太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一)1.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创办的电台,1926,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播出,我国电视事业诞生。

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表现为?(1)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主要适应党和政府的宣传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指令性发展(2)广播电视传播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传者为中心的偏于政治化的倾向。

(3)把广播电视定位于宣传鼓动的重要工具和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认为广播电视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以传者为中心,重政治、轻经济、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服务。

4.从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的事业建设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粗放型数量增长方式转向媒介结构优化和科技进步并重的集约型效益增长方式。

广播电视的传播局面已得到根本改观,以指令性、灌输性为主要特点的政治宣传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以舆论引导为主,以生活活泼、丰富多彩的节目栏目吸引受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身心愉悦与启迪,则成为当今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的主流。

5.广播电视机构已经由过去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机关逐步过渡为自身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并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传媒产业。

四级办,广播电视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成为第三产业,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我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集团。

7.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有何特征?1978年以来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哪些层面?成效如何?(1)国家所有单一国营体制,政府统一经营。

(2)管理体制,事业机关向传媒产业经营运作方式改变(3)增加方式发生改变,带来了传播内容的形式的改变(4)集团化发展,竞争力有待提高(5)成效,活力增强,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第三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二)(不符合时代主题,所以基本不会考察)第四章传统广播电视技术概观1.一个完整的广播电视系统由广播电视信号的产生和发送系统、信号传输通道、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2.无线传输方式和有线传输方式的定义分别是?(1)无线传输方式是指将射频电视信号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辐射方式来完成信号的传输,包括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2)有线传输方式是指将视频信号通过电缆或光缆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传输。

3.一个标准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是由摄像机、摄像机控制单元、预演监视器、切换台、输出监视器、录像机及其他传输设备构成的。

4.一个标准的广播节目制作系统是由话筒、音频控制台、音频监视器及其他传输设备构成。

5.声音广播系统是由音频信号的产生与处理、信号传输通道、接收三部分构成。

6.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分为几种?其定义分别是什么?一般分为录播、直播与转播。

(1)直播。

是指节目形成的同时就直接播出的方式。

(2)录播。

是指播出前事先制作好节目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并按照预先规定好的节目运行程序依次在放音机(或激光唱片)上播出。

(3)转播。

就是直接转发播出外来的节目信号。

转播可分为实况转播和台际转播两种。

7.电视制式:NTSC,PAL,SECAM。

8.简述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基本功能是什么?(1)录制站。

录制站主要负责完成节目的录音和制作。

(2)编排工作站。

编排工作站主要从各节目库中选取所需节目,并按播出时的顺序要求进行排序,编制播出节目单。

(3)播出工作站。

播出工作站能够完成节目的实时播出。

9.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各自的优势是什么?(1)线性编辑系统。

精确地控制两台录音机的伺服与同步,保证镜头间连接点的准确和稳定。

(2)非线性编辑系统。

第一提高了内容检索和编辑速度。

第二大大降低了因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

第三提高了声音和画面质量。

第四储存容量大节省了保存磁带所需的空间。

第五章新媒体技术与广播电视新形态1.从传媒学视角,审视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哪些作用?(1)新媒体技术促进传播艺术变现日益丰富。

(2)新媒体技术促进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多元化。

(3)新媒体技术促进跨媒体整合为多媒介传播体。

2.新媒体技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而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体系。

3.数字广播是指什么:是指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各种数据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各种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属性1.意识形态基本特征(1)首先并主要是一个政治术语(2)包含了对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给人希望(3)是行动导向的,不仅描述美好的未来,还提供达成目标必须实行的明确步骤(4)是群众导向的(5)能以一般人能理解的简单语词来表述,语气常常是鼓动性的,鼓舞人们尽最大努力来达成意识形态所设定的目标。

2.我国广播电视意识形态属性的内容是什么?我国的广播电视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我国,广播电视被认为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

”我国广电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努力成为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力量。

3.坚持广播电视的喉舌性质要求其必须遵守几个原则?(1)党性原则。

就是“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的社会集团的观点上。

”(2)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

是任何国家、阶级、政党和社会势力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

(3)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我国的广播电视还具有产业属性,这意味着广播电视在实际运营中要追求经济效益。

4.广播电视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原因(1)广播电视向受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无论是真实记录客观世界最新运动状态的新闻信息,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都会对受众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我国的广播电视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5.我国广播电视的根本宗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典型的国营型。

6.“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理解)。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实行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

7.广播电视的党性原则:(1)首先要求广播电视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因为党的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广播电视要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8.广播电视的具体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1)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因此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中心任务。

(2)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服务。

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4)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

包括内政、外交、民主、党政自身建设等内容。

9.我国广播电视新时期的历史使命(1)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服务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3)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符的对外传播力量10.主旋律:指一个发展的社会在一个时代具有的主流思想。

11.广播电视节目划分: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第七章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本论1.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将广播电视视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产业。

是传媒产业的子概念,强调的是广播电视活动所具有的经济特征。

2.传媒产业:按照行业标准生产、存储、分配媒介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3.什么是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是传媒产业的子概念,它强调的是广播电视活动所具有的经济特性。

与广播电视相关、按照商品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的所有节目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和经济行为统称为广播电视产业。

4.广播电视产业的共性特征:(1)必备的生产资料。

广播电视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频率或频道资源,这是该行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根本前提。

(生产资料是频率或频道资源)(2)强烈的市场需求。

广电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在接收广播电视产品时获知信息和娱乐身心的心理需求。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3)配套的行业管理规范。

行业规范是产业协调运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重要保证。

(行业规范是产品的重要保证)5.广播电视产业的个性特征:(1)因为具有经济、文化双重属性,所以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

社会效益表现为必须注重舆论导向和精神价值,经济效益指广播电视力争获得最大经济利润。

(2)产品经营的特殊性(要考虑到具备物质精神双重属性,时效性,消费者依赖性,消费群体多重复杂性)(3)垄断性6.为什么广播电视产业既有经济属性又具备文化属性?(1)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属性产品,具有产业属性(2)传媒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有创造性经济价值(3)结合国内情况分析7.广播电视产业经营(1)节目经营(2)广告经营(3)技术经营(4)网络经营8.广播电视产业规则(1)准入规则:通过许可证的颁发来实现。

(2)竞争规则:反信息垄断,确保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