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介绍
13
正规化及全球扩展阶段:
封面 概念Leabharlann 封底 任务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智库的正规化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二战以后各个国家都遭受了不同 程度的政治、经济的打击,战后重建是 当时各个国家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清 理战后的遗留的诸多问题并且重建家园, 并对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做出外交政策 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完成回复并刺激经 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处理本国国内的社 会问题。
表 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历年投入经费情况(1991-2012) 单位:万元
美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咨询先 行”的口号,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企业 家都积极响应。联邦政府各机构对涉及国 家重大决策的问题,几乎都是拨出巨额专 款,委托咨询机构进行研究,提出咨询方 案,每年费用高达数百亿美元。有的政府 是向受诊的企业提供补助,以刺激咨询业 的市场需求,较典型的原联邦德国每年向 中小企业提供的咨询补贴费就高达 3 亿马 克以上。
14
爆发性发展阶段: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美国拥有世界上约50%的智库,而这一阶段世界智 库发展的重头戏也在美国。美国在这一阶段的发展 有这样几个趋势: 首先,这一阶段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 第二个主要趋势是专业智库的出现。 第三个是智库对于公共政策进程的影响越来越大。
16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概念
中外对比
主要任务
发展现状
发展历程
16
17
全球智库的发展现状: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1
2
3
4
①智库数量分布 ②饼状图 ③G20国智库 ④智库数量排名
18
全球前150名智库: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23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概念
中外对比
主要任务
发展现状
发展历程
23
24
中西方智库的类型比较: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中国官方智库主要包括党政部门的政策研究 机构、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和行政学院系 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已形成五大系统, 共有研究机构 2500 多个,专职研究人员 3.5 万,工作人员27万。这其中除了哲学、语言 和文学等非决策信息研究的机构外,以政策 研究为核心、以直接或间接服务政府为目的 的“智库型”研究机构大概有2000个。在这 些智库中,官方智库占了绝大多数。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的智库发展较晚,与西方智库发展也有较大 差异,但是近几年中国智库的对外交流也非常活跃。最重要的事 件应该是2009年 7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球智库峰会,本次峰会 是由刚刚成立不到四个月的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主题为 “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会议邀请了来自全球30多家 顶级智库代表、100多名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和全球500强 CEO。
西方国家的智库直接隶属政府的不多,这种 情况在美国尤为常见。虽然有的西方国家 (比如法国)其国家部委下属的智库较多, 但与我国不同的是,它们的官方智库虽然与 政府有隶属关系,但是业务开展是独立的, 所谓官方智库主要体现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上。
官方智库:
民间智库:
中国智库属于民办性质的不到5%,且研究人 员大多身在体制内,兼职参与民间机构组织 的研究课题。 西方民间智库由私人或民间团体创立,在组 织上独立于其他任何机构,其经费依靠自筹、 基金会和公司企业赞助、私人捐款、咨询服 务报酬,研究人员主要由前政府官员、专家、 学者组成。这类智库包括由某些大富豪出资 建立的智库,如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也 包括由社会中“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议、集 资而建的智库,如著名的布鲁金斯学会和企 业研究所;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智库。这类 智库可以自由的选择服务对象和研究课题, 规模可大可小。
以美国为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许多为政府提供战事分析、战略策划的智 囊机构被保留了下来,并完成了从军事参 谋到现代智库的转变,可以称之为政府合 同型智库。许多这一类型的机构建立也是 为了帮助维持战争年代产生的防务成果, 为公共政策与外交政策服务。正是这一时 期出现了以下机构:兰德公司(1948)、 外交政策研究所(1955)、战略与国际研 究中心(1962)、哈德森研究所(1962) 等。
11
发展历程: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一)早期发展 阶段(20世纪初 至20世纪40年 代中期)
(二)正规化及 全球扩展阶段 (20世纪40年 代中至60年代末)
(三)爆发性发 展阶段(20世纪 70年代至80年 代末)
(四)深度发展 阶段(20世纪 90年代至今)
4、组织结构灵活合理。国外智库机构的组织形式没有完 全相同的模式,机构设置随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的 变化而变化,灵活多样。 5、人员结构合理。由于智库的特殊性,它一般要求高、 中级研究人员占较大比重,一般是两头小,中间稍大。 6、业务国际化。智库业务来源国际化,智库机构不但面 向国内客户,而且面向国外客户,开拓国际市场。
6
封面
封底
目录页
过渡页
标题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概念
中外对比
主要任务
发展现状
发展历程
6
7
主要任务: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① 提供咨询,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 提出各种设计; ② 反馈信息,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 运行结果反馈到决策者那里,便于纠偏; ③ 进行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 ④ 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 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22
中国智库的主要特点: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中 国 智 库 的 主 要 特 点
1、官方智库与大学智库发展比较成熟 目前,中国官方智库和大学智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 响力上都占主导地位,而民间智库则受资金、人才、环 境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基本上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的2500家智库中,官方智库和大 学智库约占95%。 2、智库与政府关系密切 在中国,智库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其经费由政府划 拨,人员由政府人事统一调遣。这可以说是中国智库独 有的特色。 3、美国式的“旋转门”现象已开始显现 智库与政府之间已开始出现人员的相互流动。例如2009 年3月20日在北京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汇聚了 数十位现任或前任中国政界官员。
26
中西方智库的治理结构比较: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治理结构包括智库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几方 面,中西方智库的治理方式迥然不同。中国官方智库的治理基本上等 同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民间智库的治理效率较高,但在中国社会 中还不能形成主流。西方国家以公司治理的模式为基础,机制灵活, 代表着现代智库发展的方向。 西方智库的治理方式比较灵活,研究人员年轻,保持了智库积极向上 的活力。研究人员流动频繁,易于激发研究人员的灵感,使智库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官方智库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智库人员由财政供 养,有政府批准的正式编制,有相当数量的冗员存在,而且在人财物 配置上效率低下。因此,中国官方智库亟需改革,应尽快从行政制约 中解放出来,走向市场。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 采用竞标方式承接项目,官方以政府采购的形式获得智库研究成果。
12
早期发展阶段: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在20世纪初,智库的数目还寥寥无几,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的政策研 究所只有24个,全世界智库的数目也非 常的有限。进入20世纪30、40年代, 智库的数目有所增加,一些大型的智库 在这一阶段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小 型的智库也涌现出来。
智库概念: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即智囊机构、智囊团,最初也称“思想库”,是指由专家组 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 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 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 这个机构进行的是“创造性思维”,其成果是思想,是知 识,用它来强化决策者的大脑的功能,从而对决策产生有 利影响。所以有人把这些“智囊团”、“思想库”等称为 人的“外脑”。
21
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
封面 概念
封底 任务
目录页 历程
过渡页 现状
标题栏 对比
中 国 智 库 的 主 要 类 型
1、官方智库 主要包括党政机关智库与事业单位法人型智库。党政机关 智库可以划分为中央政策研究机构和地方政策研究机构。 2、半官半民智库 以民间智库的形式成立,但政府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人员 也是由党政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与高校人员等 共同组成的。 3、民间智库 主要包括企业型智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智库。企 业型智库是指那些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咨询机构,如 零点调查公司。 4、大学智库 主要是指隶属于大学、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的机构,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国情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等。 5、外国智库在中国成立的智库分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