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

派代表诗人、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1920年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进入中国诗坛。

他的诗歌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散文抨击社会时弊,表达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

代表作有诗集《》《》,散文《五四断想》,另著有《唐诗杂论》等。

2.背景探寻。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

1946年7月11日,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于是,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3.知识链接。

演讲词
演讲词,也叫讲演词、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它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

演讲词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

演讲词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的,因此,与其他文体相比,演讲词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

演讲词能够将演讲者的观点、主张等传达给听众,使他们信服,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4.主旨归纳。

在这次讲演中,作者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极大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1.新月红烛死水
2.李公朴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