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原则或措施,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学生提问大家解答。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持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

古人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不会有创新水平的提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章提出更多更深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提问,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适时提问要时机成熟,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教师要恰当引导。

也就是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问题的边缘过渡,并且留下余地,恰在此时,如果提问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果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滔滔不绝,什么都讲,讲完了又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教师也就没什么可问,学生也就没什么可提了。

二、对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之处,那就是所提问题一定要突出内容的重点。

要防止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提问要有价值,要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学生可能在开始提出的问题远离主题,抓不住要害,教师能够加以引导,切不可给予否定,要首先肯定学生的勇气,然后施以引导其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实质展开思考提问。

三、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问"。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思维水平的高低,心理特征。

学生的提问也应因学生的思维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接触了内容的实质,有的可能只接触了皮毛。

无论何种情况,教师都要加以肯定,给以鼓励。

并做适当的引导,最终要接触内容的实质和重点。

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要知道没有问题才是有问题,提不出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对教材掌握不牢,吃不透。

要鼓励学生提问,只有提问,教师才能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对教材掌握的水准。

要不怕提错,就怕不敢提、不会提。

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是进步,才是有创新意识。

当共同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创新水平才能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