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问初探

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问初探

英语课堂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提问初探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中,问题的形式主要是师生单向互动,即教师问,学生答,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在整个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回答教师提问的地位,缺乏师生“对话式”的回答行为。

但学生平时课余敢于提出好多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现象随处可见,可在课堂上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

究其原因,一是心理素质差,一发言就胆怯;二是害怕提出的问题别人笑话;三是不善于积极思考,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确实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由此可见,“独善其事,”“万事不求人”等模式和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

二、解决策略1. 改变学生心理,建立自信心许多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上多次失败,使他们“自我怀疑”,以至“自我否定”,从而萎靡不振。

要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比登天还难。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假如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学生出于逆反心理会对任课教师产生厌恶,进而迁移到教师所教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想提问。

让他们坚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并根据“量力性原则”,引导这些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当他们有所表现时,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鼓励,使之取得若干次“成功的经验”。

久而久之,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产生自信心,从怕问、不想问到想提问。

2. 提高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实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新改版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真实的、自然的交际情景,这就给教师多姿多彩的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实践来,才有可能提出问题。

(1)利用实物。

在教单词、句型的过程中,如果把新单词跟实物联系起来,一定能使学生的兴趣大增。

如教单词apple, orange, pencil, desk等时,教师可以准备实际的物品或随时指出这些东西。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实物,或发动学生自己制作,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训练,效果更佳。

(2)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景。

新教材是以“语言交际为原则”编写的。

其本身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相当多的情景会话和描述。

如果我们把书本上面的内容搬到生活中来,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动作表演等手段进行情景教学,既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培养学生在实情实景中的交际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第三册的现在完成时态时,可先叫一个学生:“Please.”让他走过去打开窗户,老师问全班同学:“What is he doing?”学生回答:“He is opening the windows.”打开窗户后,再问:“What has he done?”然而启发学生回答:“He has opened the windows.”紧接着把这两句话写在黑板上,并带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再举例,让一女生读出黑板上的句子,同时问其他学生:“What is she doing?”“She is reading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读完后又问:“What have you done?”让她自己回答:“I have read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会主动参与进来,并在使用句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轻松而乐于参与教学的又一种妙法。

如教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11 Thomas Edison这课时,可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分别请学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

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

也可直接采访Edison。

通过这种既有主角又有全班同学参与的游戏,不但使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更能在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3. 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想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心情感人手,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挖掘学习英语的潜力,让他们不但肯学,还要好学、乐学。

比如:在评讲单项选择题时,有这么一道题:The meeting _________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A. being heldB. to be heldC. heldD. is being held在评讲此题前,我在小黑板上准备了如下例句,事先说明选项不变。

The meeting _________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①The meeting _________ yesterday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②The meeti ng _________ tomorr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③The meeting that _________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④同学们一看见小黑板上的句子,表情各异,纷纷小声议论开来。

随后,问题也就出来了:为什么时间副词不同选项有这么大的差别?小小一个that怎么就将简单句变成了复合句了呢?通过讨论与教师适当的讲解,同学们悟出了有关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条件,①~③的答案分别为A、C、B,阐述了非谓语动词表示在被进行、完成被动与即将被做的三种条件下作定语的情况;而④中,that则充当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代表先行词The meeting在从句中作主语。

通过这一道题,同学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疑”,有“思”,有“问”,也能有“悟”。

4.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思维才能开阔,潜能才能发挥。

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要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希望带给学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问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如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Section A 第一课时,通过展示各地迷人的风光图片,创设去各地旅游的情景,直观地呈现新词,让事先预习好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在阐述自己的预测之前,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去猜测,给他们真正的“说话权”和“提问权”。

5. 创设竞争合作机制,使学生善问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笔者经常采用“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进行教学,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有效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同时,笔者在实践中对提问的方式也进行了一些变革:注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和方式。

以9A 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为例:(1)学生提问、学生问答。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几位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扮演央视记者,拿着话筒到学生中间进行采访:Nice to meet you!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your feelings these days?What are your problems?这样做,能促进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展示全体学生的语言个性和思维触角。

(2)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在采访完学生后,“记者”们又来到老师身边,非常关切地询问老师:How are you?What is your problem?教师非常耐心地一一作答。

这样做,既能体现师生平等与师生互动,又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铺垫。

当然,提问的方式与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并与课时阶段小目标紧密相连,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引导学生提问。

三、引导学生提问应注意的问题1. 正确解决师生关系,确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练”地位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老师的业务能力,更取决于师生关系如何。

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就会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

教师作为“教练”,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要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创建良好教学环境的前提。

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特殊关注。

学生因各种原因,性格、基础、学科、智商等差异性必然存在,老师必须承认并重视这些差异,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2.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才能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而教师仅仅有“学生为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完成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就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3. 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和管理水平在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不仅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学生需要合理正确地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