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中考语文模拟卷1及答案

2017中考语文模拟卷1及答案

2017语文中考模拟卷1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愧怍.(zuò)入不敷.出汗流浃.背焦灼.( zhuó )B. 猝.然(cù ) 望眼欲穿.吹毛求疵.落寞.( mò)C. 辗.转(zhǎn ) 亭亭..玉立众目睽睽.晕.圈 ( yùn )D. 沮.丧(jū)鸦鹊.无声屏.气凝神慰藉.(jí)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

比如,为了_______信息,传播知识,为了艺术,创造美感。

但还有更深的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_____新的思想。

当然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有新的思想,但有新思想的文章肯定是好文章。

这也是写作人______的理想。

A.传扬开发追求B.传递开采追求C.传递开发追逐D.传扬开采追逐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新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增加为可注册的商标类型,这一现象引起大家的关注。

B.湖北省今年打算用6.23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购置1408台动力为天然气的公交车辆。

C.为了让学生都能在实验室动手操作,武汉市投资近亿元对全市65所高中的实验室进行改造。

D.武汉市房管局近期将开设“绿色专用通道”,提升老旧危楼专项维修资金的审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

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C.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个罗贯中?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要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7题。

轻松读经典周国平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如果是出于第三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

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

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

一个学者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是学者的读法。

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

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⑦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

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5.下面对“人文经典”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阅读人文经典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B.人文经典因为是人文性质的,所以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

C.人文经典影响了世世代代的读者,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D.任何一个走在人类精神探索道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人文经典的存在。

6.对“真正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阅读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

B.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经典里藏着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只要阅读了经典就是真正的阅读。

D. 只有懂得拒绝和排除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读物,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

7.对经典的“不同的读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几个不同方面对经典进行考证、诠释和分析。

B.普通人应该以轻松的方式和心态读经典,读自己看得懂并且有兴趣的内容。

C.心智活泼的人把读经典当做一种消遣,他们不能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

D.轻松读经典是美妙的消遣,轻松读大众时尚读物是娱乐性质的消遣。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0小题。

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搁置。

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上书直言。

⑦宦寺:宦官。

⑧曹:辈,等。

8.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指为生事或:或者B.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根本C.悉.如其言。

悉:都D.黜幽陟.明陟:进用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A.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B.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C.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D.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

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上书直言弹劾童贯,也弹劾黄经臣。

D.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10分)11. 将文中划横波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12.名句积累。

(6分)①,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登岳阳楼记》)③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家乡的竹林阎受鹏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种,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

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

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待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

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

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

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

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