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玉玺
原平市范亭中学从2011年秋季开始进行“双班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双班制”管理模式的推进使我校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双班制”的提出背景
现在国内高中学校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走读学校,一种是寄宿制学校,一种是半寄宿制学校。

走读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最短,不上早操和早晚自习,也没有住宿和吃饭问题,管理难度最小。

寄宿制学校学生是全天候在学校生活,班主任必须承担超长时间和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虽然不少学校配备了宿舍管理员,但他们不是教师,管理和教育效果不佳。

班主任配备难几乎是所有寄宿制和半寄宿制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有管理经验的中年教师不愿意当,缺乏管理经验的年轻教师不敢当,而既有管理经验又愿意当班主任的总是不能满足需要。

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又十分辛苦,往往顾此失彼,需要全身心投入。

要减轻班主任管理负担,让更多优秀教师乐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同时使学生生活和学习都取得进步,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显然很不适应,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在权衡得失、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校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创新性地试行“双班制”管理模式。

二、“双班制”的基本形式
“双班制”,即在学校同时设立“教学班”和“生活班”两种班级,每个学生都同时属于两个班集体。

教学班由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组成,一般为50人左右;生活班按住宿场所编排,一般6~8个宿舍的学生组成一个生活班,人数在50~70人之间;走读生单独编为一个生活班。

教学班和生活班各自单独设立班主任,分别称为“教学班主任”和“生活班主任”。

两类班主任工作任务不同,但各方面待遇都完全相同。

“教学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班主任”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行为。

“教学班主任”负责上课、自习、两操和课间时间学生的管理,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工作如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典题本等“三本”,负责教室文化建设,组织班集体,建设学习小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和评价,等等。

教学班内设班委会,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

“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早、午、晚三餐和午、晚休息以及宿舍内生活行为的管理,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班设团支部,团支部由团支书、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安全委员等组成。

每一楼层有一位“生活班主任”住校管理。

学生就餐以生活班为单位,在指定餐厅、指定座位就餐。

餐厅有“生活班主任”陪同用餐。

走读生上学和放学时间由“生活班主任”在校门口迎送学生。

三、“双班制”的逐步发展
“双班制”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管理效果,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我校通过及时研究分析,不断进行实践探索,针对问题多次进行了调整优化。

1.优化两类班主任管理时段。

早上的早操和早自习原来由“生活班主任”
管理,调整后早操、早自习都由“教学班主任”管理。

原因有三个:一是早操按生活班组织,早自习以教学班组织,“生活班主任”对教学班学生组成并不熟悉;二是早自习本来是教学行为管理,理应由“教学班主任”承担,往往“生活班主任”也要介入,造成同一时段两类班主任都去管理的人员浪费;三是“生活班主任”管理时段太长,长期下去很难坚持。

2.细化“生活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比如对学生午休和晚休的管理.初期“生活班主任”只是进行泛泛的检查或抽查,现在要求“生活班主任”每天要“五点名、三检查”,即三餐在餐厅点名3次,晚睡和午休在宿舍点名2次;查卫生,查秩序,查考勤。

“生活班主任”不仅要点名、陪伴,还要组织宿舍文化建设,组织文明就餐,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强化“教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起初,“教学班主任”错误地认为实行“双班制”是为减轻自己的负担,后来才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真抓实管。

学生的笔记本、作业本、典题本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积极交流、不踊跃展示等不良学习习惯长期得不到纠正。

于是就形成了“教学班主任”管理的新内容,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得到格外关注。

教学管理由“管教不管学”转变为“管教又管学”。

4.规范处室管理工作。

在学校层面,以往班主任是政教处和教导处争夺的对象,有时班主任侧重政教处一方,学生生活行为管理到位,学习行为的管理则不到位;有时班主任偏向教导处一方,学生学习行为管理到位,学生的生活行为管理则不到位。

“双班制”明确规定了“生活班主任”归政教处管理,“教学班主任”归教导处管理。

体系清楚,脉络分明,管理到位。

四、“双班制”的明显效果
“双班制”把教育内容扩展到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方面,使学生全时段、全方位接受教育,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供了合适的平台。

“双班制”同时破解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学校管理难题,使学校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1.“双班制”的实行使学生管理更加精细化。

“双班制”将学生的生活行为管理扩展延伸到学生行为和心理品德等各方面。

一是清除了管理上的盲区。

三餐两休由无人管变为专人管,“五点名、三检查”使管理进一步规范。

二是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教学班主任”不仅腾出大量精力集中抓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考试等教学工作,而且对学生的“三本”建设进行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

三是学生健康状况好转。

餐厅实行半自助式管理,且三餐有“生活班主任”管理,到校园周围小吃店乱吃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患病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

2.“双班制”的实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对学生来说,同时处于两个班集体,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更有利于实现互帮互学。

同一个生活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的授课教师有所不同,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甚至进度都会有所不同。

在同一生活班共同生活,茶余饭后、就寝前后同学们自然地交流着来自不同教学班的学习体会,很容易收到一人多师的教学效果。

宿舍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

一个宿舍的学生就是一个自然组成的学习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都不相同,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双班制”的实行提高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双班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班团干部的岗位上锻炼成长,使学生的管理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培养了更多的学生干部。

4.“双班制”的实行有效地解决了班主任配备难题。

两类班主任分解了原来的全方位、全时段管理任务,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缩短了班主任的工作时间。

“生活班主任”承担了繁重的日常检查食宿卫生等工作,使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班主任”能有更多精力用于管理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班主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学生进行无盲区管理,使管理更加科学与高效。

解决了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的难题,同时为年轻教师提供了管理岗位的锻炼机会。

五、“双班制”的进一步探索
“双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双班制”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双班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索和深化。

1.生活班学生组成由“班级混搭”到“年级混搭”。

现在的生活班组成只能算是第一步,每一宿舍的学生都来自同一个教学班,一个生活班中也只包含两到三个教学班的学生。

第二步,要进一步扩大生活班和教学班的交叉面,让每个生活班至少包括五个以上教学班的学生。

第三步,进一步打乱宿舍与教学班的组合,使每一个宿舍至少包括三个以上教学班的学生。

第四步,打乱以年级安排宿舍和组成生活班的建制,使每一个宿舍中都由两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实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以老带新、传承学校文化育人的功能。

2.生活班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组织。

现在,教学班仍然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组织,生活班只是辅助的学习组织。

新的高考改革制度陆续出台,中学的适应性改革早已开始,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自然打乱了原来的行政班级制度,传统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传统的班级管
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很多学校的行政班级只剩下每周一次的班会的作用了,行政班级的教室也只是学生存放书籍等的场所。

随着走班制度的实施,生活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生活班若真正成为学生的固定组织,同宿舍的学生必然成为新的重要的学习组织。

宿舍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必将成为最重要的学习场所。

以生活班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生活班编排教学班的成员,会轻松地解决走班制的许多问题。

把以传统的班团干部组成的基本的管理组织建在生活班上,把以学科代表为主的学科教学的管理组织建在“教学班”上。

范亭中学的“双班制”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实现全面育人的功能。

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双班制”管理模式能够适应高中学校明天的新常态。

今后,我们将加大探索力度,更好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系原平市范亭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吴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