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济南外国语学校实验班初中升高中保送卷生物试题说明: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说明:本卷全部为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完全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变形虫、水绵、香菇B.蓝藻、灵芝、豌豆C.小麦、番茄、大豆D.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2.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来源于非生物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3.在人体的表皮细胞中可以找到,而在蚕豆叶表皮细胞中没有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B.高尔基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4.绿色植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中心体与内质网D.高尔基体与叶绿体5.科学家用14C标记二氧化碳,发现碳原子在一般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A.二氧化碳→叶绿素→葡萄糖B.二氧化碳→ATP→葡萄糖C.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葡萄糖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6.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D.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7.下列细胞可能发生癌变的是A.游走于组织,形态改变B.核增大,染色深C.膜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D.酶活性降低8.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是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糖类C.脂肪、蛋白质D.脂质、蛋白质9.检验动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可使用下列哪种试剂?A.碘液B.斐林试剂C.双缩脲试剂D.苏丹Ⅲ染液10.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D.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的结构11.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是由磷酸提供C.一分子ATP含有两个高能键三个磷酸基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1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进行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 B.CO2、[H]、ATPC.H2O、CO2、ATP D.[H]、H2O、ADP13.如果某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为N,DNA分子数量含量为Q,则该细胞完成有丝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14.冬季,利用温室生产蔬菜时,不利于提高蔬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A.调控昼夜温差B.补充人工光照C.调控温室湿度D.阻止空气流通15.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6.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细胞A.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B.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深C.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浅D.液泡由大变小,紫色变深17.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与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D.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18.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具有98个肽键。
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接近A.11036 B.12288 C.12544 D.12800 19.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
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A.1:2 B.2:1 C.3:1 D.1:320.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腰酸腿疼,关于这一过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无氧呼吸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B.此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C.此时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D.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21.称取某多肽415g,在小肠液的作用下完全水解得到氨基酸505g。
经分析知道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此多肽由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3种氨基酸组成,每摩尔此多肽含有S元素51mol。
3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小肠液中含有催化肽键断裂的物质B.1分子该多肽含有51个半胱氨酸残基C.完全水解过程中增加的重量来自水D.水解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由ATP提供22.图中A与B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图包括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e和e—jB.A图中,a—c,d—e阶段的细胞有核DNA分子8条C.A图的e—f阶段DNA含量加倍,h—i阶段染色体数目加倍D.A图中a—b、b—c和d—e阶段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相同23.在胰岛细胞内,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没有直接关系的过程是A.氨基酸缩合B.胰岛素主动运输C.多肽链的剪切D.细胞膜外排24.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使染色体着色,或与染色体发生颜色反应A.甲基绿B.双缩脲C.格兰氏碘液D.龙胆紫25.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D.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第Ⅱ卷(非选择题)说明:本卷共5个小题,满分50分。
26.(10分)结合下面的图解回答:(1)上图中的甲是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是结构模式图,这两种细胞最实质的区别是。
(2)乙图与甲图中3对应的结构是[ ] ,其主要功能是。
(3)甲图中含有乙图中③结构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是,组成结构③的主要物质的基本单位有种。
(4)若甲图是人的肠腺细胞,用图中数字、箭头表示肠淀粉酶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细胞膜→细胞膜外。
(5)与洋葱叶肉细胞比较,甲图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洋葱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
27.(10分)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 γ—氨基丁酸和1molCO2。
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1和图2。
(1)图1中的a是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酶浓度固定的条件下得到的曲线。
请给该曲线拟定一个合理的名称。
b、c两曲线是通过改变温度、酸碱度或酶浓度得到的曲线,图1中曲线b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导致曲线c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2)图2是在反应物浓度过量添加下,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谷氨酸脱羧酶作用的基团是(写结构简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大致是:谷氨酸脱羧酶+ 谷氨酸→→γ—氨基丁酸+ lCO2 + ;图2中曲线e是在谷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酸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某化合物“X”后,得到的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可能原因应该是。
(3)谷氨酸的分子式是C5H9NO4,其结构特点是;向谷氨酸脱羧酶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因此,可以认为谷氨酸脱羧酶是一种,基本组成单位是。
28.(10分)下图A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分裂期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A图中直线c表示由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之间的平均距离;B和C图是分裂期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该生物细胞一个周期中个时期持续时间的比值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90:4:1:2:3。
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线是A图中的。
该细胞一个周期要持续分钟;B图图像出现在A图0~分钟;细胞板出现应在A图中分钟以后。
(2)该植物细胞体细胞有染色体条;在A图15分钟对应的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在A图中,从第分钟,染色单体开始形成染色体。
(3)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参与染色体复制的细胞器包括,染色体复制所消耗的能量直接由提供,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以方式通过细胞膜排出。
29.植物生理学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与释放量的影响;图乙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绿色植物光照下吸收的CO2首先在(细胞结构)被转化为,然后利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
(2)甲图中,环境温度为15℃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消耗CO2mg;与30℃条件下相比,该植物在35℃时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增加、减少或不变)。
(3)乙图中,当外界氧浓度为5℅时和氧气浓度为15℅时,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完全相同,相同的呼吸作用产物产生部位也不完全相同,呼吸作用产物在外界氧浓度为5℅时产生而在氧气浓度为15℅时不产生;外界氧浓度为5℅时产生CO2的结构是。
外界氧浓度为3℅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是有氧呼吸的倍,此时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
30.(10分)某实验小组要对“温度变化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如图所示)三套,分别编号为1、2、3。
②在三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三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80℃,2组用水浴锅加热至40℃,3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三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原因是。
(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缺乏空白对照,你认为呢? ,为什么? 。
(4)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①(2分)。
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