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层动画——超级玛丽的教学设计
石河子第一中学王燕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第4章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的扩展内容:引导层动画——flash8.0。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Flash引导层的功能,学会制作曲线运动的动画。
在Flash动画制作中经常碰到一个或多个对象沿曲线运动的问题,它是对运动对象沿直线运动动画的引申,通过学习引导层的使用,物体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问题迎刃而解。
本节是Flash动画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基础和重要的。
二、课标要求
本节课对应课标中的要求:能选择适当的工具,采集动画素材;并能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制作合适的动画。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关键帧、元件、直线运动渐变动画、图层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操作,并且能利用这些基本知识制作出简单的动画。
但对于让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还无从下手,因为这些动画一眼看去非常复杂。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注重搭设台阶,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引导层、引导线的作用,掌握制作运动对象沿任意指定路径运动的动画。
增强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方法与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合作,探索操作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感受动画制作的奇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五、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引导层及引导线的作用和创建方法。
难点:运用引导层,制作曲线运动动画;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确立依据:本课是一节在学生微机室进行的实践课,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形状渐变动画,那么动作(移动)渐变动画的直线、曲线运动是学生感兴趣的。
但制作过程中,运动对象与引导线不重合,或引导层的位置不对,都不能实现最终效果,故设置难点为运用引导层,制作曲线运动动画;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
六、教学流程
(一)引
教师展示效果动画:1、超级玛丽-动作动画.swf,2、超级玛丽-引导层动画.swf,请学生说出两个运动对象运动效果的异同。
玛丽1与玛丽2运动路线的差别,那个看起来更完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议
学生观察对比两个flash影片,讨论一下,要实现曲线运动动画,除了可以像制作玛丽1一样,添加很多个关键帧,然后给定不同的位置,让玛丽动起来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然后打开玛丽2的源文件,让学生对比,两个源文件的差别在什么地方,通过仔细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界面中,曲线运动动画比直线运动动画多了一个图层,这层就是引导层,场景中多了一条弯曲的线,即引导线。
点击引导层下面被引导图层的眼睛(即隐藏被引导层)只可以看到引导线,说明引导线在引导层上。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学习新知。
(三)导
1、分析完两个源文件之间的差别后,开始讲解引导层、引导线的功能;
2、讲授引导层、引导线的功能:引导层就是设定运动对象运动的某一路径(平滑曲线),在引导层中画好运动路径(引导线),在被引导层(引导层的下一层)中使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相吸附在一起(用鼠标点中运动物体的中心移动,必要时可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键)。
3、制作超级玛丽-引导层动画的操作步骤:
a、打开flash8.0操作界面,导入素材背景.jpg,玛丽.png到库(在这里可以扩展讲解一下png格式的图片的用法),打开“库”窗口;
b、添加图层,底层命名为:“背景”层,选中该层第一帧,把背景.jpg拖入场景中,第二层为“玛丽”层,选中该层第一帧,把玛丽.png拖入到场景中,(图片的尺寸大可以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
c、在最上层添加“运动引导”层,选中该层的第一帧,选择“铅笔”工具,
在“选项”选择“平滑”(确保画出的引导线是平滑的);颜色的选择可根据需要选择,玛丽2.fla选择为“红色”,画平滑的引导线;
d、在“背景”层第50帧处插入“帧”,在“运动引导”层第50帧处插入“帧”,在“玛丽”层第50帧处插入“关键帧”;在第1帧处把玛丽拖至引导线的“头”处。
在第50帧处把玛丽拖至引导线的“尾”处,一定注意要让玛丽的“重心”与“头”“尾”相连(运动对象与引导线的吸附操作的实践),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4、强调成功制作的关键:
①引导层必须在被引导图层的上方。
②引导线必须绘制在引导层中。
③被引导的运动对象必须吸附在引导线上。
设计意图:教师在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引导层与引导线的用法,加深对所学的引导层和引导线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曲线运动的本质。
(四)练
任务一:完成刚才讲授的“超级玛丽-运动引导层.jpg”动画的制作。
任务二:试着制作一个“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迹动画。
适当引导:
1、导入地球.png,太阳.png到“库”;
2、添加引导层,绘制引导线——椭圆曲线(即我们绘制的运动对象的运动路径)。
技巧:要想在封闭的椭圆曲线上找到起点和终点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能否利用人眼睛的视觉差,在这一封闭曲线上做一些处理,让封闭的曲线变成一条曲线段呢?
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结合以往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并尝试着动手实践,请学生讲解处理的过程。
(用橡皮擦除或用箭头工具选取删除)
3、处理闭合线段的过程,并将运动物体的中心放到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可用键盘上光标键进行精确定位),设置帧动画的方式为移动。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模仿、操作,进一步理解引导线动画的制作过程。
(五)评
学生测试自己的作品,展示成果,评价交流。
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
教师可选取典型作品,师生相互评价,交流心得。
设计意图:积极评价引导,拓展创新。
课后思考:我们是通过引导层给运动对象创建一个特定的路径,若要让特定的路径也在输出到影片之列,应该怎么办?(需再建立一个新的图层)
六、设计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注重三方面的转变: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