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重点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索——以最大的国有林区大兴安岭为例孙金峰;梅子侠【摘要】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汇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也在多个场合对世界承诺要减少碳排放的决心。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我国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开创绿色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障区的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具有发展林业碳汇的迫切需求和生态基础,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发林业碳汇发展的新时代,推动林区经济转型和生态发展,把林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要通过对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的有利条件、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存在的不利因素、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业碳汇的思考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对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发展碳汇经济的实现模式,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期刊名称】《知与行》【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林业碳汇实现途径【作者】孙金峰;梅子侠【作者单位】[1]呼玛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呼玛165000 [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1]呼玛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呼玛165000 [2]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作为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具有发展林业碳汇的天然优势、巨大潜能和迫切需求。
1.森林覆盖率高,碳汇储藏丰富。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据统计,陆地上的森林平均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大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并释放约1.62吨的氧气。
重点国有林区的大兴安岭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和草地资源,是我们国家重点的生态功能示范区和重点的生态功能保障区,林区碳汇经济的发展基础条件十分雄厚,拥有十分广泛的发展碳汇经济的空间。
大兴安岭按经营权划分为林业集团公司和地方国营林场两部分,经营总面积835.12万公顷,林地面积683.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86%,林业用地面积809.8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71亿立方米,仅环境服务价值可达779.78亿元。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平均每年净增180万立方米,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蓄积将增加0.48亿立方米,共计约多吸收0.88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0.78亿吨的氧气,林区的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可达3.2亿吨以上,碳汇林业发展空间巨大。
2.生态效益值逐年增高,营林建设不断加快。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自开发建设以来,从未停止过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步伐,共计完成人工造林、人工更新造林56万余公顷,其中:2005年以来的人工造林、人工更新造林近3万公顷。
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进一步加大了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共完成中幼林抚育100余万公顷,森林培育补植补造7万余公顷,完成了森林经营技术、队伍、基础设施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资本积累,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生态成效,实现了从全面开发到全面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林区的生态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据有关部门科学评估,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年产生态效益值可达1 163亿元。
3.管护齐头并进,由“生产”向“保护”体系转变。
大兴安岭林区不断加强森林管育,林区森林管护区划调全部到位,已成为国家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并编制完成了十八站林业局碳汇项目设计方案,累计完成中幼林抚育1 565.9万亩,补植补造117.5万亩。
新增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3处,新增面积81.27万公顷,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9.7个百分点;全区活立木总蓄积5.71亿立方米,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0.4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683.66万公顷,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8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大兴安岭林区正在实现由木材生产体系向生态保护体系的转变。
4.全民碳汇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探索林业碳汇经济发展。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本着“双增”的目标,积极开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林业碳汇经济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不断增强重点国有林区百姓的林业碳汇经济发展意识,切实有效地增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碳汇功能,积极引导重点国有林区的经济建设,尽快加入到应对世界气候变暖的行动中来,积极推进并完成了重点国有林区四个林业局大约1万亩的碳汇造林试点项目建设,并完成了加格达奇到漠河公路的0到9公里的通道绿化碳汇项目的建设;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在森林碳汇经营项目建设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下达的各项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任务。
通过一系列积极地努力和尝试,大兴安岭林区的碳汇林业经济发展,在管理、技术和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奠定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也为重点国有林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转型创造了条件。
为了进一步科学推动林区碳汇林业发展,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在深入研究和学习《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十八站林业局5万亩碳汇试点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稳步地推进之中。
在开展自愿减排项目建设方面,其他林业局也都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受到了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林业碳汇的措施来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林业具有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双重功效,同时,又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效减少排放、增加碳汇,并且是成本较低、措施可行。
为了拓展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空间,林业碳汇经济的探究和发展,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暖能力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的建设,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广东及深圳等省(市)首先开展试点,并进行市场项目建设工作。
在市场项目建设中,以CCER交易为补充,出台相应政策对CCER的抵消机制做出了科学的规定,规定允许履约机构,可以相当于配额总量5%~10%不等的CCER量值来进行履约,这也为以林业碳汇经济为代表的CCER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CCER是通过减排项目开发获得的,其机制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碳配额交易的有效补充,它可为控排企业提供低成本履约的渠道,通过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来获得林业碳汇,已纳入了其计算体系,林业碳汇由于具有多重生态效益,越加受到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中也会越加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看到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碳汇经济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扬长避短,积极促进林区碳汇经济的健康发展。
1.国有林区碳汇经济发展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目前,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来说,增汇和减排同样重要,但是,对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来说,普遍存在着社会公众对林业碳汇的功能与作用了解不多、认识不够,缺少林业碳汇相关知识的认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和补充公众对碳汇林业经济的认知度。
2.亟须开展国有林区碳汇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近年来,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林业碳汇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没有有效地实施不同类型的森林经营和管理的创新方法,以及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汇功能及影响进行评估、如何增加碳汇技术等研究,也没有从整体框架下,进行统一的构思和考虑,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标准与技术体系,对区域碳汇经济发展管理政策、法规与碳汇贸易规则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碳汇经济发展潜力的有效预测。
3.国有林区碳汇经济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
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缺乏可借鉴的林区碳汇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我们知道,林业碳汇经济的发展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行业、新领域、新事物,国内比较缺乏管理和运作林业碳汇的实践基础。
因此,重点国有林区大兴安岭发展碳汇林业的许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这也是目前其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亟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一套集生产、计量、核查、认证和交易为一体的操作流程和综合管理体系,以及集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于一体的林业碳汇经济管理理想的发展方式。
同时,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要在下一步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健全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
4.国有林区发展碳汇经济的制度与保障相对乏力。
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在推动林业碳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相关规章、政策、制度的制定不尽完善,对于初期林业碳汇经济的培育和顺利发展,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制度保障。
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大兴安岭,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开展林业碳汇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探索,需要充分利用林区森林资源和森林增汇的优势,以强化林区森林培育为手段,以实现林区林业碳汇为核心,以创新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碳汇经济发展制度为保障,充分发挥大兴安岭林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大作用,推动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碳汇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到2020年碳汇经济发展产值达到约5.59亿元。
1.超前谋划,加强宣传与认知。
开展林业碳汇经济发展体系研究,相对大兴安岭地区其他产业来说,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许多人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和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不断增强其认知度、扩大其认知度。
包括林业碳汇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发展林业碳汇经济对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如何制定“林区森林碳汇经济发展管理细则”、科学合理地规定碳排放目标和行业配额,以及建立与国际、国内接轨,又符合林区实际情况的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部门如何协同科研机构,根据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的土壤、气候、水文等的区域特点与特色,制定适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CDM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突出重点、要点,组织各种形式培训,为有条件实施CDM的林业合作单位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如何加强大兴安岭林区碳汇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建立高效、务实的碳汇项目管理专门机构,并落地生根等。
2.开展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碳汇经济资源的综合调查。
对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适合发展林业碳汇经济的区域,积极开展林业碳汇资源的综合调查、摸清家底,并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林业碳汇经济发展的基础档案,为重点国有林区碳汇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准确依据,为重点国有林区碳汇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重点国有林区碳汇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