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总量研究

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总量研究

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总量研究作者:蒙宽宏来源:《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总量研究蒙宽宏(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Study on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inthe state-owned forest industry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Meng Kuan-Hong(Heilongjiang 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150081)摘要:基于森林资源数据,利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对森工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现状、生态效益量以及生态效益价值量进行综合研究,并利用2005年资源与生态效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森林资源得到保护与恢复的条件下,森林资源与的生态功能总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主要表现为:(1)有林地面积增加了75.23万hm2,增幅9.61%;总蓄积量增加了23575.63m3,增幅37.43%;幼龄林总面积减少,而中龄林与近熟林面积有所增加。

有林地面积与总蓄积量总量的增加,林龄组成比例向中龄林、近熟林的倾斜,都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2)在2015年森林资源条件下,可获得的的生态效益总量为84.59亿t,效益总价值为1691.42亿元。

关键词:森工林区,森林效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forest resources, using the method of ecology,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 value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 industry region were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ed, and the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2005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the total forest resources and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ain performance were: (1) Woodland area increased 75.23 million hm2, namely increased 9.61%; total volume increased 23575.63m3, increased 37.43%; the total area of young forest reduced, and middle age forest and near mature forest area had increased. The forest land area and total volume increased, the middle age forest and the near mature forest were the most of the age composition, so showed that the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quality was improved. (2)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forest resources in 2015,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obtainable ecological benefitswas 8.459 billion RMB yuan, the total benefit was 169.142 billion RMB yuan.Keywords: forest industrial region, forest benefits,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conservation, air purification黑龙江省现有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hm2,森林总面积2007万hm2,由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和地市林业三部分组成。

其中的龙江森工集团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下设有4个管理局,40个林业局,经营面积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总经营面积1006万hm2[1],约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22%,其中有林地面积858.11万hm2。

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龙江森工)以其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大气等生态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黑龙江、东北三省乃至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提供了稳定的生态屏障。

本文以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与生态功能总量进行系统研究。

1 数据来源于研究方法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主要使用来源于第八次黑龙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官方发布的2015年度最新资源统计数据以及权威研究学者发布的数据。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效益评价》中的生态效益计算与货币换转换方法。

为方便计算与比较,本文沿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效益评价》中对林分类型的划分方法,即划分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柞木林、白桦林、红松林与其他林分[1]。

同时,为反映资源变化对于生态效益总量的影响,本文以该书所采用的2005年资源数据以及基于2005年资源数据计算的生态效益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

2. 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概况2.1 有林地面积概况截至2015年,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总经营面积1006万hm2,有林地面积858.11万hm2。

与2005年(782.88万hm2)相比,有林地面积增加了75.23万hm2,增加了9.61%。

其中,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白桦林以及其他林分总面积有所增加,尤以阔叶混交林面积增加最多,从325.30万hm2增加到401.44万hm2,增幅达到23.41%,柞木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红松林的面积比2005年有所减少,其中,落叶松林面积减少最为明显,由2005年的89.73万hm2减少到2015年的47.96万hm2,面积减少了46.56%(图1)。

2.2 有林地蓄积量概况截至2015年,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有林地总蓄积量为86561.39万m3。

与2005年62985.76万m3)相比,有林地蓄积量增加了23575.63m3,增加了37.43%,反映出在最近的十年之内,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保护与恢复。

其中,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和柞木林蓄积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16237.87万m3、6456.79万m3、1118.15万m3和1142.32万m3,增幅分别为66.88%、51.26%、49.74%和33.04%。

蓄积量减少的为落叶松林、针叶混交林和红松林,分别减少了1131.91万m3、917.65万m3和85.38万m3,降幅分别为16.95%、14.00%和3.08%(图2)。

2.3 林龄组成概况从总体上看,与2005年相比,2015年的林龄组成情况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幼龄林的减少和中龄林与近熟林的增加。

在过去的十年内,幼龄林大量发育成为中龄林,中龄林发育进入近熟林。

同时得益于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等保护措施,使得原有的中龄以上林分得以保护与继续发育。

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幼龄林比2005年减少了99.11万hm2,蓄积量减少了1913.01万m3,中龄以上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龄林和近熟林增加最为明显,面积分别增加了68.92万hm2和56.02万hm2,蓄积量分别增加了17011.54万m3和7860.64万m3(图3、图4)。

3 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功能总量利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方法进行生态功能研究,并将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货币化转换,以得到直观的生态功能总量。

3.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采用的是直接经济计算方法,在进行综合调研的基础上,计算出在当前的森林资源负荷允许的条件下,黑龙江省森林每年所能提供的林产品价值为108.60元/hm2、动物增殖量的价值为36.60元/hm2,以二者之和作为单位面积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2],结合森林面积进行计算,得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总价值量为12.46亿元。

与2005年(12.07亿元)相比,增加了0.39亿元。

3.2 水源涵养功能3.2.1 水源涵养功能总量计算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林冠层截留、枯落物层蓄水以及土壤层蓄水等综合方式来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通过对林冠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的综合研究[3],得到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水源涵养功能量(表2)。

通过综合计算,基于2015年度森林资源数据得到的水源涵养功能总量为9.37亿t,比2005年的9.13亿t增加了0.24亿t。

其中,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量最高,总量高达5.15亿t,占总量的54.95%,枯落物层和林冠层分别只占22.95%和22.10%。

3.2.2 水源涵养功能的货币化转换水源涵养功能的货币化转换,涉及到调蓄水量效益与净化水质两方面的效益[4],分别利用影子工程法和替代法[5,6]进行计算。

3.2.2.1 调蓄水量效益的货币化采用影子工程法,以水库工程的蓄水成本来确定。

因为森林涵养水源与水库蓄水的本质类似,其蓄水价值应根据蓄积1t水的建水库花费为标准(15元/t)[7],以此标准进行调蓄水量的货币化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度的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发挥相当于835.33亿元的调蓄水量效益价值,其中,阔叶混交林价值量最高,达到了52.02亿元;针叶混交林次之,为30.09亿元,白桦林与落叶松林分别为18.80亿元和10.24亿元;其他类型林分的价值量在不足100亿元(表3)。

3.2.2.2 净化水质效益的货币化森林生态系统拦蓄的降水除60%用于树木蒸腾和生长以外,其余为地下径流,这部分水量依次通过具有强大的截留过滤作用的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进入地下径流,水中的污染物被层层拦截、净化,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污染,使得输出的水质显著改善[8,9]。

以森林蓄水量的40%计算森林净化水质的效益,采用替代法计算进行效益的货币化用,以全国城市居民用水平均价格为参数(3元/t)进行计算[10],可以计算出净化水质的货币化效益量(表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