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3.景观阻力能量流或物质流经过景观时受到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流速发生变化,这种影响景观生态流运动过程的因素的统称
思考题
1.景观生态漂流移动的机制
媒介物作用: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人
驱动力作用:扩散、重力行为驱动力下,生态流的流动表现出三种最基本形式:扩散、质量流、运动
扩散:物体在景观中的随机运动
景观生态学思考题总结
1.什么是景观?景观与土地和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
•景观: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所占组分比例相等,多样性指数最大)景观均匀度指数反应景观中各斑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均匀程度优势度指数描述景观由少数几类斑块控制的程度,通常较大的D对应于一个或少数几个斑块类型占主要地位的景观景观破碎化指数
名词解释:
1.景观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在景观要素内部及其间的流动
2.景观功能指景观通过其生态学过程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应用领域: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自然保护区设计等等.
3.何为岛屿与生物地理学理论?
岛屿物种多样性取决于物种的迁入率和灭绝率,而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面积、隔离程度及年龄有关
4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景观生态学有什么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
景观结构:指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要素的面积、类型、形状、数量、空间分布方式、能流物质分配等)
环度指数a:即连结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用网络中实际环路数与最大可能出现环路数之比表示
a=L-V+1/3(V-2)-(V-1) a为环通度的量度,代表结点的巡回路线存在的程度
r为0各结点互不连结,为1每个结点都应与其他结点相连
a为0网络无环路,为1网络中具有最大环路
6.若某区域设计一片森林,为保护更多的生物和为该区域鸟类提供栖息地。请问这一片森林的形状应为何种形状更有利?说明理由。
3.简述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步骤
以研究的目的和方案为指导,收集和处理景观数据
将真实的景观系统转换为数字化的景观,选用适当的格局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最后对分析结果加以解释和综合
4.简述景观异质性的成因
物质、能量存在原生差异;生态系统的运动发展不平衡;外界干扰的非均质性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及保护措施
主要原因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引入物种植物和动物种的过渡利用土壤水和大气污染
2.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3.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思考题
1.简述常见的景观格局类型及其特点
均与格局景观:指景观要素间的距离相对一致或表现出一定渐变规律的景观类型。(点阵格局、渐变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棋盘格局、网状格局、环状格局、楔形格局)
景观变化空间模式边缘模式、廊道式、单核心式、多核心式、散布式、随机式
5.按干扰的作用强度把干扰划分类型及其对景观影响到的效果
极度:产生新景观例:地震。
强度: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景观成分未发生绝对变化,只是相对低位有所改变例:耕作
5.复合种群的概念及类型
异质种群概念所描述的是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
类型:经典型;大陆-岛屿复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斑块的度量指标是什么?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分类:环境资源斑块:由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形成的斑块。特征:持久的具有很低的转化率;种群波动的动态过程,灭绝、迁移的水平很低;正常状态下的物种变化
干扰斑块:在景观中由于局部性的干扰而形成的小面积区域。特征:最高的转化率;持续时间最短;消耗最快。
残存斑块: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存下来的部分未受到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质量流:物质在重力和扩散力作用影响下沿能量梯度的运动
运动:是物体消耗本身能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扩散~最少的聚集格局质量流~居中运动~最明显的聚集格局
2.简述景观异质性对生态流运动格局的影响
生态流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
运动中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的关系越密切
流的速度降低
3.景观中关键点的确定
斑块对流的影响河岸森林对
5.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景观的生产功能:(1)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2)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3)光合潜力(4)光温潜力(5)气候潜力
景观的生态功能:(1)提供物种和遗传资源(2)维持组分平衡与稳定和生物多样性(3)污染物质的吸收与降解(4)维持物质循环和调节气候等
景观的美学功能:
判断标准:相对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面积或者说占景观面积50%以上;连通性较其他景观要素要好;控制程度,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他要素大则认为其为基质。
5.网络的类型?写出描述廊道网络连通性的两个指标及计算公式
连接度指数r:用网络的连接度与最大可能连接线数之比表示
r=L/Lmax=L/3(V-2) L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结线段数V网络中结点数
集中于分散相结合原则。将相似用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成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斑块边缘也布局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
优点: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边界过渡带;粗粒与细粒要素结合(对物种多样性有利的最佳粒级结构);小的自然斑块;风险分散(大型斑块对于风险分散作用强);廊道;基因变异。
名词解释:
1.粒级是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
2.景观对比度指临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通常分为高对比度景观与低对比度景观
3.网眼大小组成网络的线之间的平均距离或线所环绕景观元素的平均面积
4.三向地带性
思考题:
1.试述景观结构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
2.粗粒级景观与细粒级景观优缺点
粗粒结构多样性高,但局部地区的多样性却低。这样的景观结构可以为保护水源或内部特有物种提供大型自然植被斑块或为工业区建设提供大面积建筑场地。不利于多生物生境物种生存。细粒结构整体单调,但局部多样性高,更有利于多生境物种生存。不利于内部特有种生存。最佳景观结构:粗粒与细粒要素结合,不仅利于大型内部种生存,而且有利于广大生境物种的活动。集中的建成区和农业区则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工农业活动。
4.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指人们衡量景观变化时假定的一个变化速率
5.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主要是指景观的异质稳定性即景观结构在立地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
6.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并能改变资源或物理环境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火灾、洪水、地震)பைடு நூலகம்
7.干扰状况指的是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定立地上,某种干扰因素各种参数的综合.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格局来说明干扰状况
度量指标:
3.斑块与廊道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形成的基质形同
不同:廊道具有连通性或其间断点的存在;廊道具有内环境的梯度变化;廊道具有宽度效应
4.何为基质?其判断标准是什么?在实际中如何进行使用?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在整体上对景观动态起控制作用。基质是景观中范围最广泛,相对同质且连通性最强的背景区域,一种重要的景观要素。
景观功能:指景观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即生态功能)
景观动态:指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要素的类型、形状、数量和空间格局以及物质能量物种的变化。
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功能也影响结构的形式和发展
意义: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其基本理论和应用领域如何?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管理的科学。
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空间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边本原则是什么
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性;随生物量增加景观稳定性增加;顶级群落的稳定性最大,中间演替阶级次之,先锋阶段最小;从抵抗力来说,顶级群落大于先锋群落;从恢复力来说,先锋群落大于顶级群落
4.试比较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和空间变化模式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
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4.试述景观元素对生态流的影响
廊道对流的影响屏障作用:景观要素使景观生态流运动速度减缓或停滞的作用
断开作用:断开区影响物种穿越廊道或沿廊道迁移的过程
林带对空气流的影响某些物种的栖息地物体运动通常沿廊道如河水沿河流流动,车辆行人沿公路运动
引入斑块:由于人们有无意的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性斑块
度量指标:
2.何为廊道?根据廊道的起源可分为哪几类?根据廊道的结构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廊道的度量指标是什么?
廊道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性或带状的斑块。
按起源分: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
按结构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