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测量方案

桥梁测量方案

桥梁测量方案桥梁测量方案发布日期:2012-01-28 作者:王丰林浏览次数:22核心提示:轨道桥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施测精度要求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测量组织和准备. 1四、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五、测量施工各环节方案. 3六、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 15轨道桥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施测精度要求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1、工程概况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延伸工程11.H.2标,范围(SDK2+494,SDK6+020),东起富民路西至花桥巷浦路;跨越的道路主要有:梅浦路、徐公桥路、规划纵六路,规划纵一路和沿沪大道等。

本标段工程线路全长约3.6km,全线为高架,本标段共设高架车站2座,分别为:光明路站、花桥站,线路呈东西走向。

二、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城市测量规范》CJ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8-2007三、测量组织和准备基于本工程工期紧、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专业测量队配6名测量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负责参加过多项市政工程的测量工作。

一名工程师、两名高级技师、一名技师、两名测量员。

平面控制仪器采用莱卡1″级全站仪、日本索佳2″级全站仪和日本尼康2″全站仪;高程控制采用日本托普康精密水准仪和一台日本索佳水准仪。

另外配备专用电脑一台及交通工具汽车一辆。

人员配备专业测量队人员一览表仪器配备仪器配备情况一览表四、测量工作基本要求2、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3、准备工作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跨径,以及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桥梁施工图,及时校对构筑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标高,对比承台、墩台身及上部结构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测量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图纸结构物的总体布置图,细部结构设计图。

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和控制点的分布,采取适宜的放样方法。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方面。

桥梁测量方案发布日期:2012-01-28 作者:王丰林浏览次数:24五、测量施工各环节方案施工控制测量复测设计院提供的地面平面控制点GPS点、地面高程控制点(具体数据及示意图见下图)。

平面控制点T1107ZY、T1106ZY、T1105ZY、T1104ZY、T1103ZY;高程控制点TCC-S、HQ-1、HQ-S、GML-1、GML-S、DNL-1、DNL-S。

为了保证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衔接和贯通,导线测量所用的控制点必须要贯通联测到相邻标段所用的控制点上。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复测地面平面控制点、地面高程控制点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每两月进行一次复测(偶数月份)。

25号之前上报复测结果。

平面精密导线点复测时以T1107ZY-T1106ZY为起始边闭合到T1104ZY、-T1103ZY的终边上,按附合导线进行角度、距离测量;角度观测按精密导线测量要求分别观测6个测回,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导线边长往返测距取平均值。

高程控制点复测时以TCC-S为起点途径HQ-1、HQ-S、GML-1、GML-S、DNL-1复核到DNL-S上。

分别进行往返测量,各项观测数据均按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

经复测各点结果均符合设计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可以使用原数据,平面控制点施测示意图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地面高程控制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沿线路布设的为二等水准网;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各项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施测示意图地面高程控制网沿线路布设的为四等水准网;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本标段水准测量采用精密二等水准测量的进行复测。

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各项技术要求。

II等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施工测量工作程序桩位放样承台基坑标高验收、承台模板放样承台模板检查、承台顶面标高放样承台检查验收,墩台身放样墩台身模板检查墩台身模板检查墩台身检查验收,支承垫石放样支座中心线放样,检查垫石标高、预留孔位置桥墩中心线放样、设置沉降观测点各级桥梁控制次级加密导线的建立、复测报监理工程师检测桩位自检、复核,测量护筒顶高程可测设承台十字线或直接测放承台的角控制点,便于模板拼装和检查可测设墩台十字线或墩台身轮廓可按墩台身尺寸加宽2CM测放中心线在模板上,钢尺检查各部位尺寸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墩台身尺寸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预留孔洞桥梁施工放样的主要工作内容及难点1、桩基础的桩位放样;难点在于桩位位置的精度。

2、基坑开挖及墩台扩大基础的放样;难点在于承台尺寸的控制。

3、墩台纵横轴线的确定;墩身预埋筋位置的控制。

4、承台及墩身结构尺寸、位置放样;5、墩帽及支座垫石的结构尺寸、位置放样;6、各种桥型的上部结构中线及细部尺寸放样;难点在于本桥线形变化较大,各种尺寸较难控制。

7、桥面系结构的位置尺寸放样;8、各阶段的高程放样。

墩身较高高程点引测较为困难。

桥梁测量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施工过程难点的解决方法:1)桩基础(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

为了保证桩位位置的正确性,放样点位精度必须控制在?10mm之发布日期:2012-01-28 作者:王丰林浏览次数:24(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

(3)每次桩位放样不得少于4个桩位,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位放样示意图2)承台(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

(2)开挖基坑后,及时进行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进行检查。

(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座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承台放样示意图3)墩台身高程拟采用吊钢尺法向上传递高程,并用红油漆作出醒目标志,测量人员定期对现场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

选定较为稳定和便于保护的位置。

(2)极坐标法放样工作程序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且要满足下表要求。

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根据设计图纸给定承台数据计算现场放样所需数据(纵横轴线),数据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方可使用。

放出纵横轴线后将全站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根据轴线放出承台边线,指导承台开挖、模板架设。

承台施工完毕后根据轴线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对墩台进行施工。

桥梁墩台竣工后,应测定其中心的实际坐标及其间的实际距离,进行水准测量,建立墩台顶上的水准点,检查墩台顶各处和垫石的高程,丈量墩台各部分的尺寸,绘制竣工平面图,编制墩台中心间距和墩台顶水准点高程一览表,为架设上部结构提供资料。

其放样点位偏差必须满足下表要求。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上部结构测设的测量工作有箱梁中线的放样、高程的放样与复核,纵轴线的检查。

立柱竖直性的检查以及拱度测定等。

1)模板检查测量模板安装完毕后,各部分尺寸按设计、施工要求和规定进行复核校核。

2)梁段检查测量梁段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配合施工进行支架及模板高度的调整,测量底板高程,控制底板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不应大于+1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