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汇总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汇总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主学习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

实例:Na+ 、K+、Ca2+等离子、葡萄糖、
氨基酸等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
白的扩散。

特点: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
要能量
实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画演
示过程,学生比较两种扩散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想一想: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2、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
运输?
总结语:通过以上的学习,了解了O
2
、CO
2
等物质可以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膜,但
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过渡语:细胞能不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
膜运输物质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不同点:自由扩散
不需要载体蛋白,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
蛋白的协助。

相同点:都是顺浓
度梯度运输,都不
需要消耗能量。


引出被动运输的概
念。

学生思考后回答:
1、丽藻细胞液所
跟踪训练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种运输方式的
特点,分析影响三种运输方式的主要因素,并完
成相应运输速率曲线图
1、自由扩散
若O2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如下:
(1)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_______关
系,自由扩散过程只受___________影响
(2)尝试用表中数据建立坐标图;(提示:以浓度
差为X轴,速率为y轴)
2、协助扩散
若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的运输速率如下:
浓度差
(mmol/l)
1.5 3 4.5 6 7.5 9
速率8 16 24 32 32 32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
浓度成_____关系,超过范围后协助扩散过程物质
运输速度受_______限制
(2)尝试用表中数据建立坐标图;(提示:以浓
度差为X轴,速率为y轴)
正比
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速受能量
和载体蛋白限制。

学生思考后回答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请学生学生观看变形
虫吞噬食物、白细胞
吞噬病菌、分泌蛋白
形成过程,感知大分
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作业
提升
请学生阅读课本p72页内容,回答下列问
题:
1、什么叫做胞吞?
2、什么叫做胞吐?
3、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吗?
4、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5、胞吞和胞吐属于跨膜运输方式还是非跨
膜运输方式?
教师强调:胞吞、胞吐跨膜层数为O,属于
非跨膜运输方式。

A类:基础题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区别于
协助扩散的是()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B.需要载体蛋白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D.不需要载体蛋
2、如图所示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A.肾小管细胞分泌K+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
3、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红细胞并需要载体蛋白的物
质是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钠离子
D、核酸分子
4、要使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
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性的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胰岛素
B类:提高题
5、根据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红细胞吸收K+和O2的方式分别属于__和__。

(2)物质出入细胞能够消耗能量的是___,称为

输。

(3)物质出入细胞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的是
___,称
为扩散。

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构建这节课的
知识网络:
1、知识层面: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方式特点及实例。

(2)大分子物质非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胞吞和
胞吐特点及实例。

2、能力层面
对图表进行分析的能力
《自主学习丛书》P59—P62
板书设计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二、大分子物质非跨膜运输方式
1、自由扩散1、胞吞
2、协助扩散2、胞吐
3、主动运输
4、运输速率曲线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现象——总结概括。

通过课件动画显示现象,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在比较三种运输方式时,采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

整个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角色的转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本节的重点,主动运输是本节的难点。

征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动运输,不是采用学习、识记相关知识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推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件,随后也不评价学生的推测,而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动画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推测,最后归纳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帮助学生完善其初步构建的主动运输模型。

充分利用了教材插图、图表以及多媒体动画等教学设备,灵活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深化了教学重点。

学生更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直观动画的观看很好的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意义,从而顺利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