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读后感篇一:端午节有感初二杨雅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他用最淳朴、最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时间的飞逝之快。
虽然简短,但却耐人寻味,使人深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伴随着知了的吱吱声,伴随着月季花开的声音,伴随着柳条的抚慰,伴随着沙沙的雨声,伴随着隆隆的雷声,迈着轻盈的脚步,我们一起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夏天。
夏季骄阳似火,火红的太阳照射着炙热的大地母亲,而我们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我们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也许,夏季的热会让我们感到反感,夏季的知了声会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
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它——端午节。
一谈起端午节,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放假,的确不错,就是放假,难道仅仅是单纯的放假吗?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们就大错特错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习俗节日,放假的目的不仅是玩,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端午,去追溯从古到今一些关于端午的传说,记住端午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中国的节日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子孙后代们知道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知晓我国古代伟人伟大的爱国情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相传,在屈原生活的古代时期,当时奸臣当道、主上蒙尘。
天下已成为奸臣们的天下。
而当时昏庸无能的皇上蒙在鼓里,以奸臣为友,以祸害百姓者为兄、以唯利是图的小人为亲,亲小人而远贤人。
在天下人都不分是非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屈原,他为人正直,明辨是非,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百姓为重,他以自己惊人的胆量向皇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他就像唐朝的魏征,但是皇上却不像唐朝的皇上唐太宗,皇上被冲昏了头脑认为屈原是奸臣,认为屈原在挑拨离间,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令废除屈原的官职,将屈原流放。
而屈原感觉报国无门,悲痛欲绝,来到了汩罗江河畔,吟咏了一首悲壮的诗,随即投入了汩罗江。
那首诗被一个耕地的人听见了,于是他就召集人们赶紧划上龙舟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怕被江中的鱼吃掉。
并且往江中扔粽子,目的是喂饱了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于是就将屈原死去的这一天记为端午节,而后就有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我们最熟知不过的就是吃粽子、划龙舟,其中还有喝雄黄酒、熏五毒、画虎字、吃咸鸭蛋、系百锁子等等。
每到了一年的端午节,这些东西、这些习俗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不去做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并且很多迷信的老人会感觉到不吉祥,所以就认之为常理了。
通过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让我们知道了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可歌可泣的是他的那种爱国精神。
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虽然没有提到屈原,但是提到了屈原的作品《离骚》。
虽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赞颂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但是却暗中赞颂了屈原。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屈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江山、献给了百姓,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屈原虽然已经离去,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会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就像是臧克家写的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屈原的灵魂会支撑着中国一步一步往前行,永远不回头,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屈原也会成为我们XX 的榜样,成为我们的动力,我们要载着屈原的风范努力前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打造出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一片天。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让屈原安息,我们要让屈原知道我们现在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秩序有保障了,让屈原在世界的另一端能够放心,能够快乐!让我们一起默默的祈祷,祈祷这一次端午节有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了,是关于中韩两国对端午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执,韩国其实已经胜券在握,但是我们不能对祖国失去信心,不能对祖国失望,不要认为祖国懦弱无能。
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的,因为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国,而大国并不是光只国土辽阔,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中国那大度的胸怀,以及为小事从不斤斤计较,完全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完全不跟韩国计较,而韩国却造谣,一点都不让步,他们的意思就是等于说孔子是中国人,阿尔泰山脉到黑龙江都是他们的,自己的国家是具有6000多年的历史的古代文明古国,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是韩国发明的,北京故宫、长城、陕西的秦兵马俑都是他们历经千年造出来的。
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他们再怎么造谣,端午节都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是没法改变的,就像是我们是中国人一样无法改变,我们的心要波澜不惊,平静如水,他们改变了客观,但是改变不了现实。
他们就算赢了,那又怎么样,一样不幸福。
我们就算输了,那又怎么样,仍然过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是抢到了也不会高兴,也不会幸福的。
所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只要心里清楚就好。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中国人啊!我们是胸襟开阔,宽宏大量的中国人啊!!!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说了这么多,总之就一个话题——回首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古人的前车之鉴,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21世纪的未来、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继承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永远流传。
并且我们要发展科技,是中国成为世界老大,真真正正的成为亚洲雄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篇二: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佩香囊在家乡,端午不仅仅是因为要纪念屈原了,还有包粽子的乐趣,吃粽子的甜蜜,赛龙舟的振奋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
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豆沙馅的,蜜枣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
妈妈将糯米洗了,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压就紧了,拿出馅儿按入米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
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
撕开叶片,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要去买那些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
今天,每家每户的门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
其实,悬挂艾草,还可以驱虫蚁。
用完餐,妈妈会烧那艾草给我们洗洗,听说它有去寒湿消炎等作用。
这时候,满屋都是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轻气爽。
在这天,人们可以放肆地欢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过年一样担心明年,也不用考虑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个平民的节日,一个没有约束的日子。
篇三:端午节感悟端午感悟唐荣福 20XX013570暮春已过,盛夏未至,六月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季节,而六月最古风的日子莫过于每年的端午,《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古人有在端午浴兰的雅致,今人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但我们如今还记得的恐怕只有不尽东流的汨罗江水和万古悲风的屈原了。
古人留下的东西,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到了我们手里,或许早已面目全非,但每逢佳节或纪念之日,几千年民族的情感还是依然涌上心头不曾变迁的。
节日对于我们来说,亦是难得的休憩时光,也只有每年的节假日里,我们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里把自己抽出来,让时光闲置下来,所以如今的节日除了纪念之外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意义就在于它把我们对古人的情感和现世的生活连接了起来,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如今也有幸和老师同学们在端午的第一缕阳光里怀古叹今,出奇的安静的校园,大学三年极少见的六点钟的师大,如今也才有幸得以静心欣赏它的晨景。
越是安静的时候,我们就越看到真切的自己,三年前来到师大的时候,还是一个初秋的早晨,跋涉千里从国境之南来到这陌生又逐渐熟悉的地方的时候,对着校园除了疲倦没有一些新鲜感,大概见识过许多的大学也早已司空见惯,放下行李便两眼一黑瘫软在了宿舍的床板上,后来除了军训也极少在大学里早起过,相比每天被梦想叫醒的人,在起点上我就比别人落后了很远,可惜时至今日看到六点钟的师大也才幡然醒悟何谓“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的真理。
时光荏苒,三个春夏秋冬悄然流逝,我虽然不爱感慨时光,甚至一度感觉感慨时光这种老梗只是一些失意之人用滥的陈词滥调。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它就像一个小偷,把我经过的生命变成了一把刀,押在了我的脖子上问我服不服,我却已经丧失了选择的余地。
端午的早晨凉风习习,静湖边的垂柳招展着它的枝桠,同学们带着朦胧的睡意和惺忪的睡眼三五成群陆续到了静湖边的凉亭。
这个季节也是万物复苏之后的兴盛之际,柳树飘起了飞絮,静湖的春天被柳絮染成了半冬,地上一片雪白,柳树上的虫子也开始活动起来,它们下了树,在凉亭里慢悠悠的蠕动着,有些还调皮地趴到了女生的衣服上,偶尔迎来胆小女生的一阵阵尖叫,我们的端午怀古就在这尖叫声中开始了。
哲学系的学生们总是有太多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女生们大多倾向于柔情的诗句,在诗人的思念之情亦或是闺怨之中畅谈自己对爱情的感悟,而作为我们班极少数的男生,我选择了关于人的快乐和幸福的诗句,结合社会现实表达了现实的人何以得到快乐的想法,庆幸的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由此我也想起自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古人留下的诗句,时过境迁,千百年之后的我们为何还依然能从他们的一觞一咏之中获得情感的认同,如今我得到了答案,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诗句里大多表达了关于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而时过境迁迁走的只是时间和客观世界,人作为人内含着自身的理性,对于世界,对于人本身。
我们和古人还是可以得到情感的认同的,也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端午怀古活动才得以在老师的组织之下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以至于从6点到9点持续了三个小时到最后大家还意犹未尽。
伴随着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端午假期也就离去了,大学四年里能和老师同学们与古人在诗句里进行对话,是大学之中的一次幸事,也是人生里的一件幸事,明年的端午,面临着离别,不知我们还有没有这样的深情聚在一起谈谈人生谈谈自己,同时也感谢老师给予我们这个机会。
这次端午怀古叹出了大家的文艺之情,叹出了大家的心声,在这样浮躁喧闹的社会环境下,校园之中能得到这样一份宁静实非易事,不知几时我们才能再次安静下来,用对生活的审美的体验去感悟生活,感悟自己走过的生命,不知何时,我们能停下脚步问问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沿着自己喜欢的脚步去追寻自己的人生,这才是幸福。
篇二:端午节感想今天我早早起床,便看见外婆在门上挂好了菖蒲和艾叶,爸爸并且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接着我们开始吃早点。
呀!今天的早餐花样多多,和以往不同,餐桌上摆放着粽子、蛋糕、茶叶蛋、包子、麻圆、甜大蒜&&听说中午还有一餐丰盛的美味佳肴呢!早餐吃完后,我才想起今天是我国的传统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