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中 师 范 大 学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论文题目 汉日量词对比完成时间 2016.12.27课程名称 汉外语言对比专 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年 级 2016级研一汉日量词对比姜珊摘要:汉语和日语虽属不同语系,但因日语长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所以日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字,语法也和汉语有相似之处,其中量词就和汉语中的量词既有相似又有相异之处。
汉语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日语量词从计量对象的角度分为度量衡量词、个体量词、集体量词。
汉日量词在独立性、使用范围、重叠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日本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偏误的主要来源有:因意义相近引起的误用、因母语影响而引起的误用。
对此给对外汉语教学者提出一些建议:避免受到母语的影响、帮助日语母语者养成正确学习汉语的态度、进行分类分级量词教学。
关键词:汉日对比量词引文:日本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对日语与汉语相同的现象比较容易掌握,不同的尤其是相似而又有区别的现象,则难以掌握或掌握不准。
汉日量词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习难度较大。
在日语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对汉语和日语量词进行比较,有利于排除母语干扰,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老师把日语和汉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就能较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难点是什么。
对比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一方面找出相同的一面,为学习者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找出其相异的一面,防患于未然,阻止或减少母语干扰的发生,使学习者能够避免和减少语言错误。
一、汉日量词的分类1.1汉语量词的分类在汉语中,量词大致可以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
1.1.1名量词名量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A.以点、线、面为主点状:点、粒、颗、滴、星、丸线状:线、丝、条、枝、带、缕面状:面、方、片、幅、汪B.从动词转化而来串、堆、叠、挂、挑、截、堵、排、抹、包、捧C.依靠局部来表现整体一头牛、一杆枪、一把菜刀、一顶帐篷,一头猪D.时间、方位、处所工具:一幕戏、一笔字。
处所:一桌菜、一车鱼。
时间:一堂课、一阵雨。
E.固定用法对、双、副、帮、套、军、团、营、年、载、季、周、日、天、夜等。
F.度量衡单位米、分米、公里、里、平方米、斤、公斤、海里、立方分米等。
G.专有指代个、位、名、员、群、帮、伙、等、品、种、样、辈、房、家等。
1.1.2动量词A.通用动量词。
有的动量词只表示动作次数,有的则强调动作的持续性计数量词:回、趟、遍、次、下计时量词:年、日、小时、代B.借用动量词借助某些名词转化而来的动量词,旨在加强动词语义的形象性器官量词:眼、头、腿、手、口工具量词:刀、枪、罐、锄、铲伴随量词:步、声、圈、程、跳1.1.3复合量词复合量词结构上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语素组合而成,表示复合型单位,例如:架次、人次、吨公里、吨海里、人公里、秒立方米、千米小时其意义上表示为两个词量的总和。
比如“架次”表示“架”和“次”的合量。
一架飞机出动一次为一架次,两架飞机出动三次为六架次。
再次“人次”一人两次出访为共出访两人次。
1.2日语量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日语的量词进行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从计量对象的角度将日语量词分为以下几类。
1、度量衡量词“度”计量长短,“量”计量容积,“衡”计量轻重。
度量衡量词是计量长短、容积、轻重单位的量词,日语亦称“单位名”。
这一类的量词又分为:a、日本固有的和从中国借用过来的度量衡量词。
b、英美国家通用的码磅度量衡量词。
c、国际通用的公制度量衡词。
度量衡量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有,一般只作计量单位用。
2、个体量词所谓个体量词,是指计量个体事物的单位词。
如“位、重、音、架、回、鱼、管、期、客”等。
这些量词适用于哪些人和事物多由社会习惯来决定。
如常用于动物的有“匹、羽”等,“匹”一般用于体型小的哺乳动物;“羽”一般多用于飞禽动物,如“鸡,鸭,鹅”以及各种鸟类。
常用于建筑的量词有“宇、轩、栋”等。
一般认为凡没有特定量词的事物,都可以用“个”,“个”是现代日语中实用范围最广泛的一个量词,尤其是在口语当中,它的用法非常灵活。
3、集体量词。
所谓集体量词,是指表示集体事物或人的多数的量词。
根据计量对象的特点,集体量词又可以分为定量两种。
常用的定量集体量词有“对、组、足、双”等。
常用不定量集体量词有“山、東、班”等。
“班”多指有组织的人群,人数不固定,有的 20人,有的人不等;“山”用于计量成堆的东西。
二、汉日量词的差异汉日量词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比如汉日量词不仅能够准确地表现和区分事物与活动的特征,而且还有鲜明的语法特点和明显的修饰作用。
每一个量词都有表量的功能,根据场合有时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量,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和物体运动的单位量。
而且汉日量词都可与数词自由组合,量词与数词组合,是量词的内在要求。
除了以上几个共同的特点外,汉日量词还有几个比较明显的不同点。
2.1量词的独立性差异1、汉语量词可以独立使用而日语量词不能独立使用,必须伴随数词。
1)他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个月亮。
(彼が井戸の中をみると、月があった。
)2)叔叔,你坐一会儿,我去给您倒杯茶。
(おじさん、どうぞおかけください。
お茶をいれてきます。
)上例 1)、2)中的“个”和“杯”是省略了数词“一”后的形式。
因为汉语量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有时可以去前面的数词。
但是这种省略了数词“一”的用法只限于数量词组做定语修饰宾语的情况。
3)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おじいさんは切った気を旦那の家に運んできた。
皆はそれを飾り始めた。
)例 3)直接同指示代词“这、那”相结合的用法。
几乎所有的汉语量词都可以直接同指示代词“这、那、哪”相结合。
日语的量词不能直接用于指示代词“この(这)、その(那)、あの(那)、どの(哪)”后面。
有些临时量词如“箱(箱子)、皿(碟子)、枝(树枝)、段落(段落)”等前面有时虽然可以直接连接“この、その、あの、どの”,但此时的箱(箱子)、皿(碟子)、枝(树枝)、段落(段落)”等已失去了一般量词的意义,而是有独立性的名词。
2、汉语数量词组之间可插入修饰成分4)我们看见商人来了一大包货物,走下小艇,匆匆地去做生意。
(私たちは商人が大きな貨物を持ってボートを降りて忙しそうに行くのを見かけた。
)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某些量词同数词相分离,直接被“大、小、长”等形容词所修饰。
日语的量词同数词接合紧密,不可分割,中间不允许插入其他成分。
2.2量词的使用范围差异日语中常常几个至十几个名词可以共用一个量词,而在汉语中通常要分别适用不同的量词。
5)并且,穿了三件毛衣,外加三条围巾,三副手套。
(その上、セーターを三枚着て、マフラーを三枚、手袋も三枚。
)6)那位妇女手里紧紧握着一张报纸。
(婦人はその手に一枚の新聞をしっかり握りしめていた。
)7)山田落座在木树旁边,突然一片枫叶由空中落下来。
(山田は木の近くに腰をおろした、ふと一枚のもみじの葉っぱが空から舞い降りてきました。
)日语的量词“枚”能够用在薄而平的物体,如:“纸张、盘子、板条、衣服等、使用范围很宽。
上述例句中日语只用了一个量词“枚”,可是汉语却分别使用了“件、条、副、张、片”等五个量词。
诚然,这种情况不只是“枚”一个,其他的还有“つ、匹、本、頭”等等。
特别是与日语量词“つ”相对应汉语可分别使用“个、封、首、把、件、句、副、盏、枚、滴、座、只、声、场、岁、片、幕、部”等至少十八个以上的量词。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丰富的汉语词汇的大量而广泛的应用分不开的。
2.3量词重叠的使用差异汉语和日语都是叠词很多的语言,叠词语言生动、使用方便,即可以形象地描述事物和行为的特征,又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色彩,还可以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使语言更富于感染力。
汉语量词重叠运用非常广泛,主要构成形式有两种:ABAB 式,例如“一块一块”“一步一步”等;ABB 式,例如“一个个”“一步步”等。
另外,还有单用量词重叠的形式,例如“个个”“张张”等,这种重叠形式比较多。
汉语数量重叠式 ABAB 式和ABB 式,表示统指,是“每一个”之意。
例如:8)我知道,这泪雨中的每一滴,都不是普遍的泪,一颗一颗,都是万金难买的友谊的珍珠!9)但这么多人物,千姿百态,一个个都是活泼生动、前拥后簇的。
ABAB 式和 ABB 式重叠,还可以表示分指。
用在名词前面表示逐个计量,有数量“多”含义;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轮番”“逐次”之意。
例如:10)所谓的路,就是用一块一块二尺见方的石板连接起来的阶梯11)于是,小贝汉廷一步步地追赶着,后来简直是奔跑起来了。
日语量词的重叠,主要形式和意义都与汉语 ABAB 式相似,例如“一粒一粒”“一步一步”等。
一般来说,表示人或物体单位的量词重叠,例如“一人一人”“一粒一粒”等多表示统指或分指,而表示动作单位的量词重叠,例如“一步一步”等,一般表“轮番”“逐次”之意。
12)これは悲しくも私たちの一人一人が肩の上に背負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不条理だ。
(可悲的是,虽然不合理,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承受着。
)13)ようようのことで雪の中から爪先をぬいて一歩一歩本道のほうへかえっていった。
(他在雪中用手指一点一点艰难地爬回了大道。
)例句中“一人一人”是汉语“每个人”的意思,表示统指;“一步一步”表示“一步接着一步”。
但日语中没有 ABB 式。
在日语中我们可以说“一枚一枚”“一字一字”等,但绝不说“一枚枚”“一字字”。
汉语单音节量词还有“BB”这种重叠形式。
20)条条大路通北京。
(どの道も北京に通じている。
)21)句句是实话。
(全部真実だ。
)2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葉っぱの間に白い花があっちこっち咲いている。
)这里,BB 同 ABAB 的形式在意思上完全一样,表示“全……”“都……”“无例外”等意思。
日语也没有 BB 这一形式。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偏误3.1因意义相近引起的误用例如:双、对、副、套有的学生用“双、对、套”作“眼镜”的量词,有的用“双、对、套”作“对联”的量词,有的用“套”作“筷子、箱子、电影、手套、照相机”的量词。
例如:一双眼镜一对眼镜一套眼镜一双对联一对对联一套对联一套筷子一套箱子一套电影一套手套一套照相机。
这是不符合汉语量词和名词搭配习惯的。
汉语中“对、双、副、套”这四个量词虽然都含有“成对、成双、配套”的意义,但它们是有分工的,与它们配合的名词也不尽相同。
“双”用于左右对称,并与肢体器官有关的或成对使用的东西,如“一双手、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两双鞋、一双手套”;“对”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配合的两个人、动物或事物。
例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一对手套一对耳环、一对眼睛”;“副”可用于配成对、配成组或配成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