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摘要】目的浅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3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其护理进行分析。
结果 130例脑卒患者中,有80例患者床上体位摆放不正确,50例患者体位变换错误。
结论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正确的体位的变换对脑卒中的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其护理有着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69-01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目前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脑卒中发病率较高。
目前,脑卒中的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临床工作的常规,而我国有关脑卒中康复治疗与现代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过早地增加肌力训练如:上肢的拉力、握力等训练;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应在早期开展,一旦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平稳就开始介入。
对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及早地、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文是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分析: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3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其护理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130例脑卒患者中,有80例患者床
上体位摆放不正确,50例患者体位变换错误。
2 分析
从我院130例脑卒中患者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在治疗后问题主要出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床上体位摆放、一方面是体位变换上,而80例床上体位摆放不正确当中,有65例患者年龄超过40岁,13例患者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剩余2例患者年龄低于30岁。
在50例患者体位变换错误中,有20例患者的年纪超过了40岁,只有少数30例患者的年纪低于40岁。
3 结果
从上文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跟年纪也有一定关系,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积极地介入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在康复治疗中,由于一般性的基础护理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康复医学的需要,为配合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相应的康复护理技术由此而生。
在对康复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技术的同时,应采取有利于康复治疗技术实施的护理技术,最大程度减轻残疾的发生及发生后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脑卒中患者不能以恢复肌力为标志,而应以运用各种技术打破痉挛模式,建立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为目的。
4 探讨
4.1 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成功的康复不仅取决于各种治疗,更取决于患者如何度过每天治疗之外的剩余时间。
甚至睡眠的姿势对
预后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患者长期以异常卧床的姿势睡眠,不仅增加肌肉张力,关节活动度也有可能受限,还会导致患者异常模式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今后的康复治疗。
另外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可能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因此患者体位必须正确并且定时变换,尤其是在急性期。
4.1.1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方,健侧在上方。
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动的背伸。
护士或治疗师站在患者的前面,将一只手放在患肩的肩胛骨下面,使肩胛骨前伸,这样可以减轻患侧上肢屈肌痉挛。
患侧下肢呈屈曲位,髋和膝都不应完全屈曲,髋屈曲不大于30°,膝屈曲应小于80°。
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支撑。
采取此卧位时应注意: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
4.1.2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方,患侧在上方,患侧上肢应放在胸前并由枕头支撑,肩关节屈曲约90°伴肩胛骨前伸,肘关节伸直。
患侧下肢向前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撑。
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呈内翻位。
采取此卧位时应注意肩胛带不能处于上提位,避免肩头触到耳朵。
患侧肩内旋、前臂旋前、肘应微屈曲,以避免上肢伸肌痉挛。
4.2 体位的变换其主要目的是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对躯干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包括床上翻身、移向床头法、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以及从床上到轮椅的转移。
4.2.1 床上翻身患者双手手指交叉握在一起,患侧拇指在上,
将患者双腿屈曲(护士可帮助扶助患腿),双足踩在床上。
用健手带动患手将上肢上举与躯干成90°,肘关节伸直。
伸直的双上肢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向翻身侧用力,同时双膝向同侧转成侧卧位。
然后回到仰卧位,用同样方法再翻向另一侧。
如果患者神志不清,一定要由别人帮助时,只要将双下肢屈曲,脚放在床上,将双膝转向一侧,即可轻松完成翻身。
这样既节省护士的劳动强度又让患者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注意:操作者应站在患者的翻身侧,以解除患者的害怕心理。
4.2.2 移向床头法采用澳大利亚提升法。
将患者的上身竖直,两位操作者分别位于患者两侧,面部与患者的朝向相反。
靠近患者一侧的手放在患者大腿下面,并相互抓握对方的手腕,操作者的肩位于患者肩的下方,并相互靠拢,然后操作者的膝关节伸直,将患者从床上提起,往床头方向移动患者。
操作者将他们另一只手放在床上支撑自己,以防扭伤自己的腰。
这种方法对患者而言既舒适又安全,并不会损伤患者的肩,同时避免了异常模式的出现。
4.2.3 教会患者床上自助性被动活动上肢自助性被动活动:患者双手手指交叉握在一起,患侧大拇指在上。
肘关节伸直,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上举,进行被动活动。
主要作用是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和变形的发生。
运动量以患者稍感疲劳为度。
活动范围在患者无痛的范围内。
注意双上肢由上举放下的过程中速度要慢,这样可以练习患侧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石瑞兰,安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西部医学,2009年02期.
[2] 徐晓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4期.
[3] 葛海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纵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