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社会的发展,人们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讨论越发激烈,世界各国对于这个问题都持谨慎态度。
其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声音。
有人支持安乐死的合法化;相反的另外一些人觉得安乐死侵犯生命权,不应该合法化。
在国内现行立法实践过程中,有的法院引用《刑法》第13条“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做出无罪判决;而有的法院则引用《刑法》第232条的规定,认定被告犯故意杀人罪,但在量刑时减轻处罚。
各地模式的不统一显然违背了“在相同情形中,所有的人都应当得到同样的对待”的治法原则,有必要通过立法做出统一规定。
总之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已迫在眉睫,建立一个有序的安乐死制度以及在立法上真正认可安乐死,是我国立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安乐死合法化我国现行法律我国立法SummeryWith today's global society's development, people discuss about euthanasia, world raged for this problem are cautious attitude which has appeared in two different sounds someone support legalized euthanasia; Instead some other people feel euthanasia violation of the right to life, should not legalized in domestic current legislation.In the domestic existing legislation practice process, some court cited the criminal law article 13 but obviously incidental harm the plot is, don't think that was a crime regulation, make the not guilty plea; And some court is quoted criminal law the 232 regulation, recognized the defendant committed intentional homicide, but when in sentencing mitigated punishment.All the apparent breach unified pattern in the same situation, all people should get the same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through legislation made unified regulations.Anyhow euthanasia in China is imminent, legalized create an orderly euthanasia system and in legislation approved euthanasia, is really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Keywords Euthanasia Legalization China's existing laws China's legislation目录第1章什么是安乐死 (1)第2章安乐死在国外的发展以及实施 (2)第3章对安乐死的评价 (3)3.1 国内反对安乐死的观点 (3)3.2 国内赞同安乐死的观点 (3)3.3 关于对安乐死的解释 (4)第4章我国安乐死的发展趋势 (6)4.1 完善我国安乐死制度的具体措施 (6)4.2 我国安乐死的发展 (6)参考文献 (8)第一章什么是安乐死安乐死是一种特殊的死亡形式,学术界至今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在我们目前比较普遍的认为“安乐死是换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式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的过程,它的目的是通过人工调节和控制,使死亡呈现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以避免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达到舒适或愉快,即改善死者濒临死亡时的自我感觉状态,维护死亡时的尊严。
”虽然对于安乐死的各种定义都有不同,但它们本质类似,安乐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患者必须是患有不治之症,在现代医学最先进的治疗条件下已无法医治,患者的生命难以挽救的。
第二,必须是患者不堪忍受疾病折磨的痛苦或者其亲属不忍看到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而真诚地向医务工作者提出请求,委托采取某种无痛苦死亡措施的。
第三,对患者实施无痛苦死亡行为的人,只能是受委托的正式医生,而非其他任何人。
第二章安乐死在国外的发展以及实施事实上安乐死,在国外的发展已经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历史。
1906年美国俄亥俄洲诞生了第一个安乐死法案。
荷兰是唯一一个使安乐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比利时是继荷兰在之后第二个使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同时瑞典、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特殊情况下认可被动安乐死,诞生实施条件十分严格,且一般只有通过司法程序裁决才具有合法性。
实际上各国对被动安乐死的意见基本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主动安乐死,虽然许多国家还没有立法,但在实践中表明他们是接受和赞成主动安乐死的。
从国外多年的实践来看,安乐死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积极或主动的安乐死。
即在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或其亲属的主动请求下,医生接受委托,对病人注射致命的药剂,使其提前结束生命。
第二,消极的或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患不治之病的病人,经病人或者亲属主动向医务工作者提出请求,医务人员可以不再采取延缓患者生命的治疗措施,包括取消各种赖以维持生命的医疗器械,使其自行结束生命。
第三,被帮助自杀的安乐死。
即在他人帮助下实施的自杀,一般特指那些自愿早日结束生命的四肢瘫痪病人,医生或者亲友可以向患者提供致命的药剂,让其安静地结束生命。
第三章对于安乐死的评价3.1 国内反对安乐死的观点在国内,部分人对于安乐死采取反对的态度。
原因在于安乐死虽然并不违背人道主义原则,但是它违反了我国现行立法关于侵权责任法中生命权的内容——公民享有的生命安全不被非法剥夺、危害的权利。
任何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权,即便得到了他人同意也不能。
否则此类侵权行为具备我国刑法上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利,“受嘱托杀人”的构成要件,是一种违法行为,理应受到制裁。
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还是对安乐死保持反对的态度,下面举两个例子来看:1986年,中国首例“安乐死”案件——“王明成案”引发人们对于安乐死的热议。
1986年6月23日,王明成的母亲夏素文因肝硬变腹水昏迷,院方表示已回天乏力。
6月27日,夏素文病情加重,表示痛苦烦躁,想寻求死亡。
28日晨昏迷不醒,王明成和妹妹找到主治医生蒲连升,一再请求对母亲实施安乐死,蒲连升开了100毫克复发冬眠灵处方,注明“家属要求安乐死”、在注射冬眠灵后,夏素文于次日凌晨5时死亡。
陕西省汉中市公安局对此案立案侦查,于同年 9月以故意杀人罪将蒲连升、王明成逮捕,汉中市人民检察院于1988年2月向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批复陕西省高院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重庆商报》报道:“年近80岁的曾婆婆因瘫痪在床,不想连累后人,于是想到自杀。
邻居宋万元老汉起了同情心,帮她买回了农药,结果曾婆婆服用药物自杀身亡。
记者从开县法院获悉,送万元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近日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知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和司法机关在遇到类似安乐死案件时还是采取“有罪”的审判方式。
依据现行的法律来看构成犯罪是没有疑问的,法律规定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他人夺生命权,包括自己在内。
所以,即使是应本人要求,帮助他人实施安乐死同样是犯罪。
无论是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还是侵犯个人的生命权都是对安乐死的一种否定。
3.2 国内中赞同安乐死的观点撇开反对的呼声以及现行立法的含糊规定,剩下的一部分人支持安乐死的合法化。
原因在于首先安乐死并不危害社会,也不会对社会产生错误的影响;其次,它虽然在形式上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安乐死是在患者极度痛苦的情况下结束其生命的医疗行为,而医疗行为属于正当的业务行为,具有阻却其违法性的性质,顾不构成违法行为。
相反还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降低部分人的社会压力和精神痛苦。
其实我们仍然可以从上一节的两个案例来看,案例中因为帮助他人实施安乐死而获刑或者蒙受冤屈的两个人其实并没有主观犯罪的恶意,只是在死者痛苦不堪的哀求下产生的怜悯之心才帮助其安乐死。
回到现实层面上来讲,帮助安乐死是否应该问罪,确实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对于国外对于安乐死合法化的进程,我国现行立法也应该考虑加快安乐死合法化的步伐,让生命能更有尊严的处理死亡的问题。
从现如今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角度出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需要各方面的相互协调。
安乐死的非犯罪化可以使“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幸福的、有尊严的离开。
而相反,如果没有安乐死,那么那些“病人”会选择其他的途径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例如:自杀),这无疑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秩序的稳步发展。
因此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必要的。
3.3 关于对安乐死的理解可能由于传统的道德、医学、伦理观念上来看很多人不能认同安乐死这一概念,但我认为安乐死的合法化应该得到立法的支持。
无论是从道德层面来说,还是刑法中关于故意杀人构成要件与安乐死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因在于:首先,从医学和社会层面讲。
对于一个身患晚期绝症、已经回生无术的并仍来说,死亡时必然的,采用大量药物和其它抢救措施,只能是暂时的延缓死亡时间。
这种延缓不仅仅是已无任何意义,相反,延长的则是病人的痛苦,更是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负担的加重。
有的为此债台高筑,最后的结果是人财两空。
面对这种情况的病人,安乐死则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它可以减少于可挽救的危重病的痛苦,减少医务人员的家属的负担,此时对患者实施安乐死的目的,不是结束正常的生命,只是使正在进行的死亡过程的加快。
这种死亡不是死者不幸,而恰恰是死者和亲人的一种解脱。
因此,这种行为非但没有危害社会,恰恰相反,而是为社会减轻了负担,有益于社会,也是人类的伦理道德上的进步。
所以应该说,安乐死行为是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