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结构砌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整改措施

二次结构砌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整改措施

1编制依据1.1合同1.2地质勘查报告1.3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图集1.4主要法律、法规及规定1.5机电安装类规范、规程及图集1.6安全文明类规范、规程及图集1.7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文件及企业技术标准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编号:SBC·3·QESMS-2011,版本号:C。

2工程概况2.1总体简介2.2建筑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经开区,包括3栋双层物流周转库、1栋动力中心、1栋宿舍楼、1栋配套用房、1栋门卫室、2个自行车棚。

11#双层物流周转库:11#仓库为地上2层(局部4层,无地下结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门式刚架。

总建筑面积37909.07㎡,建筑基底面积18091.80㎡。

长219m,宽82.8m,轴跨11.5m,10.05m,6m。

建筑高度24.7m。

本工程为物流建筑,其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12#双层物流周转库:12#仓库为地上2层(局部4层,无地下结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门式刚架。

总建筑面积36337.85㎡,建筑基底面积17139.60㎡。

长207m,宽82.8m,轴跨11.5m、10.05m、6m。

建筑高度24.7m。

本工程为物流建筑,其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13#双层物流周转库:13#仓库为地上2层(局部4层,无地下结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门式刚架。

总建筑面积36195.11㎡,建筑基底面积17139.60㎡。

长207m,宽82.8m,轴跨11.5m,6m。

建筑高度24.7m。

本工程为物流建筑,其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宿舍楼:宿舍楼地上5层(无地下结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6262.66㎡,建筑基底面积1247.62㎡。

建筑高度22m。

本工程为宿舍楼,其耐火等级为二级。

屋面采用C30细石防水混凝土+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

动力中心:动力中心地上3层(无地下结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1327.88㎡,建筑基底面积805.20㎡。

建筑高度5.5m。

本工程为动力中心,其耐火等级为二级。

屋面采用C30细石防水混凝土+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

配套楼:配套楼地上1层(无地下结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4309.07㎡,建筑基底面积1783.50㎡。

建筑高度14.6m。

本工程为配套楼,其耐火等级为二级。

屋面采用C30细石防水混凝土+挤塑聚苯板保温层,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

C15#门卫及自行车棚:C15#门卫建筑面积为33.48㎡,自行车棚1建筑面积为112㎡,自行车棚2建筑面积为470㎡。

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耐火等级为二级。

屋面采用C20细石防水混凝土+挤塑聚苯板保温,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2.3结构概况11#、12#、13#双层物流双层周转库:11#、12#、13#物流双层周转库结构形式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桩承台基础。

桩为预应力管桩,桩径500mm。

抗震等级四级。

混凝土框架柱截面有500×500mm、750×750mm等。

屋面钢梁截面有Z300×80×20×2.5、Z300×80×20×2.75、Z300×80×20×3.0等。

仓库配套用房、动力中心、宿舍楼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采用桩承台基础。

桩为预应力管桩,桩径500mm,桩长24~28m。

抗震等级四级。

混凝土框架柱截面有500×500mm、500×600mm等。

C15#门卫及自行车棚:门卫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耐火等级为二级。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框架柱截面为350×350mm,框架梁截面为200×650mm。

抗震等级四级。

2.4设备安装概况本工程机电安装包括建筑给排水专业安装、暖通空调专业安装、建筑电气专业安装、弱电专业安装等。

2.4.1给排水工程1)生活给水系统1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2层及以上采用变频泵组加压供水,泵房设置在配套用房一层设备区。

2)室内排水系统仓库卫生间污水与洗涤废水采用合流制,排至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室外污水管网。

配套辅助用房卫生间污水与洗涤废水采用分流制。

屋面采用重力雨水系统,按10年重现期设计。

3)室内生活热水系统配套辅助用房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加热供热水。

2.4.2暖通工程1)通风系统本工程设有机械进风、机械排风系统以满足建筑物平时对于空气品质及风平衡的要求。

2)防排烟系统仓库为丙类库房,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均设计机械排烟。

3)空调系统管理用房以及餐厅设计变冷媒流量多联空调系统。

二~四层宿舍区域,预留分体空调系统。

2.4.3电气工程1)强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

2)弱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周界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

2.5工程特点、重点及难点2.5.1、11#、12#、13#物流仓储库首层层高10.8m,超过8m,属于高大支模。

1)进场后尽快熟悉图纸,编制针对性的高大模板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总工签字审批。

2)与社会专家联系,组织方案论证。

3)现场施工前,由项目技术人员对现场生产、安全、施工队进行详细的交底。

4)架体搭设过程加强监管,合理设置变形观测,随时监控架体的安全。

2.5.2、质量方面将按照创优标准要求进行施工,要求在全过程施工管理中对总承包单位的创优策划能力、质量隐患预判断的能力、质量过程管控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在精耕细作的质量要求下,如何按照业主提出的要求完成施工进度节点,合理避让冬雨季施工等不利因素,是项目施工组织的要求。

1)结合工程特点并根据以往同类工程创优过程的经验,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创优计划,以过程精品确保精品工程。

委派质量总监常驻项目,代表企业对本工程的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负责。

2)本工程将按楼栋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施工区,通过分区分块的质量管理,强化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针对同类工程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设立若干质量控制点,防止质量通病的出现。

加强过程控制,严格质量控制。

3)本工程楼地面为耐磨地面,耐磨地面的施工质量要求按照3mm/2m的平整度指标控制,整体地面施工后进行成品保护。

4)高架库对地面承载要求高,地基处理工艺及效果要求严。

2.5.3、项目组织管理本工程占地面积超11万㎡,总建筑面积123114.34㎡,多个施工区域同时施工,项目部需结合楼层高度不高但层高相对较高、单层面积较大的特点,合理组织劳务队伍,同时加强现场的组织管理,加大劳动力的投入。

(详见第四章)1)拟派驻本项目的管理团队在专业素质上均选派本公司优秀的工程师,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有参与管理超大项目的管理经验,具备外部协调、内部协调的意识能力。

对深化设计团队进行着重考虑,对结构、装修、机电以及各专业分包对接接口等诸多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深化设计。

2)项目管理需要进行内部外部工作流程的强化。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各个部门以及多家参建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3)本工程预计高峰期劳动力投入约在800人左右,施工项目中劳务管理工作是落实一切管理目标的基础,充足稳定的劳动力队伍,在现阶段劳动力流动性大、劳动力工资上涨较快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2.5.4、施工现场平面组织根据现场的基本情况合理规划工人住宿、场内循环道路、各种材料堆放场地的条件,并充分考虑周边现状,以及现场的施工道路、临水临电及临时设施进行周密布置,形成闭合循环通道,灵活的组织现场平面运输道路;尤其是进入结构施工、机电安装、外檐施工、装修施工、室外配套施工等多项交叉作业时,现场平面、交通组织更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1)根据结构特点和平面设计,共布设8台塔吊以满足施工需要,施工现场道路的混凝土硬化工作,同时做好建筑物四周明沟排水布置。

2)C14动力中心、B5配套楼、B6宿舍楼主体结构封顶后,根据实际进度情况,及时插入进行升降装置安装,为砌筑材料提供运输条件,并担负起装修施工的垂直运输工作。

3)室外市政铺装施工前尽早完成外架拆除及外檐的装修工作,减少交叉施工,增加交叉施工造成垂直运输成本的增加,同时制约现场整体施工进度。

3设计组织3.1设计指导思想及特点3.1.1设计指导思想1)功能布局合理,交通组织有序。

园区规划应妥善处理好生产产业车辆的出入流线,保证人流和物流不交叉,使基地内的交通系统合理、通达、安全、可靠。

单体设计应结合电商物流运营的流程与需求,合理安排仓库及配套楼的使用功能,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与空间布局,满足日常产业周转使用的要求并赋予其一定的灵活性。

2) 符合现代电子商务及物流发展需要规划设计及建设应立足现代电子商务的特点,适应新型电子商务及物流业发展需求,实现以数据为驱动背景下的新型物流园区。

园区建筑立面设计运用现代简洁的手法,打破传统产业园区的单调形象,产业仓库的管理单元可做局部特殊处理,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特质的同时,满足管理区采光功能需求。

配套服务区还应体现电子商务特点和菜鸟网络的企业形象。

3) 注重经济性与人文关怀。

园区设计与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经济、适用等因素,追求经济与使用功能之间的高效匹配。

总平面布局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物流园区内员工的各种需求,通过设置不同功能属性的基础设施来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

3.1.2设计特点1) 园区交通组织特点物流园区内货运交通流线应组织有序。

货车路网结构布置应避免主要货运道路穿越装卸区,以及主要货运道路转弯处出现装卸位,宜采用环形路网和鱼骨形路网以及二者结合的方式。

货车出入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设置在正对仓配区道路位置处,货车出入口处不应出现S型弯以及U型弯,以提高交通效率。

在用地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货车出入口无法设置在正对仓配区道路位置处,则应将货车出入口设置在入口广场具备缓冲条件的位置处以保证具备转弯缓冲条件。

仓配区内尽可能通过管理和道路标识组织单向交通,减少车流冲突,同时确保基地交通运行的有序可靠,必要时方可采用双向交通。

仓配区小车数量较少,因此不单独布置小车道路,小车流线与货车流线合并。

物流区不宜单独设置小车出入口,可与货车出入口共用。

物流区内小车停车位布置在装卸区两端边缘处。

配套区应设置单独小车出入口,配套区停车位有条件的情况下宜布置在配套楼的非服务面,且为了方便满足城市商业需求,宜同时临路布置停车位。

园区人行流线应保证行人安全及尽量减少与车行的交叉。

应考虑步行最短的原则,避免不合理的绕远。

仓配区内设1.2-2米宽人行道路,宜单侧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