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逻辑联结词(一)
教学目标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理解复合命题的结构. 教学重点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及复合命题的构成.
教学难点
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歌德是 18 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文艺批评家“狭路相逢”。
这位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局面,但见歌德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个没趣。
在这个故事里,批评家用他的语言和行动表明了这样几句语句:
(1)我不给傻子让路(2)你歌德是傻子(3)我不给你让路。
歌德用语言和行动反击:
(1)我给傻子让路(2)你批评家是傻子(3)我给你让路。
二、复习引入:
命题的概念: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例如:①12>5②3是15 的约数③0.5是整数
①②是真命题,③是假命题
反例:④3是 15 的约数吗?⑤ x>8 都不是命题。
注:不涉及真假和无法判断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
又如:
“这是一棵大树”;“x<2”.都不能叫命题.由于“大树”没有界定,就不能判断“这是一棵大树”的真假.由于 x 是未知数,也不能判断“x<2”是否成立.
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注意:
①初中教材中命题的定义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这里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②判断命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判断其真假,即能不能判断其是否成立;不能
判断真假的语句,就不是命题.
③与命题相关的概念是开语句例如,x<2,x-5=3,(x+y)(x-y)=0.这些语句中含有变量 x 或y,在没有给定这些变量的值之前,无法确定语句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有的逻辑书也称之为条件命题).
问 2: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命题,则与前面的命题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6)0.5 为非整数;
(7)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8)10 可以被 2 或 5 整除.
三、讲解新课:
1.逻辑连接词
例⑥ 10可以被2 或5 整除;(10 可以被2 整除或10 可以被5 整除)
⑦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⑧ 0.5 为非整数 .( 非“0.5 是整数”)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其实,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过.
例如:
或:不等式x 2-x-6>0 的解集:{ x | x<-2 或 x>3 }.
且:不等式x 2-x-6<0 的解集:{ x | -2< x<3 } 即 { x | x>-2 且x<3 }.
2.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
我们通常小写的拉丁字母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p 或q,记作p∨q ;p 且q,记作p∧q;非p(命题的否定),记作⌝p 注意 1:数学中的“或”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或”的区别,“或”这个逻辑联结词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不可兼有”,即“a 或 b”是指 a,b 中的某一个,但不是两者.日常生活中有时采用这一解释.例如“你去或我去”,人们在理解上不会认为有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又如:“苹果是长在树上或长在土里”这一命题,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真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这句话是不妥的.
二是“可兼有”,即“a或 b”是指 a,b 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例如“x∈A 或 x∈B”,是指 x 可能属于 A 但不属于 B(这里的“但”等价于“且”),x 也可能不属于 A 但属于 B,x 还可能既属于 A 又属于 B(即x∈A∩B);又如在“p真或q
2 真”中,可能只有 p 真,也可能只有 q 真,还可能 p,q 都为真.数学书中一般采用这种解释,运用数学语言和解数学题时,都要遵守这一点.还要注意“可兼有” 并不意味“一定兼有”.
“p 且 q ”是指 p,q 中的两者.例如,“x ∈A 且 x ∈B ”,是指 x 属于 A ,同时 x 也属于 B (即 x ∈A B ).
“非 p ”是指 p 的否定,即不是 p. 例如,p 是“x ∈A ”,则“非 p ”表示 x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即 x ∈ C U A ).
注意 2:
(1)“p 或 q ”、“p 且 q”的两种复合命题中的 p 和 q 可以是毫无关系的两个简单命题.
(2)“非 p”这种复合命题又叫命题的否定;是对原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否定; 例 1(课本第 26 页例 1)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 24 既是 8 的倍数,也是 6 的被数;
(2)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3)平行线不相交.
解:(1)这个命题是 p 且 q 的形式,
其中 p :24 是 8 的倍数,q :24 是 6 的倍数.
(2)这个命题是 p 或 q 的形式,
其中 p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 :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3)这个命题是非 p 的形式,
其中 p :平行线相交.
1. 命题“方程 x 2=2 的解是 x =± 是(B) A .简单命题 B .含“或”的复合命题
C .含“且”的复合命题
D .含“非”的复合命题
2.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
(1) x∈A∪B,则 x∈A 或 x∈B;
(2) x∈A∩B,则 x∈A 且_ x∈B;
(3)a 、b∈R ,a >0 且 b >0, 则 ab >0. 3.把下列写法改写成复合命题“p 或 q ”“p 且 q”或“非 p”的形式:
⎩
⎧x = 1
(1)(a -2)(a+2)=0;(2) ⎨ y = 2 ;(3)a >b≥0. 解:(1)p :a -2=0 或 q :a+2=0;
(2)p :x=1 且 q: y=2 ;
(3) p :a >b 且 q :b ≥0.
4.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们的简单命题:
(1)8≥7;(2)2 是偶数且 2 是质数;(3)不是整数; 解:(1)是“ p 或q ”形式, p : 8 > 7 , q :8=7;
(2) 是“ p 且q ”形式, p :2 是偶数, q :2 是质数;
(3) 是“ 非p ”形式, p :是整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
1
.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2
. 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3
. 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4
. 逻辑符号: “或”的符号是“∨”,“P 或 q”记作“P ∨q”; “且”的符号是“∧”,“P 且 q”记作“P∧q”; “非”的符号是“┑”,“非 P”记作
“┑P”. 5.否命题的关键词的否定.
六、作业布置:课本 P29 习题 1.6 : 1、2 题 §1.6 逻辑联结词(一)
一、逻辑连接词 例 1: 举例:
二、简单命题与复合 …… 巩固练习题;
命题 补充一些常见关键词的 作业的布置:
三、复合命题的构成 否定:
形式及逻辑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