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数学)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第1题 (单选题)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是( C )。
(2.5分)A.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教学实践B.本题答案中所给出的其它3个选项都不对C.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论和实践D.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论研究第2题 (单选题)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2.5分) A.形成性练习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B.结构化观察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C.总结性测验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D.在教学评价中无需使用态度量表第3题 (单选题)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
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B )。
(2.5分) A.它是一种定量评价B.它是诊断性评价C.它是总结性评价D.它是一种绝对评价第4题 (单选题)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C )。
(2.5分)A.加涅B.布鲁纳C.布卢姆D.奥苏贝尔第5题 (单选题)"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D )。
(2.5分)A.建构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第6题 (单选题)根据您对教育技术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下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5分)A.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B.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C.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D.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7题 (单选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B )。
(2.5分)A.学生的"学"B.教师的"主导"作用C."学教并重"D.自主学习设计第8题 (单选题)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标准参照测验",由于它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评价"基准",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往往形成( A )。
(2.5分) A.本题所给的其他选项都不对B.均匀分布C.双峰分布D.标准正态分布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本主题为人教课标必修5第二章——“数列”中关于阅读与思考的内容的“斐波那契数列”,教学时间为1课时。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如下:【教学内容】斐波那契数列【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教案设计(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进行“斐波那契数列”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一份教案,请结合教案回答其中相应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概述本主题是在已有数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斐波那契数列的发展历史、实际生活中的斐波那契数列,以及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些特性。
斐波那契数列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本身也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第9题 (单选题)对于"斐波那契数列的发展历史"的知识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维度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A )。
(4 分)A.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发展历史B.评价斐波那契数列发展历史的应用价值C.领悟斐波那契数列发展历史的社会意义D.通过斐波那契数列发展历史的学习,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数列、等差、等比数列的知识。
能在具体的情境问题中,发现数列中特殊的关系(等差或等比关系),能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但应用意识,因此需要一定的指导。
第10题 (单选题)为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机能力是( D )。
(4 分) A.能熟练运用程序开发知识进行编程,解决相关问题B.能熟练运用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C.能熟练开发专题网站,展示小组作品D.能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源,并能获取并简单加工处理相关资源,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主要采用网络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复习数列相关知识,然后逐步探究斐波那契数列的历史、应用和特征。
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对于学生探究结论给予相应评价。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2.相关网络资源;3.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器;4.网络型多媒体教室。
第11题 (单选题)根据教学策略设计,为很好地完成本次教学活动,教学中对网络环境的基本要求是( B )。
(4 分)A.仅教师机要求连互联网B.教师机和学生机都要求连互联网C.仅学生机要求连互联网D.教师机和学生机都不需要连通网络六、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由学生计算,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如果一对兔子每月能生1对小兔子(一雄一雌),而每对小兔子在它出生后的第三个月里,又能生1对小兔子。
假定在不发生死亡的情况下,由1对出生的小兔子开始,50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提示:每月底兔子对数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50个月后是12586269025 对。
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或许大自然懂得数学,树木的分杈、花瓣的数量、种子的排列、鹦鹉螺的螺旋线……都遵循这个数列。
你能写出以后的项吗?设计意图:通过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思考,对斐波那契数列有感性认识。
(二)数列知识①复习数列的起源②复习数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快速梳理数列的基本知识:✧数列的一般形式:,简记为。
✧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图像法;(3)通项公式法。
✧数列的分类:项数有限无限:项数的随序号的变化情况:✧数列通项公式:;主要方法:✓观察数列的特点,寻找项数与对应序号的关系。
✓化归法(将数列变形,使原数列的倒数或与某同一常数的和成等差或等比数列)。
✓逐差全加(对于后一项与前一项差中含有未知数的数列)。
例如:数列中,,求。
✓逐商全乘法(对于后一项与前一项商中含有未知数的数列)。
例如:数列,,求。
✓正负相间:利用或。
✓隔项有零:利用或。
✧数列求和的主要方法✓利用等差或等比的求和公式。
✓利用通项列项求和。
✓错项相减法:适用于通项为等比和等差通项之积形式的数列求和。
✓倒序相加法:例如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配对法:适合某些正负相间型的数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数列的基本知识,便于将知识系统化,能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灵活应用数列解决相应问题。
第12题 (单选题)在教学导入阶段,让学生回顾数列的基本知识的主要目的是( B )。
(4 分) A.检查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B.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探究"斐波那契数列"知识内容的方法C.为尝试应用创新教学模式D.教学的导入阶段必须复习旧知识③让学生回顾数列与函数的关系④特殊数列设计意图:对比中学中重要的两个特殊数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加深对这两种数列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系统比较能更好地理解。
(三)斐波那契数列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指导适当分工,布置探究任务。
教师适当地加以介绍,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斐波那契数列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讨论。
设计意图:了解斐波那契的历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四)斐波那契数列特性小组探究、归纳总结结论,参照提示,对于能力较强的小组可以进一步探究其它性质。
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加以评价。
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233,……①通项公式观察斐波那契数列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其前两项的和,即若用表示第n项,则有。
通过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算出任意项,不过,当n 很大时,推算是很费事的,我们必须找到更为科学的计算方法。
你能否寻找到通项公式,借助网络资源,能否给予证明?提示:1730年法国数学家棣莫弗给出其通项表达式,19世纪初另一位法国数学家比内首先证明这一表达式,现在称为之为比内公式。
可以利用归纳法证明。
网络资源:求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②项间关系学生根据下列问题分组探究并写下探究的结果,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继续探究其他性质。
同时教师提供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器的网页。
斐波那契数列有许多奇妙的性质,下面一起研究部分性质:问题:观察相邻两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项互素,()✧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第3项、第6项、第9项、第12项、……的数字,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能够被2 整除.第4项、第8项、第12项,能够被3 整除.第5项、第10 项、……的数字,能够被5 整除.你还能发现哪些类似的规律?✧如果你把前五加起来再加1,结果会等于第七项;如果把前六项加起来,再加1,就会得出第八项.那么前n 项加起来再加1,会不会等于第n + 2 项呢?提示:1 + 1 +2 +3 + 5 + 1 = 131 + 1 +2 +3 + 5 + 8 + 1 = 21由于每一项都是其前两项的和,所以✧如果我们分别对偶数项与奇数项做加法运算的话,情形又如何呢?1 +2 + 5 = 81 +2 + 5 + 13 = 211 + 1 + 3 + 8 = 131 + 1 + 3 + 8 + 21 = 34提示: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的结果:你能否给出证明?✧不可思议的是,如果我们把第三项的平方加上第四项的平方会得到第七项。
22 + 32 = 4 + 9 = 1332 + 52 = 9 + 25 = 3482 + 132 = 64 + 169 = 233试试看其它的情形.是不是都成立呢?✧更不可思议的是,你能想象到吗,斐波那契数列与杨辉三角居然有联系?提示:动手做一下:把斐波那契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的每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一个新的数列,并画出图像,分析新数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