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导考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五章诗词

2015年导考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第五章诗词

第五章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判断题0.5分/题题型:一、对应朝代、诗文中出现的人物和景点、作者二、诗句翻译、作者思想表达三、题目、作者和诗句的对应四、出现错别字单选题0.5分/题题型:一、作者二、注释三、上下句多选题1分/题描写西湖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言有尽而情无穷,成为深受人喜爱的千古名句)白居易(唐),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陕西人。

曾任杭州、苏州刺史。

其诗通俗易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此诗作于作者卸任杭州刺史前夕。

“一半勾留”其一是对西湖的童年情节,其二是白居易对做官自有看法,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江南好(晚年在洛阳所作)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蓝,一种蓼科植物)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描写钱塘江景色)这是一首小令。

用到设问语气的肯定句,充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眷恋之情。

诗人对杭州非常熟悉,写过:荷花、柳树、西湖、钱塘潮、稻田等诗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园林造景中天景)杨万里(宋),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

“南宋四家”(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杭州孤山西湖三潭映月联程云俶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三径:古时指归隐的田园)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红尘:佛、道等称人世为红尘)房山:指山墙,这里借代为书房和僧舍。

上联描写此处的景物风光,下联所写为作者感受。

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袁宏道(明),湖北公安县人。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

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绿烟:指西湖边如烟的柳树。

红雾:指西湖边如云的桃花午:地支的第七位(11点-下午1点)、未:地支的第八位(下午1点-下午3点)、申:地支的第九位(下午3点-下午5点)本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描绘了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的春日盛景,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白雨:白亮的雨点,说明雨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如天:雨过天晴,水天一色)苏轼(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文学家。

曾任杭州通判、知府。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书法“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家”。

(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湖”由来)杭州孤山西湖湖心亭联郑烨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度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此联最大的特点就是巧妙地化用了苏轼的诗文。

上联是来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下联来自《后赤壁赋》。

联中“西子”与“东坡”,“雨奇晴好”与“月白风清”皆为妙对。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绍兴人。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更定:起更以,。

更,晚上八点左右击鼓报告初更开始,叫更定或定惟:同“唯”,只有本文堪称张岱也是晚明诗化小品文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联彭玉麟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孤负:即辜负,对不起)彭玉麟(清),湖南人,喜欢画梅和吟诗作联。

白萍: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叶浮水上,花白色。

上联为日景,描绘了西湖秋色图。

下联为夜景题临安邸林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讽喻诗中的杰作)邸:旅舍。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旅店墙壁上的政治讽刺诗。

针对黑暗现实而作的,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是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把人们吹得如痴如醉。

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反复辞格)亭名取自苏轼诗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回文读法: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单字读法:水山处明秀,晴雨时好奇。

反复辞格: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

西湖西泠印社联吴昌硕印岂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领壁,一耕夫来自田间。

吴昌硕,安吉人。

中国篆刻家、书画家。

工书法,擅写石鼓文,为“海上画家”代表人物。

曾任西泠印社社长。

此联是1917年吴昌硕与上海所撰。

上联触及了印学及开创浙派源流的轮廓。

这段文字使大家领会到他不仅谦逊,而且重德敬业,砥砺学行,决不甘心做一个空头的艺术家。

浙派: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由乾隆时杭州人丁敬开创。

西冷桥慕才亭联茅盾湖山此地曾埋玉;(玉:指苏小小)风月其人可铸金。

(铸金:典故来自吴越王为范蠡铸的像)茅盾,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上联说秀丽的西湖边曾埋着苏小小这样如玉的骨骸。

下联说如花似玉的美人可以铸金像万世流芳月下雷锋徐志摩深深地黑夜,依依的塔影。

(塔影即雷峰塔)徐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923年中秋与胡适同游西湖。

此诗刚好写在雷峰塔倒塌的前一年。

1925年9月在雷峰塔倒掉的第二年又写了另一首《再不见雷峰塔》。

灵隐寺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古今诗话》认为此句为骆宾王代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常有似豆的颗粒飘落)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石桥:石梁,位于天台山中方广寺前。

)宋之问(唐),字延清,山西人。

诗与沈佺期齐名,时号“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鹫岭:原指印度灵鹫山,此借指灵隐的飞来峰。

天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

岧峣(tiao yao):形容山高。

“石梁飞瀑”为天台八景之一杭州灵隐寺联赵孟頫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龙涧:冷泉。

海气:指海风。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鹫峰:飞来峰。

桂月:月桂峰。

湖光,指西湖)白居易《冷泉亭记》中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冷泉亭记白居易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连用四个“可”字,说明冷泉亭景色之宜人。

)本文作于长庆三年(823年)秋杭州刺史任上。

寄情山水之外所流露出的佛道之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遭贬时的郁闷之情。

杭州飞来峰冷泉亭联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丛何处飞来?(此联上、下联均用设问句,紧扣冷泉和飞来峰。

)清代学者俞樾答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杭州九溪十八涧联俞樾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此联为叠字联。

)俞樾(清),字荫甫,德清人。

晚年讲学于杭州诂经精舍。

有《春在堂全书》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其极高。

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北宋),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人。

有《临川集》。

曾两度为相,实行变法。

晚年退居金陵(南京)。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闻说鸡鸣见日升:《后汉志泰山记》“东南岩名曰日观,言鸡初鸣时见日出。

”浮云:暗喻奸佞小人。

汉陆贾《新语》“奸臣蔽贤,尤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江郎山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千寻:言其极高。

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干:冒犯)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撑持:指高峻、直耸。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削”、“干”、“撑持”、“看”等字眼用得及有力度。

诗虽句句写景,却字字投射出诗人那种独立不羁、撑持江山社稷的英雄气度。

衢州江郎山霞客亭联访遍名山独尊江郎奇幻;长思伟著共仰霞客风流。

(伟著:《徐霞客游记》)黄进教授:江郎山不愧为“神州丹霞第一奇峰”。

明徐霞客三考江郎山,每次都留下游记。

游天台山记(节选)徐宏祖梁宽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凹间。

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百丈不止徐宏祖(明),字振之,号霞客,江苏人。

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徐宏祖(1587-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

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

著有《徐霞客游记》此文是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1613年,在1632年他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

莫干山记(节选)吴康侯环武康山以百数,而云泉窈窕,西北为最。

西北诸山,皆负奇崒屼,其角立而雄长,则莫干山又为最。

世传吴王阖闾使莫邪干将于此铸剑,淬以其池之水,则铦利异常,故以名山。

十余里始及其巅,山风吹人欲堕,徘徊四周,一日千里,东望沧海,北望吴兴,南瞻武林,西则宣歙天都,连峰奔赴,而属于天目。

巍巍盘盘,揽不盈掬。

山有古塔遗迹,俗呼塔山,实则莫干之顶矣。

吴康侯:生卒年不详,号定远,清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

窈窕:原指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指风景秀美。

崒屼(zú wù):高峻陡峭。

铦(xiān)利:锋利。

吴兴:今为浙江省湖州市。

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

宣歙(shè):今安徽省宣城、歙县。

第一段文字概述莫干山在方圆数百群山中最为高峻陡峭;第二段文字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莫干山风景秀美与高大险峻之势。

莫干山纪游词(前三首)陈毅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

写莫干山的竹景(遍地是修簧)、雾景(大雾常弥天)、夜景(夜景最深沉)温州雁荡一帆峰联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一峰拔地起;有水从天来。

(反衬的手法)雁荡山记沈括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石,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