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 第1期2009年2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 ienc es)Vo l.23 No.1Feb.2009从 唐律的规定性及社会实践看唐代妇女的地位*梁 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 唐律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法典,它对社会各阶层的不同规定,充分反映出其封建法典的阶级本质。
其中,从婚姻礼制、夫妻关系、财产继承权等方面对男女的不同规定来看,唐代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很低。
但从实际生活来考察其地位并不低,出现了!法律地位低,现实生活中地位高∀的悖反现象。
[关键词] 唐律;妇女地位;法律规定;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9)01-0081-03An Analysis to Status of Women in Tang Dynasty from Lawof Tang Dynasty and Social PracticeLIANG M in(Co llege o f Histo ry and Civilization,Shanx i N o rmal U niversit y,X ian,Shanx i710062,China) Abstract:Law of T ang Dynasty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ty pical code in the ancient times o f China, Its different pr escriptio n to various social classes reflects the nature of class of the feudal co de.In it,the status of T ang Dynasty w o men is very low in the law from different prescriptions to men and w o men such as the m arriag e system,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w ife and husband,the rig ht of the pr operty inher itance and so on.In fact,their status in real life is not v ery low.That show s the paradox ical phenome non w hich is!low in law and hig h in real life∀.Key words:Law of T ang Dynasty;w o men's status;legal r ule;social practice一、 唐律对妇女权益及地位的界定产生于封建社会盛世的 唐律,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在婚姻权利、夫妻关系、财产继承以及对!婢女∀等方面的规定,充分体现出唐代妇女的地位。
(一)从 唐律中规定的婚姻礼制看妇女地位1.关于结婚的法律规定。
(1)主婚权。
唐律极力维护父母及尊长的主婚权。
在 唐律#户婚中规定:!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
∀还规定:!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定婚,而卑幼自娶妻∃∃未成者,从尊长。
违者,杖一百∀[1]。
如果儿孙们自己在外已确立了婚姻关系,但只要还未结婚,就必须服从父母尊长的意志,如不服从,就要受到!杖一百∀的处罚。
(2)婚姻成立必经的法定程序!六礼∀。
唐代的婚礼仪式承袭古代传统的!六礼∀。
所谓!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为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女方家有意,则由媒人携礼物正式求婚。
问名,即为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姓名、生辰。
纳吉,男方到祖庙占卜婚之吉凶,若占得吉兆,则通告女方,并送财礼。
纳征,亦称!纳币∀,指男方向女方送纳聘礼,双方婚姻关系正式确立。
请期,即男家在纳送聘礼于女家后,即占卜吉日,以定婚期,得吉日后,遣人到女家征求婚期,以示谦和。
亲迎,新郎奉父命去女家迎接,男先归,候于门外,将新娘迎入家门。
2.关于离婚的法律规定。
(1)出妻。
出妻是指妻有七种法定过错之一种时,夫可以单方解除婚姻关系,这也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离婚方式。
疏议曰:!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1]丈夫在这七种情况下均可出妻。
从上述七出的各项内容来看,*[收稿日期]2008-11-05[作者简介]梁敏(1985-),女,陕西铜川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属于女子主观过错的有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五项,而无子、恶疾则是女子根本无法把握的客观事由,与女子主观无丝毫关系。
由此可见,七出之条完全是从维护夫权的地位出发的,而妻子可能由以上任何一种理由被丈夫随意抛弃。
唐律中对休妻也作了一定的限制。
疏议解释曰: !三不去者,谓: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
∀[1]只要具备!三不去∀的条件之一,丈夫就不能休妻。
但是!三不去∀并不完全排除七出适用的效力,妻犯恶疾及奸,虽有!三不去∀的条件,夫仍可以出妻。
因而有学者认为!七出∀与!三不去∀这一套复杂的休妻制度,与其说是要解决两性之间的对抗,不如说是靠牺牲女方利益来维护宗法统治秩序[2]。
(2)义绝。
义绝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强制离婚制度。
唐律对其作出了完整的解释,其具体规定如下:!殴妻之祖父母、父母,杀妻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殴骂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欲害夫者∀[1]。
以上所列五项原因,除第二项尚属平等外,其余几项妻所负的责任都重于夫。
由此可以看出,妻自聘为夫家妇后,就已处于夫权的主宰之下。
(3)和离。
和离作为离婚形式的一种,是指男女双方不能安宁、和谐相处而自愿离婚。
唐代以前已有和离的现象,如汉代有朱买臣听其妻自离去的故事[3]。
但据张艳云女士研究,用法律确定和离则自 唐律始[4]。
户婚律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就法律条文本身看,在这一离婚形式下,男女双方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
张艳云女士认为,!唐代这种重视双方意愿,给予适度自由的离婚立法,不仅在当时是积极的和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二十世纪,也仍然不为落后过时∀[4]。
但以!男尊女卑∀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立法,在婚姻问题上当然不可能赋予女子与男子同样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妻妾只能在丈夫的同意下离去,这实际上形同男子之单意离婚。
(二)从 唐律中规定的夫妻关系看妇女地位在我国封建社会,夫妻间的地位极不平等。
仪礼#士昏礼:!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母∃∃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5] 唐律公开承认夫妻地位的不平等,在法律条文中多次出现!夫者,妇之天∀等语[1]。
在法律上,夫的地位如尊长,妻的地位如卑幼。
如 唐律#斗讼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论。
∃∃过失杀者,各勿论。
∀而对于妻殴杀夫者, 唐律规定:!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死者斩∀[1]。
可见在夫妻同犯、斗伤情况相当的情况下,对妻的处罚远重于夫。
对于男女通奸罪,规定:!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1]。
这说明有夫之妇与人通奸,要比有妻室的男子与人通奸罪加一等。
在服制方面,如果妻子去世,丈夫只为妻子服丧期年便可,若丈夫去世,妻子须为丈夫服斩衰三年。
而且妻子为丈夫服丧与子女为父母服丧的等级相同,说明家庭中妻子的地位远远低于丈夫而与子女相同∃∃唐律所规定的这些男女不平等的原则,使妇女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而且没有了独立人格,充分体现了夫妻关系中!夫为妻纲∀的伦理准则。
(三)从 唐律规定的财产继承权看妇女地位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和家长制,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家庭结构大多实行!同财共居∀,即家长和宗子主宰家庭的财政大权,卑幼子女在家庭中没有财产处分的权利。
唐代法律沿用了上述思想,并把家长对财产的处分权写入法典之中,!尊长既在,子孙无所自专∀,!诸同居卑幼,私辄用财者,十匹笞十,十匹加一等,罪止杖一百∀[1]。
在这种父权、夫权决定一切的体制下,家庭中的卑幼没有财产处分的权利,处于!义同卑幼∀的妇女更是如此。
唐代继承法中,贯彻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男性在继承关系中居主导地位。
!礼法结合∀的指导原则决定了唐代继承法男子优于女子的原则。
(四)从 唐律对!婢女∀的规定看妇女地位唐代蓄婢风气普遍,自王公百官至普通百姓之家,拥有奴婢的事例很多。
笔者认为,妇女地位的高低应从整个群体来考察,婢女作为妇女的一个阶层,其在法律上的规定性地位如此之低,因而可见,唐代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并不高。
二、 唐律实践及社会中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中看,唐代妇女在婚姻和经济上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女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婚姻自主权。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信条,导致女性婚姻的不自由与不平等,然而!由于唐代社会的开放性,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免不8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了打上开放时代的烙印∀[6]。
许多女性在爱情对象的选择上,公开追求婚姻方面的自主权利。
有的家长也尊重子女的心愿,允其自主婚事。
(二)妇女离婚与再嫁相对自由。
唐代公主的婚姻在这方面比较典型。
李斌城等学者据 新唐书卷83 诸帝公主传的记载统计,从高宗至昭宗,传中公主212名,其中初嫁者104名,二嫁者25名,三嫁者2名。
其他有的婚姻情况或缺,有的早薨。
例如,安乐公主曾下嫁给武崇训,崇训死后又嫁崇训胞弟武延秀[7]。
上层统治阶级尚且如此,庶民百姓家之妇女寡居再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唐代妇女在实际生活中拥有一定的财产。
唐律中规定!在室女∀可以在!户绝∀的情况下继承除去为父母办丧事以外的全部遗产。
这在反映唐代社会现实的笔记小说中可以得到证实。
如 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位已故尚书的幼女,!少丧二亲,无兄弟∀。
女子承继门户,以其家产在华山之侧构筑别墅,准备招婿入赘[8]。
(四)现实生活中,在夫妻关系上出现!外柔内刚∀的现象。
在封建社会,正常的夫妻关系应该是夫强妻弱、!内柔外刚∀,但在唐代典籍中,夫妻关系!刚柔∀倒置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如 旧唐书#张亮传记载:张亮妻李氏素有淫行,!骄妒特甚,亮宠惮之。
∃∃李尤好左道,所至巫觋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