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龙武侠小说文学性特征

古龙武侠小说文学性特征

论古龙武侠小说的文学特征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三班学号:20113327 李丽
摘要:英国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文学创作是作者感情的表现活动。

古龙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近年来关于作家古龙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研究者主要从古龙武侠小说的人性关怀,写作特征,道家思想及比较研究等角度探讨古龙武侠小说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古龙人性现代特征
一、论古龙小说中的人性
在众多武侠小说大家中,古龙是一位笑傲武林“江湖”怪才。

他的作品自成一格,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不受任何约束,而凭感性的感触,直探现实的人生。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真谛。

”古龙借虚幻的人物和故事折射出了现代人的情感和观念,写出了现代人对现实的感悟。

(一)、孤独感和寂寞感
工业化的社会越来越发展,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信仰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当代特定的价值观已经无法应对大众普遍的精神困境。

在社会多元化的生存空间中,人们越来越感到孤独,着就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而古龙小说反应的正是这种现代意识和情绪。

古龙笔下的英雄人物无不是侠肝义胆的武林高手,他们笑傲江湖,为自身人格的价值,为弱者的权利,不惜以生命相搏,然而最后他们又同是那样的孤独和寂寞,李寻欢,阿飞的孤独一生,楚留香,陆小凤的悄然远去。

在古龙的作品中,孤独和寂寞处处存在。

(二)、友情和仇恨
武侠小说中总少不了复仇这一主题,古龙武侠小说对传统的复仇模式既继承又超越。

以深刻的笔触延及人类心灵的深处,用人性之笔为友情与复仇这一主题注入的信的生命。

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因为友情而放弃挚爱,远走天涯,而对曾经的结拜兄弟龙啸云的一次次设计陷害,李寻欢一次次的原谅和宽恕了他。

在这里古龙竭力宣扬的是一种仁慈和博爱的精神。

《血海飘香》中丐帮帮主任慈和日本武士天枫十四郎比武,天枫十四郎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南宫灵托付给他,任慈在以后的十多年里细心抚养遗孤,彰显狭义之情,惺惺相惜,狭义之间的友情超越了传统的那种“有仇必报”的复仇模式。

显示出了人性的庄严和崇高。

古龙“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人性不仅仅是愤怒,仇恨,悲哀,恐惧,其中也包含了爱与友情,慷慨与侠义,幽默与同情。

我们为什么要特别着重其中丑恶的一面?”古龙以多种篇幅描写仇人之间的友情,仇敌之间因了解而敬佩而惺惺相惜,这种感人至深的友情所造成的强烈冲击,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深沉动人,使故事充满人情味,更加震撼人心。

人性与真情的力量战胜了复仇的欲望。

古龙在作品中着意宣扬美好的人性。

他着重塑造了花满楼这一人物,他是一个瞎子,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生命充满了热爱。

(三)、爱情与仇恨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而人性中的爱恨情仇在文学作品中演绎出了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故事情节。

古龙小说中的英雄和美女独具一格,英雄的身边总有美女相伴。

古龙描绘的是一种“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及时行
乐,尽情享受的人生。

古龙在异彩纷呈的爱恨情仇里注入了现代化的因素。

作品虽然写的是古代的人,虚幻的事,但读者却能从中读到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感悟。

无论红尘滚滚,变化烦嚣,人性中的关怀,爱心,助人,同情等总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美好情感。

二、古龙武侠小说的道家思想
古龙小说的“武”的描写和“侠”的形象分别体现偶的道家思想的两大精髓——“自然”与“隐逸”。

武侠小说自然离不开“武”的描写,不过相比之下,古龙小说的武打场面确实没有金庸写的精彩,也不及梁羽生描绘武功招式的生动。

但是古龙作为后起之秀,他懂得扬长避短,在“武”的描写上独辟蹊径。

他抛开了具体一招一式的叙写,而是注重渲染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渗透着许多哲理,尤为明显的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和“物我两忘”及“重道轻器”的精义。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国思辨哲学之源头,它和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大基石。

道家学说由庄子开创,后有杨朱发展老子思想,最终由庄子集大成而形成道家学说。

简称“道学”。

所谓道学,就是指以黄老之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为对象,以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所当然和所以然为宗旨,以道贯彻天和地及人为核心,以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心灵平衡的自然和合一体为目的,并以成道为终极关怀的学说。

在古龙小说关于“武”的阐释中很好的体现了老子的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

强调“自然”就要求在武功上达观洒脱,一切都顺其自然。

在《大沙漠》中,石观音门下黄衣少女与曲无容对战时“……脚步轻灵,身法自然,……有如水到渠成,丝毫没有生硬勉强之处……实已隐藏有名家风范”。

这一招就好在“妙造自然”。

由此可见,古龙小说的武学描述是独具特色的。

他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道家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哲学意味,艺术诗味,人生况味于一体的武功描写,是为武功的意境,故能雅俗共赏,深受大众喜爱。

无论是风流蕴藉的楚留香,还是飞扬洒脱的陆小凤,抑或是刁钻古怪的江小鱼,都具有及时行乐,看重自由的思想倾向。

他们救人只是救朋友,主持正义只是为了惩罚邪恶,所有的狭义行动都是按照自己内心的一贯的道德法则,而并不是遵循那些所谓的“江湖道义”,也不像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和梁羽生笔下的张丹枫那样拥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感。

如果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江湖人物的话,也许他们算不上“大侠”。

在他们看来,人性归属自然,循自然之道,率性而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个性自由与人格独立。

所以他们有的嗜酒如命,不醉不休;有的偎红依翠,到处留情;还有的偷奸耍滑,游戏人间。

就连《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带有一定儒家色彩的李寻欢,也难逃这一窠臼。

道家的理想人格是自然化了的,这一点与儒家的“克己复礼”思想具有相对性,而古龙的思想更加倾向于此。

在他的小说里,塑造了一系列“野蛮人”的形象,如快剑阿飞,魔刀傅红雪,大盗萧十一郎等。

他们在文明社会里饱受屈辱,于是不相信这个道貌岸然的世界;看透世情冷暖与人心险恶,近于本能的与这个世界保持着小心翼翼的安全距离。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无畏,正直,强悍,百折不挠,但他们永远都是个“局外人”,永远都是孤独的,只在孤独中保持做人的尊严,他们的孤独是一种自觉的孤独。

他们不被外在世界所承认的同时也拒绝了这个世界,是因为他们怕这个世界同化了自己。

古龙对这些人怀有一种特别的敬意,因为所有的繁复礼仪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存在的,他们存在的只是生命的本真状态。

三、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首先,古龙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被淡化或是虚化。

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的表现,或是虚构人物和事件,使其置于历史背景中,以此营造小说恢弘浑厚的历史氛围。

而古龙着重于对现实人生的感受。

其武侠小说没有具体史实的束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任凭感性笔触驰游,直探现实人生,从而侧重人性,心理的内在沉思和自省。

其次,古龙武侠小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传统的武侠小说叙述详尽铺陈,带有很浓的说书人的味道。

而古龙的武侠小说多角度,快节奏,且大量借鉴吸收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如场景切换,画面交错,镜头分割等表现急速装换,紧张快捷的场面,渲染危险凝重的氛围,同事借用类似电影拍摄中推拉距离的远近变化,由整体到局部,最终呈现其特写画面,揭示人物剧烈动荡的心理活动,使人物,情节发展有了凹凸起伏的立体感。

古龙打破传统武侠小说段落较长的习惯,尽量减少冗长的描述,常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某一情境,锤炼出一种简洁利落的文字模式。

另外,古龙武侠小锁具有变幻离奇的情节。

古龙自称自己的小说创作受侦探小说和侦探电影的影响。

在这苦闷的时代,大众需要这种幻想式的英雄作为生活的调剂。

因此,古龙的作品引入了推理分析的技巧。

其作品《陆小凤》《楚留香》等充满了悬念,骗局,阴谋等侦探小说的因素,他长于设置悬念的才能在《陆小凤》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有这些反映了古龙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紧张快捷的生活节奏,迎合年轻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期待,作品内容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共鸣,体现了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小说内容既有现代社会的某些忌讳,如女人怕胖,喜欢嫉妒;也有现代人常有的偏嗜,如喜欢冒险,追求刺激等。

同时小说还体现了现代人的心理特征,道德标准和伦理观念。

特别是关于男女情爱的描写,有人认为古龙写情“真是写到了头”。

参考文献:吴立响《论古龙武侠小说中的道家思想》
芦海英《论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性特征》
杨梦媛《论古龙小说中的人性》
柳龙飞《论古龙小说中的漂泊主题》
刘贤汉《古龙武侠小说散论》
张立文《玄境——道学与中国文化》
杨哲生《英雄与美女》
李欧《在神话中生存》
古龙《武林外史》
古龙《萧十一郎》
古龙《楚留香》
古龙《陆小凤》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古龙《那一剑的风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