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小学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1、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我们就 会发现:春天的早晨是温馨的,夏天的早 晨是热烈的,秋天的早晨是宁静的。那么 冬天的早晨是怎样的呢?请以《冬天的早 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意在叙事的过程中运用环境描写。
2、月光下,蝉儿轻轻唱,风儿轻轻 吹,许多故事在月光下悄悄地生,用你敏 锐的目光去捕捉那精彩的一瞬吧。请你以 《月光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 作文,注意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
树在继续摇晃,小夏叔叔也跟着晃动起来。我的心 也禁不住一阵颤动,焦急地扶着树干,不断地叮嘱: “当心!当心!”他总是镇定地说:“没关系!” 终于,那段粗大的树枝被锯掉了。小夏叔叔从树上 下来后,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的脸上全是水,分辨不出 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了。 第二天开学了,台风也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 云。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显 得格外葱绿。小夏叔叔背着工具包,又在校园里巡视起 来„„
不论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描写环 境。因为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的, 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因此。要 写好记叙文,就必须学会在记事中运用环 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能够记 叙的人或事设置一个“背景”,达到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突出 写作大魔法
一、围绕主题,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性格或品质、为下文作铺垫,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抒发感情。所以叙事时,我们可以根据时 间或地点要素来描写环境,还可以根据事 件的特定氛围来进行环境描写。
作用一: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心情
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天阴沉沉的,不时刮 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 寒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 的声音。“哗啦!”同桌的试卷发下来了,72分, 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我紧张 得要命,怕自己考砸了。此时,我面色如纸,两眼 死死地盯着老师手上那一叠叠越来越薄的试卷。
2、请根据下面提示语的两项活 动展开想象,写两三句与之相关 的环境描写。
活动一:菜市场,我陪妈妈买菜 。
菜市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摊主们的吆喝声,顾客们的讨价还 价声,人群众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 „„ 菜市场可真热闹呀!
活动二: 夏夜,我与同学一起在广场溜冰
晚上,广场的华灯与临街路灯相 互辉映,整个广场分外明亮。人们 来到这里,休闲娱乐,使夏夜的广 场沸腾起来。
技巧2:联想法
①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 桃儿、杏儿、梨儿。
(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技巧3:想象法
②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 接着 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 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想象花儿 像孩子一样 调皮可爱)
技巧4:修辞法加动静结合
三、环境描写的要点及技巧: 一、抓住景物特征 二、选好观察角度 三、安排描写顺序 四、运用多种技巧 五、务必融情于景 1感官
2修辞
3联想 4想象 5动静景结合
技巧1:感官法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形状、颜色、数量、动静 (变化)等 声音(变化) 气味(变化) 味道(变化) 质地、冷暖(变化)等
问:划线的句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1、通过描写…的景色,2、渲染的 …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人物…的情感。)
作用二: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
《爸爸的花儿落了》:进了家门 ,静悄悄的,四 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 在玩沙土,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 时候垂下了好 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 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三、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仅仅为了写景,也 是为了借景物的描写抒发个人的情感,表现 作者的喜怒哀乐。因此,在写景的时候,把 自己的感情注入所写的景物之中,做到情景 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写景时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 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 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等方法,我们可以不 断地学习,灵活地运用。
渲染了一种不祥的气氛。
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用三: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 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 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 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节选自老舍《骆 驼祥子》) 从这段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 夏天 非常炎热 ______ ___ _________( 季节 ) ,天气情况 ____________ 非常难受 ,人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 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 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 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请找出文章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 说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我来说说:
这篇作文里有好几处自然环境的描写。开 头一段中“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校园里 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就有两个作用,第 一,形象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 因。第二,设置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在这 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明天就要开学了,同 学们怎么来上课呢!”从而吸引读者读下去, 也为后面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抢救房屋的 感人行动写下了伏笔。
雨停了,世界在瞬间变得明亮、温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被 雨水清洗过的芙蓉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女孩把伞轻轻收起, 轻盈地消失在远方。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那是云端天使 的微笑。那天,雨中撑起伞的女孩,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说法, 讲究人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写 作文也是如此,不论是写人的作文 还是记事的作文,进行适当的环境 描写,能够让我们的文章内容更加 饱满丰润。
夏天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炙热难耐,瞬间就风 起云涌,不多时,下起了豆大的雨点。行人纷纷躲到屋檐下,繁 闹的集市,瞬间变得空阔了许多。 那个乞丐看样子也慌了神,想挣扎着找个避雨的地方,可是,那 条残腿真的拖累了他,他只能在倾盆大雨中,慢慢地用手用力地 往前爬。 一个身影,在大雨中,撑着一把伞,向这边跑来了,是的,她向 乞丐这边焦急地跑来了,跑过之处溅起一朵朵水花,在雨中温暖 地绽放。她停在老人身旁,将手中的伞毅然地挪向了老人的头顶, 雨伞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瞬间便为这位老人撑起了一片 无雨的天空。雨水顺着她的长发,顺着她的脸颊,不住地往下滴, 洁白的T恤衫和牛仔裤被打湿,额前的刘海紧贴额头,长长的睫 毛上仿佛还有调皮的雨珠停留,她显得那么狼狈,却那么美,她 依旧笑着,对乞丐笑着,我能看到,乞丐眼中那溢满的悲伤顺着 雨水流走了,剩下的是清澈和透明。女孩,乞丐,雨伞,构成了 雨中最美的风景。
美丽的风景 考生 闷热的夏天,连灰尘也在空中躁动着,风吹过,滚烫,知了不耐 烦地在树上叫着,路旁的芙蓉树开的花原本是那么美,却被烈日 晒焉。我在集市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周围是嘈杂的讨价还价声, 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冷漠的表情,冷漠的眼神,每个人仿佛都 在为自己而活…… 站在芙蓉树下,看着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人;远处,一个人趴在路 旁——那是一个乞丐。只见他大概有五六十岁的模样,穿得破破 烂烂,披头散发,一条腿伸着,另一条腿看样子已经残废。他用 胳膊支撑着向前,与周围繁忙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 “哎呀,脏死了……”大家纷纷议论着,都捏住鼻子小心地绕开。 一个冒失的男人骑着自行车往这边冲了过来,差点撞到了他,不 满地大骂:“不要命了?!”那一刻,我无法看清那老人披头散 发下的脸上是什么表情,但我的心就像有利锥刺一样地疼。
佳作你我赏
在风雨中
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风一个劲儿刮,雨一个劲儿下。 我走进学校大门,不觉怔住了: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 地上、屋顶上到处躺着树枝。我着急地想:明天就要开学了, 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 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后勤组的小夏叔叔正攀着竹梯,顶 风冒雨锯着树枝。一段粗大的树枝压在办公室的屋角上,如果 不及时锯掉搬走,就可能压坏办公室。 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曲着身子费力地锯起来。突 然,一阵狂风把他的雨帽吹掉了。我连忙拾起来,高喊:“小 夏叔叔,快把雨帽戴上!”他摇了摇头,仍旧一个劲儿地锯着。 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操场上,那呼呼 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
描写环境的好词
海潮: 风狂海啸 水天相接 惊涛拍岸 雷霆万钧 水花飞扬
高山: 寸草不生 直入云霄 奇峰耸立 巍然挺立 彩霞: 霞光万道 彩霞满天 晚霞如火 丹霞似锦 云雾缠绕
朝霞灿烂
描写环境的好句
1、启明星升上了中天,­­­东方渐渐露出一抹 曙光,天快要亮了。 2、这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大地寂静得仿佛 一枚绣花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3、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 开了柔软的帷幕,整个大地豁然开朗了。夕阳西 下,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又反射到江中,江水霎 时变成了红色!真像一朵朵红莲绽开在江中,美 丽极了!
1、交代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为下文埋伏笔。
4、暗示命运,突出文章主题。
……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有动有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来描写景色。(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 高到低。先写整体,再写局部。(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 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 (用修辞和句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