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内涵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
语文课程意识所谓“课程意识”,就是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注和思考“怎么教”的问题.还要关注和思考“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关注和思考“教学内容”及其“价值”问题。
语文教学的含义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功能教材编写的依据、实施教学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语文的含义(一)由语文的由来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学科名称。
(二)从内容上看,语文包含语言与言语,涵盖了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工具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体现工具性注意事项•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开辟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人文性“人文性”主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人文性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民族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传承祖国民族文化,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体现人文性的注意事项•注意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10年考题)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不能淡化它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基础, 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机械割裂。
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是指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变化结果。
依据:社会需要、实际条件、学科性质(论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一)知识和能力加强适应学生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努力引导学生逐步独立地运用已学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新知识。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学习时间的推移、学习方法的演进、学习活动的展现、学习内容的把握等多种因素的动态系统。
掌握方法对掌握知识具有更为积极而广阔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具有绝对人格导向的元素,因而是目标元素中最重要的元素。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实质(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三)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九年义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2010年A 卷考题)1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教育的基本理念(2011年)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注意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与体验中提升人文素质二、语文教育要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四、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语文素养语文素养,通过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它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资源概念广义:提供给语文课程活动,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的一切资材。
狭义: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资材。
语文课程资源种类(了解)功能:素材性和条件性空间:校内、校外。
管理:国家、地方、校本物理:文字、实物、活动、信息化重视程度:显性、缄默可见程度:显形、隐形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承载、反映语文课程内容的供师生在语文教育活动中使用的一切材料的总和及所含的信息。
语文教科书的类型合编型教科书:就是把语文教学的多方面的内容合编成一套的教科书。
合编型教科书的主要优点是:教师使用一套教科书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
其局限是: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编得不好会显得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分编型教科书:就是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要素按不同的性质分别编制成几种教科书。
分编型的教科书有优点,也有局限。
它的优点主要是:眉目较清楚,序列较分明,系统性也较强。
其局限则在于:多套教科书不易配合,想求得教学上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比较困难。
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历史为序;以思想、生活内容为序;文体为序;语文能力为序语文学习活动为序;语文教科书的使用语文教科书的使用一、合理选择教科书(主观意趣、客观条件)二、树立用教科书(教材)教的理念三、理解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四、灵活使用使用教科书存在问题与对策教科书仍是主要形式(加强培训)、开发主体的单一化(培养学生)利用不充分(重视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处理教学的活动方式和技巧。
教学方法的选用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材内容3、依据学生的基础4、依据教师的特点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具有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的教学范型。
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阅读-分析内容特点-总结-复习)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教读式、自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宁鸿彬通读-质疑-理解-概括-实践钟德赣五步三课型反刍式(总览-阅读(导读、仿读、自读) -写说-评价-补漏,(自练、自改、自结三课型)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依据语文课文(课时)目标(可预设可生成,不要拘泥于文体)课文及其他材料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情况写作教学的理念(一)呼唤写作主体的回归(二)实现“人”“文”的融合(三)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及创新意识(四)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写作课程的内容一、写作素材积累二、写作思维训练三、想像能力培养四、写作知识教学命题的要求1.命题要有教育性2.命题要有计划性3.命题要有针对性4.命题要有迁移性指导(一) 审题指导(二) 立意指导(三) 选材指导(四) 谋篇布局的指导(五) 修改指导作文批改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尊重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作文批改的方式1.精批细改和重点批改2.全面批改和轮流批改3.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4.自我批改和合作批改写作教学模式观察——分析——指导模式;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模式;分格教学模式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文体中心教学模式;快速作文教学模式重视过程教学模式;活动作文教学模式;dcc作文教学模式和非构思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相对于听说的特点内涵更具整合性、外延更具丰富性、教学更富宽广性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1.听话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听话的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听话的能力(语音辨识能力、听话的记忆能力、听话的理解能力、听话中的评判力)。
2.说话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说话的态度(诚实与礼貌,积极与自信,以及谦虚与负责任,勤于反思等)、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表情达意的发码能力、语言的监控能力)、体态语与副语言的合理使用。
3.应对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中,根据对方的谈话内容或变化的场景,调整思维、说话内容和方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话题;创设交际情境;体现交际互动;灵活及时评价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综合性内容和综合性形式为凭借,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形态。
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目标特点:强调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强调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培养。
多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作能力的培养、亲力亲为的实践体验。
语文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的价值判断,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方式,科学地测定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活动。
语文教学评价新理念在评价目的上强调发展性;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全面性在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多元化档案袋评价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语文教师知识素养(一)语文专业知识素养语言学知识、文字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美学知识(二)科学文化知识素养(三)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备课能力(1)领会课标的能力(2)钻研教材的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⑷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5)编写教案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⑴教学组织能力。
⑵语言表达能力。
⑶书写、写作能力⑷书写、写作能力⑸教学应变能力⑹语文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