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人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从事家畜养殖和制陶, 雕刻玉石,玛瑙,象牙等手工艺制作活动,夏朝,商朝,青铜制造有了相 当的规模。西周已开始使用铁制农具。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原始纹样:饕餮、夔龙、夔凤、云雷
西汉时,已重视兴修水利。采矿和冶铁业有了大的发展, 铁制品成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当时还能制作出带花纹的
丝织品,漆器制作相当精美。
长信宫灯、马踏飞燕、宴乐百戏画像石拓本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 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 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 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 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 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 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上林赋 》司马相如
第二章 中国文Leabharlann 根植的经济基础及其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社 会 经济 二、中国传统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 合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床前明月光
清代,尤其是康雍乾隆三朝,多元化经济成分繁茂,在丝织业,棉布业, 造纸业,冶铁业等行业中,手工工场有增加趋势。商业资本数额增大,包办商
人数增多。对外贸易渐渐集中到广州口岸,丝、茶、瓷器等土特产远销欧美。
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
清雍正粉彩九桃天球瓶
结论 “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同时 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包 括手工业、水利、采矿、冶铁、纺织、造船、 建筑、贸易等。”
北宋,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指南 针和火药都是北宋时期发明和完善的科学技术。下图为2005年, 香港新发行的四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特别邮票
汝窑天青釉圆洗
官窑青釉方花盆
哥窑青釉鱼耳炉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碗
元代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纺织业 、兵器业、制盐业和制瓷 业繁荣兴旺,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 ,文化呈现多元融合之势。
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和南北经济交流。另外, 隋朝已经能够建造高五层的大船。著名的赵州桥是当时的工匠李春所建造
的。
唐朝的经济空前发达,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文化昌盛、对外交往 频繁。在不少地方设立商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唐朝商人长途贩运奇珍异物。“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 马,西擒吐蕃鹦。炎州火浣布,蜀地锦织成”; 繁荣的商业给商人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润,不少商人“高赀比封君”, “富与王者勍”,他们“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 下图为到长安做生意的大事商人和1300年前长安城遗址"大唐西市"盛 景
(一)农业经济与重本轻末 (二)农业经济与国民性格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 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夫不织,或受之寒。”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 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 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 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 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 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 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解
词
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 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因中国丝绸等 通过此路大量西运,故名。又因该路主要以南 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 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 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 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明朝是微露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丝织行业中, 出现了出资经营“机房”的“机户”(雇主)和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为 生的“机工”(雇工),机房就是手工工厂。在商业行业中,出现了通过 提供原料,收购产品的方式来控制小生产者的包买商。
云锦是用南京特有的5.6米长、4米高、1.4米宽 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 出来的。机上坐着的人,称作“拽花工”,按过线 顺序提拽经线形成花纹开口,同时唱示口诀,如唱 道:“挑丝勾3,踩5路”,下面的坐着的“织手” 即应诀开织,使用“通经断纬”的技术(纬线由不定 数的彩绒段拼接而成),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其最 后一道工序是“挑花结本”,要精心计算“分寸秒 忽”,按纹样图案的规律,把繁杂的色彩进行最大 限度的同类合并,各种彩色花纬线织锦成纹,纹样 在每一根线上的细腻变化都能表现出来,达到“逐 花异色”的顶级工艺。
1. 重实际而黜玄想 2. 安土重迁 3. 顺应天命 4. 利己自足
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 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东起汉唐帝国的都 城长安,经里海南沿、巴格达,抵达地中海东岸, 转至罗马各地,全长七千余公里。丝绸之路的开通, 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文化交往的桥梁,中国的 丝绸、刺绣、陶瓷和其他绚丽多彩的工艺产品被运 往中亚及欧洲,而异域的核桃、蚕豆、胡萝卜、葡 萄酒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也在汉唐社会 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印度佛教通过这条丝 绸之路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中国原有哲学、文学 和艺术的风貌;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通过它传往 阿拉伯和欧洲,使整个人类文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