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11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11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

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首先,教学过程是社会互动过程。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体态等,应该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融洽。

其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理互动的过程。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如果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愿望,并使之处于某种定势状态,师生心理也处于良性互动状态。

再次,教学过程还应该是教养与教育统一的过程。

对青少年来说,学校是他们获得经验感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校教育重为他们提供经验感需求的核心人物,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是他们获得经验感需求的主要活动。

但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今日之学校,不少老师重智育、轻情感、重学科、轻学生。

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学业欠佳的学生很难获得重要感、成就感和有力感。

教养与教育难以协调统一。

这时,就需要老师教师尊重学生,从情感上去感化学生。

学生从教师如何对待自己中学习着如何对待他人和社会。

由此可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实在是举足轻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