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疗法完整版
调节肌肉收缩和舒张
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 增加组织血流量
“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2.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3.疏通经络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是: 1. 在用刮痧板配手法直接刺激局部组织,加强局部微循环。 2. 在经络理论是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 为纪者,诸经皆然”。
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原因
1. 脏腑功能的障碍、代谢产物的潴留、免疫机能异常、 炎症与结缔组织的病变均会造成微循环障碍。 2. 微循环障碍的部分,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不能正常 交换,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聚积。 3. 代谢产物成为体内毒素,使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 管腔扩大,通透性紊乱。
中医刮痧六大作用
1.活血祛瘀 刮痧
紫色:湿热
紫红色:湿热,风湿,肝热
紫黑色:湿气,邪气,阴虚
红色:血热,肺热
颗粒状:宫寒,体寒,胃寒
刮痧工具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 目前各种形状的刮痧板、集多种功能的刮痧梳于相 继问世,其中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
水牛角味辛、咸、寒。 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 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 因此水牛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刮痧疗法
1. 经络刮痧疗法 2. 全息经络刮痧疗法
1. 经络刮痧疗法
介绍
90 年代初期:
- 台湾吕教授首先倡导循经走穴的“刮痧疏经健康法” - 将刮痧的方法和中医经络腧穴知识结合起来,以经络
腧穴学说为指导
- 使用水牛角精工制作的刮痧板,具有疏经活络、消炎 镇痛的刮痧活血剂,刮拭经络和腧穴
- 起到调血行气,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的作用。
刮痧
局部组织高度充血 血管神经受到刺激
血管扩张 血流及淋巴液增快 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
体内毒素加速排除 组织细胞得到营养 血液得到净化 增加全身抵抗力 减轻病势 促进康复。
6.行气活血中
气血传输人体起着濡养、温煦。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 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 轻或消失。
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 据《本草纲目》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 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
刮痧油应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作用,同时又没有 毒副作用的药物及渗透性强、润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
持板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 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 ;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 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 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 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1. 经络刮痧疗法
什么是人体的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皮肤、筋脉、五官、四肢、脏腑、经络是个有机 的整体,其中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营卫的通道,它沟通上下、内 外、左右,外系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内联五脏六腑、气血津液, 把人体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信息调整
- 人体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当脏器发生病变的时侯, 即可有关的生物信息会发生变化,导致脏器生物信息改变,从此影 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比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 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 等作用。
5.排出毒素
1、注意避风,保暖,半小时内不能吹风。 2、刮拭部分三小后方可洗澡。 3、刮拭后饮一杯热水,补充消耗水分,促进新陈代
谢,加速排出毒素。 4、每次刮一种病不超过20分钟,一次刮一个部位不
可大面积出痧,保护正气。 5、同一刮拭区要等痧退后再刮,退痧5-7天。 6、酒后不可以刮,饭前饭后不可刮。 7、睡前不刮头部。 8、急性炎症,危重病不可刮。
中医 刮痧
刮 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 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取一定的介质, 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 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 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 广泛,适合医疗及家庭保健。
还可配合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等疗法 使用,加强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
刮痧的禁忌
1、出血倾向疾病的人,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2、新发生骨折部位不可刮。 3、外科手术的疤痕处应2个月好后局部刮。 4、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不可刮。 5、原因不明的肿块,恶性肿瘤部位禁刮。 6、妇女月经期,下腹部,下焦禁刮。 7、妊娠期,下腹部,下焦禁刮。
刮痧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痧
1. 刮拭部位出现的红色、紫红色、暗青色、青黑色斑点或斑块。 2. 完全健康的人是刮不出痧的。 3. 一些自认为感觉良好、但有潜伏病症的人刮拭后会出痧。 4. 病变的部位、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的不同,刮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 同一种病症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有一定的规律性。
为什么出现 “痧”? 1. 现代医学认为:出现“痧”因为肢体的微循环障碍
2. 中医认为:“痧”就是体内气血瘀积、阻塞,一旦“不通”,病 症便随之而来。借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积。
“痧毒”由无法消化的食物或无法排除的代谢废物累积而成,人体 痧毒瘀积到一定程度,除了血液循环可能受阻外,还有许多液体的 循环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细胞外液、组织间液等。
什么是微循环?
1. 心脏不停的跳动,推动血液循环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带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把体内的代谢产物通 过不同的途径及时排出体外。如汗液、唾液、尿液、粪便、眼泪等。 2.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是在微循环中进行的。 3.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也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间的循环。 4. 微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管壁极薄,仅为普通纸的1%。 5. 微血管细胞间隙具有通透性,血液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从微血管壁渗出、渗入,进行氧气、营养物质 和代谢产物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