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理学早期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
生理学早期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
入院1 h 内检查IMA 首先升高, 3 h 时Mb 已开始迅速升高, 6 h CK-MB 也迅速升高, 12 hCK-MB ,CTnI 敏感性已达峰 值, IMA 逐渐开始回落。 24 h 时CK-MB ,CTnI 仍然维持高 水平, IMA ,Mb 继续回落。
五、 IMA与ACS排除诊断和危险分层
15 (71. 4) 12 (57. 1) 19 (90. 5) 14 (66. 7) 20 (95. 2) 20 (95. 2) 20 (95. 2) 20 (95. 2)
IMA 医学决定水平为> 60. 2 U/ ml ; Mb 医学决定水平为< 85 ng/ml ; CK-Mb 医学决定水平为< 24 U/ L ; CTnI 医学决定水平为< 1. 68 ng/ ml 。
(Clin Chem LabMed, 2004, 42: 4552461)
将心肌缺血患者174例样品作为缺血 组;非心肌缺血患者112例作为非缺血 组。参照贾克刚应用 全 自动生化分析 仪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方法。 生化分析仪测定参数:样品: 30μL; R1:200μL; R2: 100μL; 波长(副/主)为 760 /510 nm;方法为终点法。以每毫 升血清中的白蛋白,在510 nm波长下吸 附1μg的钴离子为一个单位(U/mL)。
正常心电图 窦性 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 秒 ST-T无异常偏移
传统检查方法都不能作为诊
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 有: 心电图( ECG): 超声心动图: 核素显象: 生物标志物:
心肌缺血是ACS最常 见的发病机制,临床工作中, 有相当部分症状隐匿而未 收入院治疗的患者实际是 心肌缺血患者,这些漏诊患 者的死亡率比住院患者高1 倍。
(Circulation, 2003, 107: 2403.)
表1 AMI 患者PCI 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MA 结果 ( x±s) 分 组 n IMA 正常对照组 50 0. 29 ±0. 30 术前 54 0. 66 ±0. 31 术后30 min 54 0. 87 ±0. 29 术后3 h 54 0. 69 ±0. 37 术后6 h 52 0. 52 ±0. 30 术后12 h 49 0. 44 ±0. 23 术后18 h 49 0. 49 ±0. 27 术后24 h 42 0. 51 ±0. 30 术后30 h 34 0. 51 ±0. 31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IMA
单位(U /mL)定义:每毫升血清中的 白蛋白,在510 nm波长下吸附1μg的 钴离子为一个单位。 生化分析仪参数 样品: 30μL; R1:200μL; R2: 100μL; 波长(副/ 主) : 760 /510 nm; 方法:终点法。
IMA参考值(国内)
1. 23 ±0. 57 61. 62 ±22. 38Δ 4. 02 ±0. 72Δ 167. 52 ±43. 63Δ 1. 07 ±0. 42 40. 46 ±15. 56 483. 87 291. 56 < 0. 01 < 0. 01
注:与对照组比, ΔP < 0. 01
对于发病< 3 h的ACS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优于 CK - MB、cTn I和Myo, 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
IMA 测定方法是采用白蛋白结合钴 试验(ACB 试验) 。 Bar - Or D 等首先建立了一种手工 分光光度法,目前已发展到自动化检 测。
检测原理
血清中正常白蛋白以活性形式存在,加入氯 化钴溶液后,Co2+ 可与白蛋白N-末端结合,使溶 液中的游离Co2+浓度较低,而心肌缺血患者血 清中含有较多的修饰白蛋白, 加入同样浓度的 氯化钴溶液后, 由于IMA 与Co2 +结合的能力减 弱,使溶液中存在较高浓度的游离钴,加入二巯 苏糖醇(DTT) ,溶液可与游离钴发生颜色反应,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即可推测IMA 含 量,以吸光度单位(ABSU)报告结果。
Pollack等对ACS低危人群(ACS患者 占10% ) 中251例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 两周后增加IMA 结果再次进行危险性评 价。 第一次评价结果有66/251例患者被定 为极低危。 加入IMA后, 236/251 例被确定为极低 危,所有IMA阴性者均未发生ACS,说明其 阴性预测值达100%。 (Acad EmergMed, 2003, 10: 555.)
例数 73 73 40 IMA (U /ml) CK - MB (U /L) cTn I( ng/ml) Myo ( ng/ml)
3 h组 6 h组 对照组 F值 P值
92. 28 ±16. 97Δ 14. 38 ±7. 05 96. 87 ±18. 26Δ 48. 71 ±9. 81 32. 11 ±12. 56 12. 17 ±5. 65 221. 60 426. 58 < 0. 01 < 0. 01
三、IMA释放动力学
Bar-Or等对41 例接受选择性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PTCA) 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术中球囊扩张压 迫> 3 min可引起短暂缺血,而且在 缺血性改变后数分钟内即出现IMA 升高, PTCA 后6 h IMA 回复至基线。
(Am Heart J, 2001, 141: 985~991.)
早期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
—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
Biomarkers for early Myocardial Ischemia —Ischaemia Modifed Albumin:(IMA)
医 学 检 验 系
邹光楣
Ischaemia modifed albumin:(IMA) albumin cobalt binding test: (ACB) Myocardial Ischemia Biomarker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unstable angina: UA,
ACB测定法试剂
试剂: 0. 1 %氯化钴( CoCL2· 2O) 水溶液: 6H 1. 5 mg/ ml 二硫苏糖醇(DTT) 溶液: 0. 9 % NaCL 溶液:
取一血清标本用上法显色后,用722 型分光光 度计, 测定波长选用470nm , 测定管吸光度值, 用吸光度作为报告单位,即吸光度值单位 (absorbanceunits ,ABSU) 。
(黄山:微循环学,2008,18(1):33~34)
四、IMA与心肌缺血早期诊断
IMA与传统的心肌坏死指标 不同,在心肌缺血发作后5~10 min 血中浓度即可升高。而在 心肌坏死时血中浓度回到基线 水平。 IMA是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理 想的生物标志物。
表1
组别
各实验组血清IMA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x±s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由于急性心 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和其 它症状的一大类病症,是临床 常见的心脏血管急症,也是造 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心肌缺血是ACS最常见的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表现
心肌缺血 胸前区疼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脏猝死
Sinha等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术( PCI) 的19 例稳定性心绞 痛患者的IMA 水平实施了动态观察, 分别于PCI前和PCI后30 min从股 动脉鞘管采取血样、12 h采集外周 血。 结果显示,PCI后即刻IMA中位 数水平高于基线值,至少持续30 min,于12 h回复至基线水平。
79.6 U
0.228 ABSU
(哈尔滨医药,2007,27(5):3~4)
IMA参考值(国外)
Bar-or: Bhagavan:
参考上限定为0.400 ABSU
(Emerg Med ,2000 ,19 (4) :311 – 315)
参考上限定为0. 50 ABSU
(Clin Chem ,2003 ,49 (4) :581)
IMA判断心肌缺血的特异性
App le等测定了19 名马拉 松比赛参赛选手比赛前(基 线) 、赛后即刻(比赛结束后 30 min 内) , 和赛后24~48 h的血浆IMA水平。 赛后即刻全部在参考范围 之内 。
(Clin Chem, 2002, 48: 109721100.)
六、IMA的检测
1990
年, 1名急诊医生发现心肌缺 血发作时患者血清白蛋白(HSA) 的 化学性质可能会将发生改变,并发现 HSA 和过渡金பைடு நூலகம்元素如钴(Co)、铜 (Cu) 和镍(Ni)有很强的结合能力; 年有关IMA与UA 关系申请了 第一项专利;
1994
1999年利用生化分析仪进行了
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lbumin cobalt binding test ,ACB) ;
IMA判断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IMA不仅可早期诊断ACS而且可做为 判断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指标。 Quiles等观察了34例接受选择性单 支血管PCI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PCI前后,扩张次数,压力大小时IMA 水平变化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该实验提示: IMA是反应心肌缺血程 度。 (Am J Cardial, 2003, 92: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