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初级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划分
1、大群体与小群体 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4、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内群体与外群体 5、其他分类
三、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原因与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过程
1、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原因 共同对付外在压力 相互寻求安全感 相互支持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与维持 1、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类型:家庭、儿童 游戏群体、朋友圈子、邻居等。 2、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与维持:经常性的 交往、非利己的动机、开放和宽容。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变化 1、功能: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个人走向 社会的桥梁、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有 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等。但对初级群体的过度 依赖则有可能抑制个体的充分发展。 2、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趋势:某些功能外移、 关系松懈、某些初级群体名存实亡。
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血缘家庭:约存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 血缘家庭:约存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 发生于同辈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 普那路亚(群婚)家庭:普那路亚, 普那路亚(群婚)家庭:普那路亚,夏威夷 意为“亲密的伙伴” 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 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 上的土著人那里来的。 上的土著人那里来的。一群共妻的丈夫或 共夫的妻子称为“普那路亚” 共夫的妻子称为“普那路亚”。这种家庭 形式是群婚制发展最典型的阶段, 形式是群婚制发展最典型的阶段,主要存 在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在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两个氏 族间的群婚。 族间的群婚。
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人 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 度有所增加。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 同性婚姻现在在荷兰、瑞士、 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 非、冰岛和美国的马萨诸塞州 等等国家或地区是合法的。而 且近年来,正式通过同性婚姻 法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
中国同性恋史上 最感人一幕
张国荣当众公开 同志恋。
一、家庭的涵义和类型
1、家庭的涵义 通常认为,家庭是两性关系的一种组合形式, 通常认为,家庭是两性关系的一种组合形式,是建 立在婚姻 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 婚姻, 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 体。男女亲近以及通过社会规范的力量承认与稳定 这种亲近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这种亲近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是形成家庭的社会 机制。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和基础, 机制。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和基础,在通常情况 下,家庭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 家庭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 生活实体——其定义还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 其定义还可以概括为: 生活实体 其定义还可以概括为 实体婚姻+ 而所谓实体婚姻实际上是指有持续的性关系+ 子,而所谓实体婚姻实际上是指有持续的性关系+ 共同生活。 共同生活。 社会设置——家庭定义强调:血缘+供养+继承关系 家庭定义强调: 社会设置 家庭定义强调 血缘+供养+ 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违法婚姻增多。由于 违法婚姻增多 法律不够完善,重婚 纳妾、姘居、婚外恋 等丑恶现象在近几年 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 制,反而呈蔓延趋势。
大龄未婚和独身浪潮。这里的大龄未婚人 大龄未婚和独身浪潮 口,是指那些过了社会上通行的结婚年龄 即“结婚适龄期”而尚未婚配的28~49岁 的男女,不包括离婚、丧偶。 注意大龄未婚人口总数、年龄段以及男女 在文化水平上和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对偶家庭:一男一女按照婚姻形式结成配偶,但是 不排斥与外人同居。双方都可以随意离婚或分居。 存在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家庭形式, 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由一对配偶短暂结合而 成,所生子女属母系所有。早期对偶婚是夫对妻暮 合晨离。晚期发展为夫居妻家,但不是长久的关系, 随时可以离异,但这时孩子已经有可能确认生父。 父权制家庭:比如我国封建社会中的特殊家庭形式。 一夫一妻制家庭: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 一。可见家庭是个历史范畴,自然选择和生产方式 的进步是家庭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活实体——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生活实体 持续的性关系+ 持续的性关系 事实婚姻):1994年 ):1994 (事实婚姻):1994年2月1日民政部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 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 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 事实婚姻处理;事实婚姻是指1994 1994年 事实婚姻处理;事实婚姻是指1994年2月 日以前结婚,没有领取结婚证, 1日以前结婚,没有领取结婚证,事实婚 姻的双方要离婚,只能到法院起诉, 姻的双方要离婚,只能到法院起诉,不 能到民政部门。 能到引 → 成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过程: 员对规范的遵从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成员 建立更深的关系 → 成员把群体规范内化 强烈的认同感、 为自己行为准则 → 强烈的认同感、归属 并产生高度一致的社会行动。 感,并产生高度一致的社会行动。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重要包括个人因素、群体自身特点( 重要包括个人因素、群体自身特点(群体 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 自身是否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个人与群 体利益是否一致)以及环境等因素。 体利益是否一致)以及环境等因素。
第二节 初级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特征 1、库利最早提出初级群体概念 1909年,库利在其《社会组织》一 书中正式提出“初级群体”的概念, 并认为初级群体是亲密的、面对面 接触和合作的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 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 会群体。
2、初级群体主要特征:规模较小、持续直接 全面的交往、人际关系亲密、非正式控制等。
从家庭的微观角度讲,离婚的原因各家各异, 从家庭的微观角度讲,离婚的原因各家各异, 即所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即所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概括 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性格志趣不同、 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性格志趣不同、家 务矛盾草率结婚、生活作风问题、 务矛盾草率结婚、生活作风问题、性生活不 协调、家庭暴力、一方病残、 协调、家庭暴力、一方病残、一方犯罪以及 其他一些原因,如两地分居、 其他一些原因,如两地分居、不良生活习惯 赌博、酗酒) 从总体上说, (赌博、酗酒)等。 从总体上说,离婚率的 高低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 高低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民族 传统、社会习俗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 传统、社会习俗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
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因素
观念变化。首先, ① 观念变化。首先,过去的婚姻是社会意义大 于个人意义. 于个人意义.婚姻稳定是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人感情从属于社会的需要; 的重要标志之一,个人感情从属于社会的需要; 而现代,个体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增大, 而现代,个体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增大,婚姻越 来越被认为是个人的私事,其次, 来越被认为是个人的私事,其次,人们的离婚 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对离婚的宽容度 大大提高 人口因素。 ② 人口因素。城市化和现代化带来了人口流动 性增加,这一方面使得夫妻两地分居现象增多, 性增加,这一方面使得夫妻两地分居现象增多, 双方不能相互照顾, 双方不能相互照顾,双方的自我发展水平差异 拉大,而出门在外者社会交往面大大增加, 拉大,而出门在外者社会交往面大大增加,面 对的诱惑因素很多,这些都增加了越轨机会; 对的诱惑因素很多,这些都增加了越轨机会; 另一方面,核心家庭增多, 另一方面,核心家庭增多,它们脱离广大亲属 团体的支持, 团体的支持,许多核心家庭因夫妻冲突得不到 及时调和而最后崩溃。 及时调和而最后崩溃。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类型—家庭
婚姻: 婚姻: 婚姻一般指男女得到社会及法律承认的结合,现代 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大百科全 书定义:婚姻传统上是男女两性依一定的法律、伦 理和风俗的规定所建立起来的夫妇关系,是家庭成 立的标志。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曾归为三种动机, 即经济、子女和感情。现在的同性婚姻则打破了传 统的婚姻概念,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不只是在于满 足性需求,还有更复杂的动机。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及其特征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社会群体 1.什么是社会群体 2.社会群体的特征 2.社会群体的特征 成员间有明确持久的社会关系 有共同的身份的和群体意识 有一定群体边界( 有一定群体边界(群体认同感以及某些群体 标志会区分出一定群体边界) 标志会区分出一定群体边界) 有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家庭关系日趋简单,家庭功能不断外移 家庭关系日趋简单,家庭功能不断外移— —家庭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会发生变化:一 是部分功能外移。现代社会日益发达的工 业、教育、福利、服务组织把家庭的经济、 教育、生育、赡养与抚养功能不断吸收过 来;二是部分功能增强,如满足情爱的功 能等。 男女平等、女性权利越来越被重视——妇 男女平等、女性权利越来越被重视 女逐步拥有了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一些权利,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我国转型中的婚姻家庭问题
离婚率上升。自从1950年开始贯彻第一部 离婚率上升 《婚姻法》出现全国离婚115万多件的高峰 以后,中国的离婚数一直稳定在每年40万对 左右。1983年以后,这一稳定开始有了突破, 以每年递增4万对以上的速度迅速发展。(注 意离婚率的两种统计方法)
离婚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③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完善使得 很多家庭功能外移, 很多家庭功能外移,婚姻家庭关系维系的纽带变得 越来越单薄,从而导致家庭的约束力、稳定性降低。 越来越单薄,从而导致家庭的约束力、稳定性降低。 ④ 理想婚姻与现实的差距 妇女地位的提高。 ⑤ 妇女地位的提高。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性 加强,妇女对配偶的期望值提高。 加强,妇女对配偶的期望值提高。 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 ⑥ 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当代青年更注 重自我个性的张扬, 重自我个性的张扬,他们倾向于实现自己的价值观 按自己的标准行事, 念,按自己的标准行事,而不愿在婚姻磨擦中忍让 或迁就对方。 或迁就对方。 社会为离婚设置的法律障碍减弱。英国1969 ⑦ 社会为离婚设置的法律障碍减弱。英国1969 年 通过了《离婚改革法》 通过了《离婚改革法》,提出一个新的全面的离婚 理由, 无过错离婚” 理由,即“无过错离婚”产生了重大影响